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论文对大学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设置问题的探讨
对大学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设置问题的探讨
- 2011-01-14
- 李智敏
- 黄河之声
文/李智敏民族民间舞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各民族风俗文化影响的一种舞蹈表演形式,其历史悠久,品种丰富多彩。对于大学民族民间舞蹈进行思考,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传承中国社会传统文化起着重要作用。一、大学
文/李智敏民族民间舞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各民族风俗文化影响的一种舞蹈表演形式,其历史悠久,品种丰富多彩。对于大学民族民间舞蹈进行思考,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传承中国社会传统文化起着重要作用。一、大学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舞蹈题材方面的问题舞蹈题材来源于现实生活,它是以现实生活为基本素材,经过作者选择、提炼和概括,融入了自身对生活的认识和评价所形成的。在大学民族民间舞蹈题材的选择上,有的作品能够较好的把握住民族的心理特征,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新作品,但有的则缺乏民族个性,不利于大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的深刻领悟和学习。(二)认识方面的问题大学生社会阅历少,对于民族舞蹈内在灵魂的认识水平较低。只是在不断地模仿老师的动作,为了获得高分,尽可能的将动作做到完美,而没有真正思考舞蹈的内涵。“学会”容易,“学好”难,舞蹈文化内涵的认识的不足是大学民族舞蹈学习过程中的瓶颈性问题。(三)消亡的问题现代商品经济淡化群体、突出自我,它的发展冲击了和谐自然的村落艺术,使民族村落自足系统中的舞蹈文化受到影响,或消亡、或隐退、或变形,民族民间舞蹈自然传承中的诸多链环趋于断裂。很多民族舞专业的大学生由于种种社会因素,毕业后放弃从事民族行业,进一步加深了民族舞蹈消亡的隐患。留住中国民族舞的未来,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四)师资的问题大学生民族舞的起步较晚,许多高校对于此方面问题也不够重视。教育体系不完善,舞蹈教室不足,舞蹈练习没有场地,很难满足舞蹈发展的现实需要。专业教师的缺少及专业水平的不够全面和停滞不前,也无法满足舞蹈教学的现实需要。(五)社会性问题社会上现代舞蹈如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在神州大地上崛起风行。正统的民族舞演出,除几部世界经典的舞剧外,招揽不了多少观众,而现代流行的歌舞演出则场场爆满,人们喜欢街舞的劲爆反映了人类浅层情感的需要,是现代社会生活方式折射的结果,是对人类生活的一种补充和调剂。然而,民族舞这种需要深层理解的艺术在社会上反而得不到广泛认可。而习惯于追求新事物新风潮的大学生,真正被民族舞吸引的,少之又少。二、改进大学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方法(一)重视现实性艺术是一种上层建筑,它建立在经济基础上,为经济基础服务。因此它必须反映现实,同时又能推动现实的发展。舞蹈是一种艺术形式,无例外也要反映现实,为现实服务。有少数舞蹈创作中脱离了民族民间生活的土壤,生搬硬套,哗众取宠,搞了一些不伦不类的令人难以看懂的节目。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文明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不断的增长,只有富有现实性的民族舞蹈才能跟上时代潮流,才能为广大的大学生所喜闻乐见,为人民广泛的接受和认可。(二)重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传承了千百年的民族舞蹈艺术,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民族民间舞蹈是一个民族或地区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过程中,由劳动群众直接创作,又在群众中进行传承,而且仍在流传的舞蹈形式。它具有鲜明的地域与民族特点,既表现了一定的历史时期经济条件下的文化背景,又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注人新的成分。大学生只有对各少数名族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多加了解,丰富自己的爱国情感,才能更好的学习和继承民族民间舞蹈,而只有在很好的继承基础上,才能创作和发展出更多的富有现代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三)重视教育形式的多元化1.世界性舞蹈是世界人民相互沟通的语言,在全球化的社会里,民族民间舞蹈也应该吸收来自世界的优秀元素,把中国和世界联系起来。尤其是现代的大学民族民间舞蹈,更要与世界文化相互适应,相互调节。只有在突出民族民间舞主体的同时,兼收其他国家舞蹈的优点,才能使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走向世界。2.吸收性世界上任何一种艺术如果想要创新和发展,与其他艺术种类取长补短、相互贯通都是其必然道路。民族民间舞蹈受区域性和人文性的限制,如果不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取他类艺术的精华,只会逐渐的走上消亡的道路。所以我们在大学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中要注重吸收性和创新性。例如,我们可以借鉴戏曲曲风曲调的优美旋律,可以借鉴芭蕾舞蹈的身法灵巧多变,在保留民族民间舞蹈特色的同时,使其兼容并包,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继承和发展我们的民族民间舞蹈,使其得到发扬光大。3.授课的改变性为解决大学民族舞的学习问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方面:(1)平等。有些大学生由于自身的年龄与条件,对于舞蹈学习兴趣低,只在欣赏,参与性不强。教师应鼓励并激发这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创造。现代大学生具有敏捷的头脑和丰富的创造性思维。对于民族民间舞蹈,应该富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观念,应用新世纪的思维发展和创新。现在很多大学只注重大学生民族民间舞蹈水平的高低而忽略了对于大学生舞蹈创造力的培养,这样会制约民族舞蹈的现代化发展。(3)全面。由于学生年龄阶段已处在青春后期,身体形态发展虽已基本完善,但仍保留青春期的一些特点,即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不稳定性,因此舞蹈教学者仍应重视舞蹈训练的全面性。我们在教学中要既要讲清动作的要领,同时又要注重预防舞蹈损伤。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大训练的科学性,从而降低损伤发生率。4.社会的支持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一直倡导对高校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教育。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走进了大学课堂,使许多关心舞蹈教育的人感到欣慰。同时,怎样使舞蹈教育在中真正地发挥作用,也成为每个从事普通高校舞蹈教育的人都在思考的问题。(1)国家给予关注,教育局加大对舞蹈课程的投入,学校增强对舞蹈课程的重视程度,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只有这样才会使大学生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更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2)增强民族舞的艺术特色性,改编剧本,使其拥有与流行舞抗衡的实力。(3)大力宣传民族舞,促使社会上广大人民群众为拥护中国的文化发展,自愿买票欣赏民族舞表演。因此,更多的大学生可以把已经学习的舞蹈作为从事的职业运用到社会实践过程中,这样才不会使民族民间舞蹈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消散。三、结语综上所述,目前大学民族民间舞蹈还普遍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为了使优秀的民族文化后继有人,振奋民族精神,维护祖国的和平统一,应针对其中存在的主要影响因素和问题,积极研究相应的解决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扩大民族民间舞蹈在大学乃至全社会的影响力,真正展示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的风采,为我国民族民间艺术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发布我的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