舞蹈论文提高舞蹈教学质量 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提高舞蹈教学质量 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 2011-10-04

今年5月17日至18日,由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文化部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舞蹈家协会联合主办,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承办的“2008中国舞蹈


    今年5月17日至18日,由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文化部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舞蹈家协会联合主办,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承办的“2008中国舞蹈高等教育发展论坛”在吉林省长春市举办。教育部相关部门负责人、舞蹈界资深专家及100余名全国各地艺术院校、高等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舞蹈专业相关人员参会。

    围绕本次论坛“舞蹈高等教育的职业性与非职业性发展趋向”“舞蹈高等教育的学科布局与建设”以及“舞蹈高等教育中创作与教学的关系”的三大主题,结合中央下达的关于文艺教育工作的政策,与会代表分别就学科的建设和布局、新形势新环境下教育面临的困惑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激烈的讨论。北京舞蹈学院院长王国宾所做《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积极贡献》的主题演讲,围绕北京舞蹈学院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围绕教育部提出的实施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方案,详细介绍了该院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深入思考,提出了学院即将实施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措施,对新形势下中国舞蹈高等教育的发展有了直观深刻的认识,受到参会代表的普遍认可。

    这次全国舞蹈教育研讨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两会精神的形势下召开的。党的十七大全面论述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对文化建设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对教育发展强调“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强调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对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其中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进高水平和重点学科建设”,对高等教育提高质量也提出了基本要求。同时,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三大举措:一是教育理念问题,要实行素质教育和深化教育改革与创新;二是人的问题,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三是钱的问题,要求各级政府加强对教育的投入。为此,国家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颁布了《关于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意见》,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提出的上述要求为舞蹈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发展指明了战略性方向。今天,全国舞蹈高等教育界的同仁汇聚在一起,交流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两会精神情况的体会,共商改革发展大计,将对舞蹈高等教育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提高教育质量起到重大推进作用。北京舞蹈学院于前不久开展了全面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文化科研创新工程,利用此机会,向大家做一个基本情况的介绍。

    精心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艺术院校对促进文化发展与繁荣的根本性贡献

    文化是个大概念,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从大的结构上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但在谈到文化本质时,文化大师张岱年先生指出:“从人类社会活动创造的成果的意义上,文化是文,还不是文化。只有考虑到这些成果的同时还意味着对自身的改造,才是文化。”这说明,文化的本质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一切文化都是人类社会实践创造的成果,文化即是“人化”,非人类创造的东西不能称作文化。二是人在创造成果的实践过程中不断获得文化的“化人”,使人不断发展,逐步成为具有高科学知识和文化修养的人。因而文化的本质与教育的本质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教育作为一种职业是在人类传承文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人类创造文化的同时会传承和享用文化,教育在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的过程中,又梳理和创新了文化。在当今社会,高等院校已成为优秀文化的汇聚地和辐射源,成为知识经济的中心地带。讲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绝不只是文艺团体的繁荣,教育的发展与繁荣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键要素是要有一大批高素质的文化创新人才。

    从上述意义上看,舞蹈高等院校要为国家舞蹈文化事业发展与繁荣做出贡献,首要任务是要落实党的十七大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为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大学教育承担了社会发展的根本任务,是对国家文化发展的最主要、最独特的贡献。同时我们要认真落实北京市的“学术创新工程”,加大学术研究和文化创新力度。在推进教学质量工程中要加强学术创新,如推出精品教材、精品课程,这些既是教学成果,又是学术成果。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思想、人才培养模式都应具有极强的学术性、思想性,同时学术研究、文化创新会强力推进人才培养成果。我院已启动了各专业的数部舞剧创作,因为一部成功的舞剧,不仅能体现编导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成果,更能体现出表演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成果。

    提高舞蹈高等教育质量既是社会关注的宏观问题,也是舞蹈高等院校努力解决的微观问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和两会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到了高等教育要提高教育质量,说明高等教育提高质量问题不能简单等同于高等学校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高等教育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是国家与学校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如艺术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政策问题,舞蹈高等教育中的精英人才教育、普及人才教育、高职技术教育、继续教育间的结构协调问题,对舞蹈教育发展的投入问题等,都不是舞蹈院校自身能解决的,这是应当由政府和社会解决的舞蹈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问题。

    在大学内部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由学校多方面的教育教学环节和教育教学管理共同构成的,绝不只是课堂教学问题,更非仅仅是教学部门的事情。如:学校的战略发展规划、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师队伍建设、科研水平、生源质量、教学管理等10余项,都与教学质量提升有密切关系,哪一个环节发生大的问题都会给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带来重大影响。这是学校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必须系统思考的问题。

    参会的大多为舞蹈院校的领导,我想谈一点办学定位的问题。一所学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首要问题是策划出一个好的战略发展规划,制定好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定位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只有是否适合学校在社会所处地位和国家的要求。北京舞蹈学院处于国家舞蹈教育行业排头的位置,因而提出的长远发展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的舞蹈高等学府,并经全院教职工反复讨论,确定其具体内涵为:1.建设国内外同行业一流水平的重点学科,2.建设国内外同行业一流水平的名师队伍,3.培养一流水平的舞蹈人才,4.建设一流水平的舞蹈教学设施,5.实现一流水平的管理和服务。长远目标及其内涵的提出,在学院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全院师生的高质量意识和办学的高水平意识得到极大提升,师生的自豪感、使命感有了极大增强。世界一流就是要建设世界最好的舞蹈学校,其核心就是教学质量高、人才质量好。为了有效推进这一目标的实施,我们把建设“教学研究性舞蹈高等学府”作为学院近期发展目标,通过10年左右的实践逐步完成其转型。学院实行教学与科研并重的方针,在重视教学质量的同时加大学术研究的力度。没有学术研究就没有创新,也难以有高质量发展。作为国家行业排头的学校,学院在教学质量和学术研究两方面都应走在同行业的前列。学院明确办学的根本任务有两个方面:一是要为国家的文化事业培养高素质的艺术人才;二是在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的过程中不断创新舞蹈文化。办学定位的高度共识,极大地调动了师生教学、科研的积极性。在“十五”期间(2003年至2007年),学院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种舞蹈大赛表演奖共250多项,其中获国家级比赛一等奖、国际比赛一等奖73项;出版教材83部,其中获国家二等奖1部、三等奖1部,文化部二等奖2部,北京市精品教材奖20部;获各类舞蹈作品创作奖94项,其中获国家一等奖32项;发表学术论文299篇,获国家级论文奖36项,为舞蹈学院建校以来科研成果最多、获奖最多的时期。去年学院在迎接教育部的国家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学院的顶层设计——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获得评估专家组的高度评价,也是学院近年来实行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结果。

    全面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创新工程的前提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善于发现教学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应在加强重点专业、学科建设,在人才、教材、课程、名师建设等方面推出标志性成果,凸显学院办学特色

    学院的教学改革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院教职工齐心奋斗下,虽取得了显著成就,但还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这是一个学校永久的话题,是永远解决不完的问题,因为人才质量问题是动态的,时代发展不断对人才素质提出新要求,教学质量的提升会随之水涨船高,不会永远停在一个水平线上。问题是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头脑清醒、思维敏捷,不断更新观念,及时认识和发现问题。目前北京舞蹈学院正在依据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化改革,全面实施“质量”工程和“创新”工程,但重要前提是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认识问题上入手。前不久学院召开了全面实施两个工程的学习动员、研讨大会,我代表学院领导班子在动员发言时,首先指出妨碍或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5个方面的传统观念和行为,如质量和数量的关系,个别学生获大奖是否等同于教育质量整体的提升;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质量的关系;在教学中是为了全部学生还是为了个别学生;我们是重点关注应该给学生上好哪些课程,还是在关注怎样上好已有的课等等。经过深入讨论,大家对教学质量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是深入进行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前提。

    舞蹈学院全面实施两个工程主要指向加强重点专业与学科的建设。北京舞蹈学院经过2001年的教学改革,现有五大专业,11个本科教学系部,19个专业方向,研究生设有36个研究方向。在学院内部实现了编创、表演、舞台整体设计、传播推展的多学科合力的优势,这已在学院承办的全国第八届“桃李杯”比赛和主办的首届北京国际院校芭蕾舞比赛中显现出整体的优势和活力。

    学院深化改革,重点建设的专业是舞蹈表演、舞蹈编导和舞蹈历史与理论的研究专业。这些专业是北京舞蹈学院的品牌和优势,是学院教学质量、人才质量、学术研究成果的标志。近年来,编导专业成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古典舞专业的汉唐舞蹈成为国家人才培养模式试验点,舞蹈学获国家学科成果二等奖,民族民间舞专业获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等。

    本次教学改革全面实施教育部、北京市教委的质量工程,主要是在这些重点专业、学科进行两个方面改革:一是进一步优化学科内部专业结构问题;二是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改革的前提是这些品牌专业、学科要深入思考,清楚认识学科建设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和机遇,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仍有很大空间和余地。

    深刻发现和认识问题,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步骤。学院内许多专业学科都着手解决内部结构优化问题:古典舞教学长期源于传统戏曲舞蹈,风格单一,后来孙颖教授对汉唐舞蹈进行教学实践研究,第一代饰演英娘的国家一级演员、学院教师贺燕云,后续英娘的扮演者史敏对敦煌舞蹈进行深入研究,并将其纳入教学实践环节。学院古典舞学科要对戏曲舞蹈、汉唐舞蹈、敦煌舞蹈进行结构优化,形成学科建设的多种风格流派;芭蕾专业要认真解决古典芭蕾和现代芭蕾间的结构优化问题;编导学科长期重点关注舞蹈肢体语言动作的建构与编排,今后要处理好舞蹈动作创作与舞蹈文学台本创作的关系,要加强对舞蹈文字台本的创作课程的学习。此外,还应理顺编与导的关系,学生不但要学会编舞蹈动作,更要学习如何导演舞剧及晚会等。

    深入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解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问题,这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基本内容,是教学改革的攻坚战,是提升教学质量难度最大的问题。北京舞蹈学院的品牌学科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呢?如编导专业,有四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改进和增强。一、课程需要增强学生的文化修养,提升文化底蕴。学院编导专业的创作技法很丰富,如双人舞编舞法、三人舞编舞法、交响编舞法等,但缺乏创作思想、创作理论及舞剧发展史和作品分析课程。学生结构作品的能力很强,但对所创作作品的文化内涵、立意表达、思想境界发掘不够,而这正是一个优秀作品的精华所在,是优秀作品艺术精神的体现。中国艺术传统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文以载道”,或称“以道统艺”。在处理道和术的关系上,强调以道统术,所以有“诗言志,词达情”。《庄子》提出:“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大学者苏轼曾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是说评画只看外形像不像画的某一物,就跟小孩的见识差不多;如果谈一首诗只从字面去理解而未体会诗中的言外之意,这个欣赏诗的人一定不懂得诗。因此,编导课程在训练编创技法的基础上,在结构作品时要训练学生对所创作品的思想、立意的提炼和概括能力。二、编导专业教学班要增强对多种编导不同风格流派的学习和融会,不能一个教师带班带到底。三、编导专业学生要不断深入生活实践,增强生活底蕴。学院学生创作的作品,在艺术表达及品位方面有很大优势,但不少作品缺乏时代气息,重要原因是这些作品是在教学楼内磨出来的,缺少生活感受和人间情感。所以我们将考虑编导专业每学年至少下去深入生活10天左右,不是像其他专业那样下去进行舞蹈采风,向老艺人学习。要深入农村、企业、部队,同吃、同住、同劳动,采访典型的人物和事件,向人民群众学习,向社会生活学习,每个学生都写出自己对社会、对生活、对典型人物和事件的感受,增强对人民的思想情感。四、编导专业学生毕业时不能只提交一篇论文,因为学生的学习成果主要是自己4年中所创作的最好的舞蹈作品,应有机会呈现出来,同时要提交一篇文章,对所创作作品的文化内涵、美学思想及所运用的创作理论、方法进行表述。

    表演专业是学院更加关注的品牌专业,从两年前起,学院就开始了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问题。在已有的基训课、风格课等以技术为主的课程基础上,实施、探索表演理论课、剧目课(核心课程)、作品分析课、二度创作课、舞台艺术课、音乐作品分析课等,这是健全表演专业的表演艺术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大学生获得的知识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其学位获得主要是以表演其最出色的舞蹈作品为主。同时对生源选择等方面均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北京舞蹈学院将通过教学质量工程、培养舞蹈表演尖子人才团队作为重要目标,进一步呈现专业的品牌和特色。

    总之学院从观念上反复强调,以加强重点专业品牌学科来凸显学院的办学特色。学校不在于规模有多大,而在于学科专业有多强;不在于学科有多全,而在于特色突出。在人才培养质量上,学院始终将“文舞相融,培育英才”作为学院办学的目标。在前几年高等学校广泛扩大办学规模的时期,学院依据市场要求和本身所处行业的地位,将自己办学标准确定为英才教育,学院先后谢绝了外省十几个城市要求办舞蹈分院和二级独立学院的要求,集中力量搞好学院内部的改革与发展,始终将办学品牌、质量放在首位。

    建设同行业名师队伍,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创新水平的关键

    学校办学靠教师,名师是名校的招牌和重要标志。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努力解决好以下问题:一是要加强名师团队的建设,树立人才强校观。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创新水平的关键。学院提高教学质量,推出优秀人才、教材、课程、作品,都要靠优秀的教师团队来实现,因而加强中青年名师团队建设是全面实施“两个工程”的重中之重。

    二是要加强中青年教师学术培养力度,学院几年来一直在提高教师学历、晋升职务、出版教材、加强课题学术研究、加强国际交流与培训等方面下工夫,以全面培养中青年名师团队,取得了显著成效。学院的快速发展需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全面修养和研究创新能力,要进一步加大教师间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培训,通过国际的艺术教育培训开拓国际文化视野。副教授以上任满两届后实行一个学期的学术休假制度,教师可选择适合自己专业研究需要更高的学术平台进修学习,不断增强学术研究创新能力。

    三是各学科要建立团结、和谐、民主的教学及学术研究氛围,形成有利于学术创新的环境。各教学系的领导、党总支书记和教师间的关系,不是单纯的上下级行政关系。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我们领导的是学术团队。一方面在教学管理上,在教师的师德、信仰、价值观的传播等方面要加强师德建设和教风建设,教师要教书育人,为学生树立好榜样。在正常的教学活动和学术研究中,要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各系要逐步建立教授委员会,学科、专业的重大教学、学术问题,要经过教授委员会的集体讨论,要体现教授治学的原则。在学术活动中,要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听取不同意见,提倡学术的质疑和批判精神,提倡积极、认真的学术批评,倡导每位教师和学生勇于进行严肃的探索和分析,勇于发表独立的见解,培育学术创新精神,形成学术研究和创新的良好环境。

    推进世界舞蹈教育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中国舞蹈教育的国际性,使中国舞蹈教育真正走向世界

    中国的舞蹈高等教育既要扎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厚土,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坚持民族文化的自觉,又要开放办学,积极面向世界,汲取世界优秀的舞蹈文化。优秀的文化是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封闭办学、拒绝吸收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只能逐渐落后。舞蹈艺术是肢体语言,是真正的世界语言。使用舞蹈语言,不同民族间的交流障碍较少,因此,舞蹈尤其是舞蹈高等教育应该成为国家舞蹈文化交流的平台和桥梁。政府应积极支持舞蹈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如公派更多的学生出国留学,支持教师出国访问进修,鼓励国际间的校际交流与合作。北京舞蹈学院作为国家舞蹈教育的行业排头,选择世界舞蹈名校加强合作与交流,博采世界优秀舞蹈文化之长;办好两年一届的北京国际院校芭蕾比赛,逐步加强深层的教学与学术交流,将其办成一项国际舞蹈教育的品牌项目。同时加强对大学生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加强国际舞蹈文化修养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国际交流合作能力。未来的北京舞蹈学院一定会对世界舞蹈教育事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8R0中国舞蹈资源库


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