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论文高师音乐学专业舞蹈普及教育的必要性

高师音乐学专业舞蹈普及教育的必要性

  • 2010-11-01
  • 未知
  • 互联网

摘 要: 如今,人们对舞蹈艺术存在着广泛的需求。在此形势下,高师音乐学专业应当把握时代的脉搏,积极回应社会需求,并以此作为自身发展的主要方向,推动舞蹈普及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高师音乐学专业 舞蹈必

摘 要: 如今,人们对舞蹈艺术存在着广泛的需求。在此形势下,高师音乐学专业应当把握时代的脉搏,积极回应社会需求,并以此作为自身发展的主要方向,推动舞蹈普及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高师音乐学专业 舞蹈必修课程 舞蹈普及教育
  
  人们对舞蹈的需求,无论是在愉悦身心的层面还是在审美教育的层面,都是广泛而普遍存在的。高师音乐学专业一向是以培养综合型中小学音乐教育人才为主要办学宗旨,注重对学生综合性的培养,其中舞蹈必修课是针对音乐学专业学科的综合性来进行课程设置的,教育性非常强,且在音乐教育氛围中学习和成长是培养未来综合型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良好方式。对于一个未来的音乐教师来说,应该做到一专多能;而对于音乐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舞蹈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其得到诸多方面的发展。我国高师音乐学专业的舞蹈普及教育,一般以必修课形式开展。它是一门培养学生舞蹈综合素质的基础课程,以学生的身心特征为基础,以塑造优美身体形态为目的,以形体训练为主要内容,以舞蹈基本功训练为主要手段,是借助舞蹈的诸多门类,辅以轻松、愉快的音乐进行的一种技术技能教学方式。其课程性质是培养学生掌握舞蹈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及综合展示舞蹈的能力。
  舞蹈必修课教育属于舞蹈普及教育的范畴,教育覆盖面比较广泛,主要将舞蹈教育渗透在普通教育之中并与普通教育同步进行,这种舞蹈教育以提高学生艺术文化水平,加强普通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以及开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培养学生对舞蹈 进行广泛的、非专业性的基本认知,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舞蹈的基本技能与基础知识,并具有开拓与创造精神。在此种意义上设置的舞蹈必修课程强调知识的广博性与包容性、专业的技能性与基础性,不仅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而且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因此在高师音乐学专业开设舞蹈必修课非常必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舞蹈必修课是艺术教育中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基础
  目前,素质教育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展开,无论是教育理念与思想的转变,还是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都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创新精神。这种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其根本目的是使学生从思想道德、审美情趣及科学文化知识等方面都得到全方位的提高,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教育部在1989年颁发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潜移默化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艺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教育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在高师音乐学专业教学中,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适应新时期社会需求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则离不开艺术教育中各个门类的支撑。舞蹈必修课教育着眼于净化人的心灵,追求高雅、高尚的美感境界,其价值和重要性并不亚于数理化等文化课程。在舞蹈必修课的教学中,教师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直接反映出教育观念和思想,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发挥自身潜能,增强想象力与创造力,更可以与正规课程相辅相成,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合作意识。
  二、舞蹈必修课是优化学生知识结构的主要桥梁
  舞蹈不仅是肢体的、情感的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如我国民间舞蹈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沃土,它的传承与演变饱经岁月沧桑,涉及各个民族的发展历程、宗教信仰、风土民情、审美情趣等方面,在表演形式、内容、风格上均折射出深厚的文化内涵。
  对于音乐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开设舞蹈必修课无疑是在艺术领域为他们开辟了一个新天地。舞蹈 艺术教育侧重于形象性、情感性体验,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得美感,可以扩充非本专业学生的知识范围,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生通过舞蹈的学习可感受、体验并理解舞蹈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从而更加具体地用舞蹈认识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及创作者对这种生活现象的审美评价。在舞蹈必修课的教学中,学生往往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引发一系列的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活动,从而体会到更加宽广的生活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含义。通过舞蹈教育,他们能够积极地了解民族学、人类学、美学等多层面的知识,起到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审美能力的作用。
  三、舞蹈必修课是陶冶情操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必要形式
  在舞蹈必修课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体验和参与舞蹈实际教学来陶冶情操、益智畅神,使身心得到愉悦和放松,并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不断触及真、善、美的精神境界。舞蹈必修课的开展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智和良好的品格。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舞蹈美的反复品味将帮助他们不间断地积累审美经验,对舞蹈艺术所传达美的方式和技术技能进行深层次的理解,久而久之,就会逐渐提高审美素质,进而形成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树立团结协作的精神。现在大多数学生都为独生子女,存在着不善交流、孤僻、个性意识强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社交能力和团体合作精神,而舞蹈课堂教学大多是基于和谐整体、相互协作的集体活动,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强化奉献精神,增强集体意识。通过舞蹈公修课的教学,学生可以充分领悟到团体协作的重要意义,从而不断增强集体意识和道德素养。
  四、舞蹈必修课是学生今后适应社会的又一途径
  舞蹈艺术教育与社会的联系是一种相互促进并且相互影响的双向关系,受教育的学生主要通过舞蹈课堂实践或欣赏作品来开启对舞蹈艺术的认识。就舞蹈艺术作品本身或者舞蹈教育的具体模式来讲,它们的内容形式、个体风格、形成过程及历史 的发展观受到一定时代背景、社会条件、生活条件的制约,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舞蹈艺术作品或艺术形式是社会的产物,间接反映了社会生活。它们通过情感这一中间环节形成并在人们认识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体现,人们受舞蹈艺术作品的启发而产生认识观念,同时又反作用于自身的社会态度、行为、关系中,有助于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对舞蹈有兴趣的学生形成潜在的社交人群,在不自觉中彼此间拉开了小的社交圈,一定程度地促进社交能力的增强,可见高师音乐专业的舞蹈公修课的重要性。同时舞蹈能力又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必备的技能之一,它不仅要求教师本身会跳,而且要开展普及型舞蹈教学,更重要的是需组织、编导、排练音乐舞蹈节目参加区、市中小学文艺汇演。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是未来的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更加适应走入社会后的工作岗位。在学校期间如果不经过系统严格的学习与训练,则学生必然达不到要求,因此接受过舞蹈艺术教育的学生将能够更加从容地适应社会。
  综上所述,舞蹈必修课程在高师音乐学专业中的作用已经凸显出来,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大学生的整体外在气质与内在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音乐学专业开展的舞蹈必修课程能够针对学生外在形象气质改变、职业能力提升、思维活动的敏锐性等方面进行教育培养,是其它学科所无法代替的。因此,完善舞蹈必修课教学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1]王阳文,张素琴.面向新世纪的人才发展策略.舞蹈,2008,(7):19.
  [2]邢果.舞蹈艺术教育与完整人格培养.舞蹈,2005,(10):42.
  [3]周重喜.高校舞蹈普及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学策略探讨.舞蹈,2009.11,(总期339):58.
  [4]黄婷.舞蹈的艺术属性与教学价值取向.舞蹈,2009.
  11,(总期339):56.
  [5]卢中旺,陈健.在社会实践中加强对大学生社交能力的培养.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VOL6,(1):47.
 rzB中国舞蹈资源库


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