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论文浅谈如何提高舞蹈教学质量

浅谈如何提高舞蹈教学质量

  • 2009-12-04
  • 未知
  • 互联网

  舞蹈艺术是人体的造型艺术,通过人体动作表达思想感情和塑造人物形象。学校教育活动中开展舞蹈教育担负着两大职责,一是为国家培养舞蹈专门人才,一是在社会上进行广泛的审美教育。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提高受

  舞蹈艺术是人体的造型艺术,通过人体动作表达思想感情和塑造人物形象。学校教育活动中开展舞蹈教育担负着两大职责,一是为国家培养舞蹈专门人才,一是在社会上进行广泛的审美教育。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提高受教育者的美感,提高欣赏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特别是提高教育者自身的修养上,舞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怎让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一、加强教材建设
  
  要真正建立起舞蹈专业课教学模式,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即使是一门学科的教学改革也要解决一系列新问题。涉及到:学制、课时、教纲、教学方法。技巧和音乐的结合运用等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改革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改革的关键和核心是教材的改革。可以说是整体工程中的主体工程。教材改革工作并不是要否定和换掉一切。这项工作和其他改革工作一样都不可能彻底割断历史的影响而必然带有历史的基因。只有在前人劳动的基础上有选择的加以改造、发展,注入新的艺术细胞,使之能为舞蹈所用。
  
  二、提高强学生舞蹈感受
  
  俄国著名舞剧编导家罗·扎哈洛夫说:“音乐——舞蹈的灵魂。”说舞蹈的全部情节,所有动作、画面都是编导根据音乐编织出来的。没有音乐也无从着手编舞。如果舞者对音乐没有感觉,那就无法完成舞蹈音乐作曲家的意图,也无法完成舞蹈编导的意图。教学中我们会碰到过这样的问题:学生软度还可以,身体也基本上打得开,但就是舞跳不好,原因就是感受不太好。舞蹈是一种肢体语言的艺术。舞者必须通过舞蹈,去感染、触动观众的心灵。如果舞者有乐感,但没有好的动作感受能力,使动作苍白无力,连自己都没感觉,又怎么去感染观众呢?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借鉴芭蕾的训练要素,使学生很快找到感受。“绷”、“直”、“立”,让学生将腿、膝、踝部和脚背等下肢各个部位“绷直”。其中,脚背绷直尤为重要。延伸下肢的感觉,符合我们审美的情趣。对新生进行那种“双肩、平正、下沉、提颈、双目平视、收腹、挺胸”的静立式训练。练就一个气宇轩昂的直立姿态,要在动作训练过程中,保持一种挺拔、舒展的姿势。这样就成了一种习惯,也找到了这种“开、绷、直、立”的感觉。学生跳现代抒情舞,也就游刃有余了。其次通过中国古典舞练习会有利于学生找到舞蹈 感觉。中国古典舞的能力训练、技术技能训练及身体的语言表现力是多层次的、丰富多彩的。它十分追求身段美,在静态舞姿造形中,讲究“头正身侧”,这样头与身体的相反作用力使舞姿造型显得活泼而生动,增强了立体感,培养了学生一种内在的感受,同时加强了动作感受。中国古典舞极为强调动作过程,“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放先收”等十欲,突出矛盾,增强视觉效果,培养学生对身体的控制能力。追求动作的过程,有利于找到好的感觉。同时,中国古典舞也讲究“逢开必合、逢合必开、三合、三到”,学生利用中国古典舞的这些原则,在训练过程中就会养成这样的一种习惯:讲究动作的过程,达到一种神形兼备、内外统一的最高境界。另外,中国民族民间舞,各民族舞以及同一民族的不同流派,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我们通过学几个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让我们的学生掌握这几个民族民间舞的动作风格、韵律特点,找到感觉。这样一来不但全面地解放了身体,而且更重要的是丰富了他们对动作的感受能力。对于初学者,则通过学生喜爱的动作,反复练习。使学生能很快地进入角色、找到感觉,即“熟能生巧”。
  
  三、巧用语言
  
  语言在舞蹈教学中的功能在基训课中不仅表现为对动作名称的叫法上,它更多的表现在传授或训练技能过程中语言的表达方式上。(一)语言要得体:语言表达的得体是根据交际的语境使用语言,也就是要根据、场合、对象、目的转换上。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达情意。有人通俗地说,所谓得体就是根据需要,说相应的话。(二)语言的适度:,对学生要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让我们学会信任,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学好的愿望,相信每一种条件都有改变的可能,对一些舞蹈基础差的同学,不能歧视,要多给予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表演的欲望,是他们的创造能力、模仿能力、表演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三)语言的幽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专业语言,要简明、准确、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四)语言要新鲜:新异的刺激物能引起学生定向探求活动。语言新鲜,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新的探求活动,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总之,要对教学语言表达技巧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完整、系统的把握.教学语言表达技巧对提升教学艺术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四、训练要体现创新性
  
  21世纪,舞蹈表演具有以个人表演技术的高、精、尖、特为尖子舞蹈人才的明显特征。所谓高,就是技巧,展示出更强的体能;所谓精,就是质量精良、挺拔、轻盈舒展、美观、规范。所谓尖,就是出类拔萃,一般难以企及;所谓特,就是技术有新意,具有独创性。千篇一律的课堂式技巧,将不再具有竞争性;独树一帜的表演风格,将成为追求的目标。杨丽萍的手、胸、臂所构成的令人惊叹的美;黄豆豆的跳、转、腾、翻所展示的令人目眩的力;刘震的认、转、腾、挪所表现的令人屏息的轻,正是高、精、尖、特的表演技术的典范,是新世纪舞蹈 人才的楷模,也是我们舞蹈教育的方向。总之,必须在科学性、难度上、审美上、个性上进行大的改造,不断挑战体能与技术的极限,追求超常水平的技巧,形成独立个性,体现新颖的独创性。
  此外,还需要提高学生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提高其他相关艺术类别的感知、欣赏水平,更好地促进舞蹈事业发展
  
  五、注意实践性教育形式
  
  在进行舞蹈艺术教育的过程中,除了以课堂讲授的形式外,还应开展一些校园文化活动,使大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认识活动。例如,舞蹈交流协会、沙龙、专题讨论等。在开展此类活动的过程中,除了要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外,还应针对不同艺术水准的学生组织活动。可以以艺术骨干分子作为“点”去带动普通学生,激发大学生对舞蹈艺术的兴趣与爱好,如成立舞蹈团、艺术工作室等。扩大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在创作与实践的过程中学以致用,使理论在实践中得以深化,进而达到在艺术教育中培养人才的目的。就艺术教育的内容而言,多彩多姿的课外活动应该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舞蹈艺术首先更是一种实践,舞蹈艺术素质也应在实践中形成。就普通高校学生的特点而言,由于学习形式多以课堂讲授为主,因此增加课外活动开展对一些较为简单或更适合年轻人的舞蹈的学习,对他们更具吸引力,也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总之,舞蹈来自生活,艺术美是生活美的反映。只有我们在教学中加强提高舞蹈教学的效果,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学生。
  9Hr中国舞蹈资源库


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