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论文试论舞蹈的“跨界”发展0
试论舞蹈的“跨界”发展0
- 2010-11-17
- 未知
- 互联网
一、跨界是国际舞台上兴起的一种新潮流“跨界”是艺术组合的一种非常轻松的方式,也是国际舞台上兴起的一种新潮流,它把不同风格的东西有意搭配在一起,产生全新的观赏效果,把传统艺术与新的科技手法、新
一、跨界是国际舞台上兴起的一种新潮流
“跨界”是艺术组合的一种非常轻松的方式,也是国际舞台上兴起的一种新潮流,它把不同风格的东西有意搭配在一起,产生全新的观赏效果,把传统艺术与新的科技手法、新的演出方式相结合,实现某种程度的“嫁接”,达到全新的艺术效果。它将原本“老成持重”的艺术换上崭新的面目,脱去了“长袍马褂”,换上新的“时装”。
时尚化的“跨界”民乐也悄然成风。中央民族乐团在深圳音乐厅的新春民族音乐会上,将二胡、阮、扬琴、锣鼓等纯粹的中国乐器组合在一起,奏响了西洋歌剧《图兰多》的旋律;在女子十二乐坊的《上海》专辑中,她们用二胡、扬琴演奏了欧美歌星斯汀、席琳·迪翁的流行金曲以及巴赫、亨德尔的西洋古典名曲。
“中国流行歌坛第一人”刘欢、“华人第一男中音”廖昌永、“华人第一男高音”莫华伦曾携手在人民大会堂为京城观众献上了一场名为“震撼——京城雅居音乐会”的跨界音乐会。现场,无论是刘欢用流行唱法挑战的意大利经典咏叹调《偷洒一滴泪》,还是莫华伦尝试翻唱的《月亮代表我的心》,抑或是三人共同演绎的《弯弯的月亮》,都让观众感到耳目一新,很是震撼。音乐会借鉴了国际著名音乐会品牌“逍遥音乐会”的创意,让音乐从必然走向自由,让观众能在轻松的氛围中欣赏古典和流行跨界合作的魅力,这也是对传统的一次背离和超越。
二、舞蹈的“跨界”发展
音乐如此,舞蹈又何尝不如此。舞蹈是以人体动作为主的表演性艺术,它通过人的肢体语言,来表现故事内容和思想情感。但舞蹈不仅要有对人体动作娴熟运用的能力,还要通过其他的艺术手段,为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情节发展、高潮的兴起等方面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些其他艺术手段,就是我们所说的“跨界”,“跨界”是舞蹈发展的新探索之一。
很难设想,一个舞蹈家编舞,能够单凭“舞谱”,而不借助身体的手舞足蹈,闻一多先生曾在《说舞》一文中描绘了一场具有原始性质的澳洲的科罗波利舞。从那极富节奏和极度热狂、朴实粗犷的原始舞蹈中,我们看到了生命机能的直接表演,看到了舞蹈的真面目。它不仅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也是“一切艺术 中最大综合性的艺术”。原始人的所有其他艺术——音乐、诗歌、雕塑、绘画等——都在这简单而奇妙的舞蹈中获得了意义。
舞蹈作为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文化这个复杂的总体链条上的一部分,一方面它必须与整个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其中包括经济、政治、历史、哲学、民俗、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尤其是传统的审美心理和审美习惯、地方风俗、地理环境等等发生纵向和横向的联系;另一方面它对外来的舞蹈文化从不排斥,在保持自己的民族性的基础上,也接纳欢迎其他民族的精华,以便互相吸收、渗透、交融,使强烈的东方民族文化意识与西方民族文化意识,汇合成一种新型的舞蹈文化长流。由于传统文化因素和现代文化因素的摩擦,东西方文化撞击,文化娱乐形式的多样性和普及性,特别是价值观念的转变等诸多因素,使得古老的民间舞蹈文化,正在发生着程度不同的变化,这一变化呈多元、多样、复杂的发展态势。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就将革命的思想内容与大型的艺术形式相结合。周恩来对文艺一向很关心,在国庆15周年之际,提议排演一部大型的歌、舞、诗结合的史诗性作品,来完整、艺术地反映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周恩来的这一策划,固然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但也包含了他的一些良苦用心,即他想通过这个题材给一些优秀的艺术家、文艺家加上一层保护色。周恩来以自己是一名创作者和观众的感受告诉大家:“中国革命本身就是一首壮丽的史诗,史诗要用史诗的写法,一定要注意艺术风格、艺术手法的多样化,要很深刻,又能打动人。平板、单调、贫乏的东西不仅不能使人受到教育,也不能使人得到艺术享受。”这是中国舞蹈早期艺术跨界的一次大胆尝试。
民间舞《出走》,是一个男子的双人舞,用的是腾格尔《天堂》这首歌曲,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舞蹈表现的是两个年轻人挣扎着要离开家乡的时刻,他们要出走,而在草原的边缘他们无限地留恋、痛苦,甚至跪下来冲着故乡的方向膜拜,但是最后他们还是痛苦地踉踉跄跄地出走了。这个舞蹈 用的是蒙古族的语汇,但是这个语汇已经和我们传统的民间的蒙古族的舞蹈有了很大的变化,加了很多创造性的因素,因为它的风格已经由“民间”跨界向了“当代”。
专家们曾结合《云南映象》的热效应,为中国民族舞的发展提出了一剂药方:“民族舞蹈要保住自己的‘优质基因’。”但是《云南映象》的成功可能不仅仅在于原生的意味,而在于它同时满足了不同的人群的需求,有一些人可能是对原生的、传统的文化带有一些猎奇的心态,而另外一些人可能恰恰对这种时尚的、流行的东西更为追逐,把这两个东西放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非常奇异的、对比非常强烈的景象,而这个景象恰恰也是对应着中国现在的民族民间舞发展的两个层面。
舞蹈表现力的进步,除了舞蹈本身之外,总是伴随着“跨界”的多重组合。在舞蹈本身,她也融汇了构图艺术、书法艺术、造型艺术等等。在舞蹈之外,还有灯光、布景、道具的配合作用。
通常,人们在音乐伴奏下跳舞。有时,舞蹈就是根据一段音乐,在音乐的情感和意境的启发下,用身体演绎出它的节奏和活力。所以舞蹈艺术应具有很强的音乐感。音乐和舞蹈就像是一对孪生姐妹,它应当是舞蹈的第一“跨界”。
舞蹈构图在舞蹈作品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好的构图能给人以振奋,感到它变化无穷,内蕴丰富。呆板的一成不变的画面会使人感到乏味枯燥,毫无感染力。所以,舞蹈艺术与构图艺术也密不可分。
中国的书法、画法都趋向于流动飞舞,传统的建筑也有飞檐翘壁表现着舞姿。这一切似乎都在向我们昭示:人类的其他艺术形式或许都是从舞蹈艺术中颖悟而诞生的,就像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悟草书之势。无论这些艺术如何发展,都未能全然脱离自己的母体,所有种类的艺术的躯体中将永远流淌着舞蹈 的血液。舞蹈《扇舞丹青》的“跨界”现象就更为广泛,它将中国的书法文化、绘画文化、扇文化、剑文化和中国的古典舞蹈巧妙地融为一体。
一个好的舞蹈作品,舞美运用得好,就能深化作品的主题,渲染浓烈的氛围,将观众带入特定的情景中。这个要求需考虑两点:一是有助于点题,看了服装样式、色调,就能明白你要表现什么题材;二是服装要体现出人物身份和性格特征,还要便于舞蹈动作。好的服装会给观众以鲜明的舞蹈形象,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当中舞台的灯光、布景、道具也是缺一不可,这是舞蹈向舞美的跨界,舞蹈《丽人行》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舞蹈曾在音乐喜剧里大获成功。戏剧和舞蹈,确实获得平衡,就像音乐剧同时容纳了美妙的民谣和炽热的曲调,踢跶舞蹈家和漂亮的歌剧女郎,在这里时常令人叫好。舞蹈“跨界”电影,也出了一些水准高的舞蹈作品。一些不单是舞台艺术家的舞蹈家,像弗雷德·阿斯台、雷·波尔格或真·基利这样的电影演员,在他们的电影里,舞蹈不只是可有可无的附带装饰,而是主要的成分,主要的表演要素。
舞蹈《蝶恋花》是一个完全电视化的舞蹈节目,各种镜头的变换表现,尤其是电视近景、特写镜头的运用,从各个角度、场面把舞蹈《蝶恋花》立体化展示在电视观众面前。因为只有通过变换的各种镜头,舞蹈才能得到完美的展示,只有场面、群体,而没有特写细节是无法产生如此魅力的。舞蹈的整体场面和微观细节都得到淋漓展示,在光、影、形、乐中观众才能进入身临其境的唯美境界。舞蹈的身体语言和其他综合表现手段完美结合,创造了仙境般的翩翩起舞的意境。蝶恋花用现代舞蹈 芭蕾与传统意象结合,加上电视手段的展现,把舞蹈《蝶恋花》演绎得唯美动人。在这里,舞蹈中的“跨界”现象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奥运会开幕式是一次舞蹈的视听盛宴,后奥运时代的舞蹈在电视化的最大变化就是高科技手段的应用让舞蹈更优美更好看,多种表现手段的采用让电视舞蹈更具有艺术魅力。春晚每年也是精品电视舞蹈的汇聚场,历年推出不少舞蹈力作。《千手观音》的走红也就是舞蹈电视化的典范作品。
数字舞蹈是舞蹈“跨界”的一个比较新的方向,只需要舞蹈编导在电脑前工作就完成整体的作品,并能清楚看到作品的最后效果,还能随时修正作品中的不足。一方面是创作速度及作品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就是成本的大大降低。随着数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舞蹈不再单单只是表演和技巧的简单概念,新的时代赋予舞蹈更多新的内容。舞蹈艺术需要有新的发展,有待于新一代舞者的努力。通过网络,一个完整舞蹈剧目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不限地点的交流,对于资金的节约是无须多解释的,而对于新作品第一时间的交流,其意义就更为重大。
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和变化的,舞蹈的发展也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舞蹈随时代的改革在崛起,个性化、多样化已初具端倪;封闭、保守、单一的格局正在逐个击退,舞蹈中的“跨界”现象还将延续。在纷繁复杂、逐步走向开放的进程中,艺术的“跨界”正是历史长河的冲击与筛选,它必将推动舞蹈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的变化。
责任编辑〓郑百灵
发布我的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