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论文实施校园舞蹈美育促进少儿心理发展的方法

实施校园舞蹈美育促进少儿心理发展的方法

  • 2011-10-04

以舞蹈训练实现人的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建立在哲学、生理学以及现代心理科学研究的成果之上的教育,舞蹈训练带来的良性身体效应都是建立在科学训练的基础之上的。 (一)、以


    以舞蹈训练实现人的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建立在哲学、生理学以及现代心理科学研究的成果之上的教育,舞蹈训练带来的良性身体效应都是建立在科学训练的基础之上的。

    (一)、以身心和谐的教育促进心理发展

    动作是人的心理活动的表现,是人对外部的信息进行加工、储存、提取的过程与结果。这一原理皮德里特博士在1867年发表的《构拟人相学体系》一书中就已有过论证,他提出:“表情的筋肉运动,一半与想象的对象有关,一半与感官印象有关,在这个命题之中,包含着理解一切表现的筋肉运动的关系。”这些神经系统的动作反应,既是外在器官的,又是内在心理的。

    舞蹈教育的原理建立在身心一体化的哲学观上,将其变成生理与心理教育紧密结合的过程,教师通过外在动作的表现,观察学生们的内在心理状态;并根据个人发展需要,通过特定的设计,由外向内地传递动作之流;强化其心理优势,或削弱其心理劣势;并使学生通过反复练习,达成某种动态定势,从而形成某种稳定的心理定型,完成个人健康心理的发展。

    少年儿童由于受到自身能力的限制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对父母乃至外界的依存度较大,因此导致在这一阶层出现与其年龄不符的偶像崇拜和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在舞蹈训练课中,几乎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站在中间把杆,或者扮演主角。在一次舞蹈欣赏课中,我的多媒体屏幕上出现周杰伦时,学生们兴奋地尖叫;当第二张图片出现张韶涵时,学生们蜂拥而上,调皮的还做飞吻状;当第三张图片忽然切换成雷锋时,学生们刹时沉默了,几秒钟后有窃窃私语声:“这是哪个明星?”“好象有点眼熟。”“好象是雷锋叔叔吧”……王二小、海娃、高玉宝、雷锋、欧阳海等都曾是不同时期孩子们的心中崇拜的偶像,这些偶像伴随着曾经的孩子们的一天天长大,那种勇敢、坚强、勤劳、刻苦、无私、智慧等文化内涵和伟大精神在今天却被我们的孩子遗忘了。接下来的时间我带着学生观看了由舞蹈家黄豆豆主演的舞剧《闪闪的红星》,当学生们沉醉于舞蹈家精湛演技的同时,我也看见了张张小脸上的泪光点点,当那首熟悉的《映山红》响起时,我觉得真好听!

    (二)、通过感觉器官及其动作的训练促进心理发展

    现代脑解剖学在对儿童大脑皮质各中枢成熟的顺序进行研究的成果表明,他们先后成熟的顺序为:运动感觉——躯体感觉——听觉——视觉——其他联合区域。这个顺序告诉我们:在人的所有感觉中,运动感觉是在人的发育中最早成熟的部分。因而,舞蹈运动进行教育是对人的身体发育中最早成熟的感觉系统进行训练,加速其完善的速度与高度,为其他系统的成熟与完善打下良好的基础,提供条件。因此,这即是舞蹈成为人类最早的教育手段的原因。

    小学是舞蹈教育的最佳时期,因为小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旺盛时期,体内新陈代谢旺盛,身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智力和心理的发育都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可塑性。科学研究证明,身体素质的发展具有敏感期。7岁——10岁孩子是柔韧、灵敏素质处于自然增长率最快的时期;10岁——12岁女孩,12岁——14岁男孩是速度、耐力、力量处于自然增长最快时期,是训练的“黄金时期”,科学的舞蹈训练就要抓住这些年龄段进行相应身体素质的提高训练,也就是说,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以及教学、训练的方法和手段方面,都必须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人类的运动感就某种意义上说,是人的最重要的感觉,是由于人体活动引起的动作感受。在舞蹈训练与表演中,一种好的艺术“感觉”,即是物质的又是心理的,它是在心里、筋肉以及皮肤之间不断成功地转换、交流、传递的结果。舞蹈是一门动作的艺术,舞蹈是一门感觉的艺术,舞蹈是一门表现的艺术,因而,舞蹈的教育应该成为一门通过对人的动作、感觉、表现的训练,促进身体、心理与思想发展的艺术。

    (三)、以全脑教育的完善促进心理发展

    现代心理学视大脑为人的心理发展最重要的部分,认为它与人的经验建立了最直接的关系。如果大脑不存在,意识便无法存在。

    舞蹈美育通过动作施展教育,以科学的方法训练身体,使得人类认识世界的各种感觉器官不断地完善和加强,从而促进大脑的完善。这一原理在人类的生物进化与生命发展的事实中也已得到了证明:众所周知,人类在生物世界中处于最高级的地位在于完善的大脑带来超越自然的理性技能和种种社会习性,而这种完善与超越则首先由于他特殊的身体结构及其运动带来的某种力量。为了生存而作的种种努力都使得人类不仅发展了控制身体的特殊能力,也不断地完善了身体促进了大脑脑量的增大,从而促进了人类心理的成熟。

    舞蹈运用动作的教育,就是一种特殊方式的“全脑”教育,这主要体现在舞蹈对学生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例如在舞蹈训练促进青少年身高增长方面,经常锻炼可增加骨的血液供给,使骨组织能得到更多的营养物质,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统计调查,同样性别同年龄的少年儿童,参加舞蹈训练的比不参加舞蹈训练的身高平均要高4——8厘米。同样研究报道表明,x线显示,跳跃运动员下肢骨明显增粗,芭蕾舞演员骨质密度明显增厚,可见训练能改变骨质结构,增强承受力。但是在舞蹈训练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注重对身体某些关节灵活性训练的同时忽视其他一些运动关节的训练,注重身体柔韧性和爆发力的训练而忽视其他一些身体素质的训练。而人体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各个组织器官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所以如果训练安排得当,各机能和素质互为促进;如处理不当,则可能造成身体不当发展。一个好的舞蹈工作者必须具备关于少儿舞蹈训练专业的生理学知识和科学训练方法,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现在铺天盖地的“少儿培训班”中“土芭蕾”的教育方式真是让人忧心忡忡啊。

    (四)、以良好的动作习惯促进心理发展

    “习惯成自然”,这句俗语是一种生活经验,亦是教育不能忽视的经验。习惯依据先天与后天的倾向被称为本能与理性行为。前者来自遗传,后者得自教育。因此,养成一种良好的动作习惯,刺激良好的心理状态生成,使我们的神经系统成为我们的盟友,在生长过程中,尽可能早地、尽可能多地将有用的动作变成自动的习惯,并且不断提防和改变那些对我们有害的动作和习惯,这是舞蹈动作教育的职能,也是舞蹈教育的重要原理。

    通过教育培养人的良好习惯,首先要对那些有训练价值的动作进行探究,对需要着手纠正的——形成不良习惯的动作予以重视与研究。舞蹈动作教育,应该有意识地加强那些有利于生命发展的动作习惯,并以一种对抗性的行为抵抗那些不利心理健康发展的动作。

    例如让学生在学习某种具体民间舞蹈的同时,我注重让学生接受那一民族的文化熏陶。学习蒙族舞,让学生着重体会那种豪迈的气质;学习朝鲜舞,体会那种含蓄内收的神韵;学习维族舞,体会那种乐观幽默的态度……当学生真正能体验到该舞种的民族风格时,他们也就更容易学习这种舞蹈。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并在表演中加强自身的信心。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形成自然美的体态,并与美的心态相结合,让自己的气质更文雅,更富活力与魅力。在相对枯燥的校园环境中,舞蹈课可营造出一个轻松、高雅、自由的空间,让孩子们有一个正当抒发、宣泄情感的场所和方式。我一直在告戒我的学生们,优雅的举止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靠平时一点一滴地培养、积累起来的,只要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任何一个人都是可以做到。你要从平时细小的动作开始,时间长了,个人的性情也会慢慢融合进去,美丽的姿态就完全属于你了。

    习惯的训练是一种养成训练。既然习惯动作是在漫长的生命成长过程中通过运动的积累形成的,故舞蹈动作训练作为一种心理与人格的训练,也必然是一种养成教育。无论是培养一种新的习惯还是纠正一个坏习惯,都必然是一个艰甘的、长期的训练过程,才能前者逐渐形成,让后者逐渐消失。

    (五)、以审美的运动的方式促进心理发展

    显然,舞蹈的动作与心理训练是以艺术的方式与审美的方式进行的特殊的身体教育。它与其他教育形式的不同点在于具有如下特性:美的特性、律动特性、想象特性、整体特性、超现实特性。

    让我们来看看我的学生在欣赏芭蕾舞剧《天鹅湖》之后的感想吧:“一个多么美好的故事在芭蕾舞演员的优美动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虽然没有台词,但动作、表情及音乐让人心旷神怡。我们深深地被这些演员的表演吸引住了。演员们踮起脚尖在舞台上移动,身子的转动,丰富的表情……,一切融合在一起,引人入胜”。“以前在家看电视时,见到有舞蹈的节目就换台,因为认为自己看不懂。现在学校开了舞蹈课,在老师的引导下,和同学们一起静静地欣赏,才发现舞蹈是真正的艺术,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也许这是艺术最大的魅力之一吧”!“如此美的舞蹈没有人可以抗拒,其中最让我惊叹的是‘黑天鹅’连续不断地转了32个圈(专业术语为挥鞭转)。当她旋转时,全班都不约而同地为她数起圈数来,可见舞蹈的魅力之大”。“舞蹈是无声的,没有一句对白,可是细细感受,你就会发现内容很丰富,这便否定了‘没有声音,再好的戏也不精彩’的观点!”……看了这些生动的文字,深刻的体会,你还会认为小学生不懂艺术、不懂审美吗?关键在于合适地运用审美媒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审美活动,使学生从中获得审美的愉悦体验。舞蹈的第一要素是美——形体的、动作的、节奏的、情调的美。这些都能充分地感染人的情绪,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审美感受力和鉴赏力。

    舞蹈艺术是真、善、美的艺术。舞蹈的“真”是人性的真,生命力的真。真的教育也是对青少年最本质的教育。舞蹈艺术从它产生的原动力来看,每一个有血有肉的动作都浸透着真情,涵盖着真的思想。例如,到生活中、大自然中、游戏中去体会舞蹈,让同学们用身体语言去模仿、表现风、树叶、花、动物以及自己的心情。这样就可以培养他们善于发现身边美的事物,调节自已愉快心情的良好习惯。

dGE中国舞蹈资源库


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