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论文舞蹈教育:一种重要的素质教育
舞蹈教育:一种重要的素质教育
- 2011-10-04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学术界和社会各界都对素质教育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本文是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素质教育概念和内涵,即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的教育,其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学术界和社会各界都对素质教育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本文是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素质教育概念和内涵,即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的教育,其中这里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智力因素(IQ与创造力)、非智力因素(EQ与人格)和审美心理素质等。
现在,社会上也有一种非常朴素的观点,即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德智体+美育”。无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但事实上,学生只要学了美育(这里主要是指音乐和舞蹈),素质的确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如果素质教育是指全面教育,那么,“德智体+美育”似乎是全面了一些,但问题似乎还不止于此。
(一)舞蹈教育的智育功能:智力因素(IQ)与创造力
什么是智育?这是一个普遍熟知的问题,然而“熟知正因为其熟知,才并非真知”(黑格尔语)。一般人往往把智育看成是传授和灌输知识的教育,因而导致了应试教育、知识测验、死记硬背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与教育观念,这是不足为奇的。
尽管文化知识教育的意义不容忽视,但这决不是智育的全部内容和目的。智育不仅仅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教育,而且它还应该是开发智力和培养创造力的教育。
1.什么是智力?智力、智育和知识之间有什么关系?
普通心理学认为,智力是指人的一般能力即认知能力,它主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其中思维能力特别是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目前,关于智力与知识的关系、智育与文化教育的关系问题还是一个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不解之谜。我认为,智力是人的一种认知潜力,其主要特点是潜在性、隐含性和发展可能性,而知识却能把这种潜在性发展为外显性,把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性,从而我们才能对其进行有效地开发和客观地测量。
智力测验要比知识测验更客观,并更能反映人的真实能力。我认为,在各类学校的入学考试和其他知识考试中适当增加一些智力测验内容是非常必要的,这应该属于素质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然而智育的内涵不仅是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还要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什么是创造力?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如何?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创造力是一种比智力更高级的能力,创造力不同于智力,智力高的人不一定创造力也高。那么,究竟什么是创造力呢?一般认为,创造力是指一个人产生新的想法,发现和创造新的事物的能力。我认为,创造力是智力与知识的完美结合,是智力高度发展并与知识碰撞的结果,创造力是人类文明诞生的源泉,是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是一切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产生与发展的基础。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到西方现代的计算机及其网络,都是人类创造力的光辉结晶。
自从创造力测验问世以来,心理学家们进一步研究了智力测验即IQ分数与创造力(根据创造力测验结果,以发现思维分数作指标)的相关程度,以推测二者的关系,结果发现:在一般情况下,智力和创造力的相关系数都在0.3以下,而高智力组与高创造力组的相关系数则更低,仅为0.1。这就是说,智力与创造力并无多大关系,智力高不一定创造力高,只要有中等以上的智力就可能拥有高的创造力,我们既不能用智力测验结果来推测创造力,也不能用创造力测验结果来推测智力。
尽管如此,我认为智力仍然是创造力的基础,但创造力不仅需要以智力为基础,而且还要以一定的知识技能为前提。创造力不仅与智力、知识和技能有关,而且还与人格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展开这个问题的研究对于今天我们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3.舞蹈教育与智育:左脑与右脑的关系
我们知道,人的智力和创造力不仅表现为人的语言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还表现为人的形象思维和想象力。同时,我们还知道,人的左、右脑的功能是有严格分工和明显差异的。近年来,对割裂脑的研究发现,左侧脑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等心理活动;而右侧脑则主要负责形象、想象、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绘画和舞蹈艺术等)心理活动。也就是说,右侧脑主要担负形象思维活动,左侧多担负抽象思维活动。胼胝体有2亿根神经纤维,每秒钟可以传导双侧脑之间的40亿个冲动,所以,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频繁交替活动,是有其物质基础的。张秀华在《开发右脑,智力倍增》一书中指出,艺术教育可以开发人的右脑,开发右脑可以提高儿童的智力水平。
作者本人在本年度通过对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系教育专业全体同学及全院各系各专业年级部分同学进行的标准智力测验证明,舞蹈大学生的智商是非常高的,比中国城市人口标准常规高的非常显著(详见下表及有关说明)。
附表 舞蹈学院大学生智商测验情况
智 商(IQ 140 130 120 100 80
城市人口(%) 5 10 25 50 75
芭蕾舞系(%) 40 53 80 93 100
全院样本(%) 56 70 78 96 100
说明: 1.表中城市人口是指中国城市人口的瑞文标准智力测验常模(比率);2.表中IQ是根据瑞文标准智力测验与国际标准智力测验分布规律对照确定的;3.表中芭蕾舞系指我院芭蕾舞系教育专业97级(本科三年级)全体同学(15人)样本的瑞文标准智力测验结果比率;4.表中全院样本是指本学期我院各系各班自由选修《艺术心理学》的同学(有演出任务的同学没有测完不计,出国演出的15人不计,参加测验的被试者27人)。
上述测验是由王国宾同志主持及作者参与的一项国家部级科研项目《舞蹈美育与素质教育》的部分内容,该项研究还将会以更加充实的材料和论据对舞蹈学生进行更加广泛深入的研究(如创造力测验、情商测验和人格测验等全面的心理素质测量),同时还将与其他普通院校的学生进行比较研究,其目的在于论证舞蹈教育的素质教育功能与作用。
(二)舞蹈教育的德育功能?
这里说的德育主要是指人格教育和情感教育,这仍是从《教育心理学》和《美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讲的。首先,舞蹈教育对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品德的形成和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舞蹈能促进人格的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感特征和理智特征的形成与发展:诸如诚实、正直、自尊、自信、自制、自主、独立、镇定、顽强、果断、认真、负责、热情、奔放、细致、敏锐、幻想、敢为等个性特征。
舞蹈艺术乃至一切艺术的终极目标都应追求高尚的人格形象、高雅的生活情操和完美的精神世界。
真、善、美永远都是艺术的精髓。这种艺术的本性要求艺术家必须追求人格高度发展和情操的高度完善,特别是艺术成功的高峰体验和高雅的艺术环境对于陶冶艺术家的人格和情操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上这些都与品德教育具有密切关系。
根据马斯洛个人发展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层次呈阶梯形,是与他的人格层次互相对应的,马斯洛的后期理论已经把人的需要层次进一步划分为七个层次,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保障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求知与理解需要、审美需要。在此,马斯洛已把人的审美需要看成是人格的最高价值和最高追求。正如马斯洛所说,“人需要美正如人的饮食需要钙一样,美有助于人变得更健康”。在我看来,马斯洛的这一见解和发现,不仅是对人格理论的重大贡献,而且也对我们的人格教育、德育、素质教育、艺术教育和美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关于从现代心理学的观点研究和探讨“艺术是人类社会的终极价值”的问题本身就是一部专著或文章,限于篇幅,本文在此就不再展开讨论了)。
(三)舞蹈教育的体育和美育功能
长期以来,我们只是认为体育主要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体育训练和体育比赛也无非就是一种身体训练和体质比赛,而对体育还能提高人的心理素质、锻炼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的身心关系认识不足。也就是说,人的身体是受心理支配的,身心是不可分离的,比如身体的灵活性和准确性都是由心理控制的,如果没有心理的控制,身体就会成为一具行尸走肉,甚至人的行走也离不开心理控制。更不必说现代体育的许多运动项目和比赛项目还都具有一定的审美意义,如艺术体操、健美操和体育舞蹈等。其实,现在几乎所有的体育项目也都开始注意培养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了,心理学家普格斯说:世界上运动员的技能都相差无几,比赛在关键的时候主要比的是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素质。由此可见,体育训练决不仅仅是一种身体训练和技能训练,它还是一种心理训练、意志训练、人格训练。这已经成了现代体育和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心理训练不仅可以促进人的技能和技术的巩固与提高,而且还能有效地集中人的注意力、增强必胜的信念与信心,振奋精神和斗志,消除不利的心理障碍等。同时,现代运动心理学还提出了一些更为重要的心理训练问题,如意志训练和人格训练等,这都是值得舞蹈教育和舞蹈艺术认真汲取和借鉴的。舞蹈比体育应该更加重视心理训练问题,因为舞蹈是一门艺术,而不只是一种技术。
李璞珉先生在《心理学与艺术》一书中指出,舞蹈具有强身健体功能,这就是舞蹈的体育功能。
舞蹈可以强身健体,对增进人的身体健康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的体质包括体格和体能两个方面:体格指人的形态结构情况,包括生长发育水平、体型和姿态。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包括摄取、排除、改造、适应、运送、储备、同化、异化能力。实践表明,舞蹈能在以上两个方面有效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舞蹈者要进行形体训练、要求体态优美,这便有助于训练和保持良好的体形和姿态。舞蹈者还要进行身体专门素质的训练,如力量、柔韧性、控制力、稳定性、人体各部位的协调性、灵活性和耐力等等。这一整套全身的运动有助于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全面发展,比如,对内脏健康的影响。经常运动可使心肌发达、体积增大、搏动力强、心跳慢而有力。挺胸抬头可使胸部得到充分扩展、胸围扩张、吸氧量增大,能保证肌体氧气的充分供应。腹腰动作、能对肝、胰、脾、肾、胃、膀胱、大小肠、肛门起到按摩和揉挤的作用,可以促进肝内血液循环,提高胃、肠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增强肾上腺系统的分泌功能,改善体内的物质代谢,增强膀胱和肛门括约肌的收缩,从而增强机体的排泄能力。经常进行腹腰运动,还可消耗腹腔内多余的脂肪。又比如对骨骼肌肉的影响,可使肌肉的化学成分得到改善,从而提高肌肉的收缩力,促进肌肉的发展,使肌肉强壮,均匀丰满,柔韧而有弹性。由于肌肉的收缩对骨骼的牵拉作用和新陈代谢的增强,使骨骼的形态、结构和性能都发生良好的变化,骨质变坚固、关节的稳固性、柔韧性和灵活性加强、骨骼的抗折、抗弯、抗压缩和抗扭转等性能提高。总之,舞蹈以其特有的运动方式,活跃人身的四肢百骸、五脏六腑,从而达到强身健体和健美之功效。
关于舞蹈的美育功能,对舞蹈者来说,伴随着音乐节奏,抬手、举足、跳跃、旋转、肌肉、胫腱紧张、松弛,各关节曲、直、旋拧,这一切刺激着动觉、平衡觉、听觉等人体感受器,由此产生的神经冲动反映到大脑,然后大脑依靠多种分析器共同参与作用,直接由动作知觉引起美感意识。尤其当人体律动与音乐、动作形式真正吻合时,这时不光给人带来精神上的美感,还同时伴有生理上的快感,这是灵与肉的结合,两者融合在一起,使身心共同处于极度兴奋、高涨的审美快感中,得到一种无可比拟的幸福感。这时,人的心理活动都会离开其他事物而集中在这种感觉上,于是,想象展开了,音乐与律动仿佛成了一个无限美妙的世界,自我似乎不存在了,舞蹈者完全沉浸在如痴如醉、销魂夺魄的情景之中。这种沉迷的状态,使人的情感得到充分宣泄,使人精神上获得极大的满足,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这一状态的产生是有其生理、心理基础的。一方面,情绪活动与内分泌活动有关,当有机体在情绪激动或作肌肉运动时,可以反射性地引起肾上髓质的分泌,使有机体整个活动能力提高。另一方面,当有机体受到对它非常重要的刺激物的持续作用时,相应的神经中枢就会形成优势兴奋中心,它会把皮质上同时发生的其它较弱的兴奋吸引过来,形成彼此间的暂时神经联系,使感情活动的能量在积累中不断地增强起来,从而不断地将情感推向高潮。
舞蹈美育作为一种素质教育,它不仅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还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这种心理素质主要包括智力因素(IQ)、创造力、非智力因素中的人格与情感因素(EQ)和审美心理素质等,特别是舞蹈教育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与创造性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舞蹈教育的素质教育功能和作用首先必然要表现为它的自我价值和本体价值,然后才能表现或实现其属它价值和社会价值,没有自我价值和本体价值的东西,是不可能具有属它价值和社会价值的。
发布我的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