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论文开设舞蹈课,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

开设舞蹈课,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

  • 2011-10-04

在人类的幼年时代,诗歌、音乐和舞蹈常是三位一体的艺术,中国如此,其它民族也有类似的情况。在我国,从先秦时代孔子曾经有过记载的《大武》和《韶乐》,到现存的曲阜孔庙的“

 


    在人类的幼年时代,诗歌、音乐和舞蹈常是三位一体的艺术,中国如此,其它民族也有类似的情况。在我国,从先秦时代孔子曾经有过记载的《大武》和《韶乐》,到现存的曲阜孔庙的“乐舞”都是这样的。并且孔子曾经根据上述的两个舞蹈,表述了他的基本美学思想:艺术不仅要美,而且还要善,艺术要“尽善尽美”才是美。

  在古代,舞蹈是和礼联系在一起的,一般说,礼是以民俗为载体的社会行为准则。在现代,舞蹈已经发展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品种,它既能表达人类的思想和情感,也影响甚至制约人类的形体美。

  一、开设舞蹈课的重要性

  舞蹈是通过身体语言来表现美、创造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使爱美天性从自然状态向自觉状态提升,使之能陶冶情操,提高境界,开启心智,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寄情于山水,融美于心田,可以说是更高层次上的素质教育。舞蹈是要通过创作,训练、表演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的教育,开挖他们的潜在能力,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培养跨世纪人才,改善全民文化素质打好扎实的基础。舞蹈训练可以锻炼学生身体各部分的协调能力,不仅增强对形体美的认同,也增强他们的感知能力。舞蹈教育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不仅增强学生的社会模仿能力,也增强他们的主动参与社会的能力。舞蹈表演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美感,不仅增强个人欣赏能力,也增强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想象、热爱和追求。

  舞蹈教育对审美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中国现代美育思想家中,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已成为共识。从早期的启蒙主义者到现代美育的奠基人再到后期倡导美育的代表人物都持这种见解。从王国维的“美育即情育”到蔡元培的“美育是情感的性质”,现代美育家们更注重美育情感教育作用的现实效果。舞蹈是人的情感的产物,它善于表达人们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能反作用于人的情感。它能通过真、善、美的舞蹈形象渗透人们的心田,感染人们的思想,陶冶人们的情操。当舞蹈作为美育手段时,应充分发挥这一功能,从情入手,以情带形,以形显情,要致力于通过美的舞蹈形式手段,激发人的情绪和情感交流,达到振奋情绪,净化心灵的目的。舞蹈作为内心情感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舞蹈的教育功能,是舞蹈的意义所在,通过舞蹈的审美教育,在道德品质上和思想情操上给人以影响。但它不是以某种抽象的道德原则进行说教,而是把道德准则通过审美功能体现出来,使人从情感上受到感染,发自内心的体验到这一原则的崇高性,把它变为自己内在的心理欲求。

  既然舞蹈有着极大的社会价值和重要作用。教育学家们也都承认舞蹈的美育作用,那么为什么普通教育多年未把舞蹈教育纳入普通教育队伍里来哪?这早已让我深思。相比较在美国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卓越风采,是给人以深刻印象,迅速成长的舞蹈教育。在这个国家的每个州里,每个学校中都设有舞蹈课。这种作法显然是为了让普通受教育者都得到好处,使他们在舞蹈中得到身心锻炼。在整体教育体制中,舞蹈艺术特有的作用,是其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因此,音乐、美术、舞蹈是必修课。在这种舞蹈教育制度下,人们是把舞蹈当作一门学科,当作一门学问来对待。在他们看来,舞蹈无疑是一种文明是一种文化,而且理所当然地同其他各课目一样受到尊重。就亚洲而言,包括日本、韩国等一些国家,开设舞蹈课也是非常普通的事情。

  二、舞蹈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舞蹈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对孩子们进行全面素质的培养。要面向全体学生,把舞蹈教学的全过程,作为向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无论是从选材、构思、表演形式、音乐选择、到动作设计、还是在舞蹈的教、练、表演过程中,都要注意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使舞蹈教学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才能做到舞蹈教学为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服务,也只有这样,舞蹈事业才能一步一步走上正轨。

  首先,让孩子通过舞蹈去认识生活。舞蹈是艺术,但它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通过舞蹈教学可以让孩子们在更深层次上认识生活,从小就感受到人类的真善美。例如歌舞《三个和尚》这个舞蹈表现的是:一个和尚自己挑水吃,两个和尚一起抬水吃,而三个和尚却你推我让,谁也不愿意干活儿,所以就没有水吃的故事。后来当寺庙失火时,三个和尚终于排除成见,齐心协力扑灭大火,保护自己的家园,这时就连舞蹈中拟人化表演者小水桶都伸出大拇指表扬三个和尚,更何况聪明伶俐的孩子们哪。当我们在进行舞蹈教学中,不仅要让孩子们认识生活内容,而且还要让他们体验生活的真谛,从形象化的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劳动,具有勤劳合作的美德和精神。

  其次,让孩子通过舞蹈真实地感受生活的美好。在舞蹈教学中,通过老师精心选题、配乐及优美的动作设计,让孩子去体验人类生活的艺术升华。例如舞蹈《洋娃娃与小熊跳舞》,在这个歌舞的教学中,教师在让孩子们学会洋娃娃与小熊舞蹈表演技能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去感受人类与自然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使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平添几分对人类博爱之心的向往与追求,这也是人类善良美德的体验。

  再次,让孩子通过舞蹈来表现无限美好的新生活。舞蹈教学是最能够让孩子学会表现美的,孩子们把自己的情感通过舞蹈动作表现出来,不但在形式上创造了美,也在心灵中感受到了美,从而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舞蹈表现美的形式与其他教育形式有所不同,它是通过对音乐的感受,以协调的动作来表现美,例如舞蹈《动物模仿操》就是通过表现灵活机敏的小猴既抓痒又摘桃,深沉可爱的大象甩鼻、吃香焦等情节来表现生活中的自然美,这些动作风趣幽默、生动形象,富有美感。我们的教学则是在这表现美的神韵的同时,升华孩子们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最后,在舞蹈教学中要鼓励孩子们进行创造美的尝试,例如听音乐即兴表演,孩子们不仅要做舞蹈的学习者,还要做舞蹈的创造者。教师要为孩子们创造一种民主、热情的教学氛围,让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能巧妙地运用舞蹈语汇表达出来。只要孩子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舞蹈技能,又能亲身体验自己的创造活动,就会使孩子们破除舞蹈高深莫测的神秘感,有利于培养孩子们勇于敲响艺术殿堂大门的勇气和力量。所以根据素质教育的目的要选择相应的内容。例如我们在培养孩子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健康情感时,就可以选择像《小球迷》这一类题材。舞蹈《小球迷》是通过一些小球迷为女排的大姐姐们鼓励加油的场面,充分地表现出孩子们心中的真与爱。这一舞蹈虽然短小,但将给他们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象,爱国主义教育亦在这一小小的舞蹈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又如我们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这样的纯朴、真实情感时,就可以选择《好妈妈》这样的题材。用纯朴真实的情感通过歌舞把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留在了孩子们的心中。

  除了少儿舞蹈外,在舞蹈教学中还应该注重基训课的训练。我在教育工作岗位上,发现了这样一些现象,孩子们大多时间在教室里听课写作业,坐时间久了他们就会含胸、低头、耸肩、驼背。再有的是孩子背着过重的书包,也造成驼背、脊柱弯曲、斜肩的现象,所以要多一些基训课的内容。可以影响、促进、改善、制约孩子们的形体美。使他们各个站有站样,坐有坐样,不但要心灵美,也要外表美。

  为了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培养,对舞蹈教师也要有很高的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需要的是一种相当全面的综合性舞蹈人才,要能教能跳,其次能演,教的涵义非常广,它包括能教芭蕾基训、身韵、民间舞、儿童舞、现代舞等门类的舞蹈,第三能“导”。这当然就是能编排各种门类的舞蹈,第四能研究因为这一体系还是一块尚得开发研究的处女地。

  以上是我设想开设舞蹈课的一些见解和看法,希望有一天我的这一点设想能为教育事业做一些贡献。

 

ipi中国舞蹈资源库


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