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论文浅谈高校校园舞蹈教育

浅谈高校校园舞蹈教育

  • 2011-01-14
  • 张 霞
  • 黄河之声

文/张 霞教育的程度标志着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而艺术教育的层次则反映着社会中每一个个体精神生活文化审美水平的高低。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国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在思想、知识、技能、身体、心理、实践、

文/张 霞教育的程度标志着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而艺术教育的层次则反映着社会中每一个个体精神生活文化审美水平的高低。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国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在思想、知识、技能、身体、心理、实践、交际等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教育体系中,艺术教育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2010年)的颁布,使艺术教育的特殊功能在高校素质教育中越来越凸现。作为学校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校园舞蹈在学生艺术与身体素质方面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近几年在从事高校艺术教育工作中感触颇多,在此,仅就普通高校舞蹈活动在艺术教育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其自身作用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如有不妥,请各位师友指正。一、校园舞蹈特点及其作用校园舞蹈是在社会主义校园文化总的要求和氛围下,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课外活动为载体,以古今中外优秀舞蹈文化为基础,以青少年学生心理、生理发展为特征,反映校园学生教师朝气蓬勃精神风貌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的一种舞蹈形式。它所具备几个特点是:1、它是人体动作的艺术;2、舞蹈化的动作必须形成一定的形象;3、必须反映社会主义校园的精神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情感。校园舞蹈作为美育的重要手段,对学生能起到陶冶情操、增强智力、培养情感、提高审美、促进全面发展的作用,具体为:1、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上,人类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同时也创造了璀璨的精神文明,舞蹈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也是最多姿多彩的人体文化。我国地大物博,各民族,各地区的舞蹈绚丽多姿,源远流长,它完美和谐地体现出了某一民族、某一地区的传统习俗、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校园舞蹈的任务就是要在大学生中形成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良好氛围,使优秀文化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更好更广泛的发展。2、提高审美,陶冶情操。舞蹈以艺术美的形式反映社会生活,对人们的审美观念个性发展产生影响,它通过对人体动作形式美的欣赏、体验获得某种感受,引发联想,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让学生用美的观念、美的态度面对人生,珍惜生命。3、人格情感教育。从某种角度说,情感是人们认知活动的动力,对某一事物的强烈情感倾向,使人们处于一种被感动的激情状态,产生进一步了解和深入研究的冲动。艺术教育是情感教育,它通过某一艺术作品,展开多方面、多角度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学会用健康的情感与人交流,丰富情感,提升人格,净化心灵,而舞蹈在这一教育过程中更是具有独特的价值。4、强身健体,锻炼意志品质。舞蹈对人体的训练从主观上说是为了艺术的需要,但从客观上看它却起到了愉悦身心、健康体魄的作用。没有相对柔韧的身体和强健的体魄就不能完成舞蹈的技术性动作,其艺术感染就会大打折扣。通过舞蹈训练,可以锻炼人体力上的耐力和精神上的忍受力,这个训练过程很痛苦,却能让学生不仅在体力上得到锻炼,同时在意志品质上也得到磨练。二、校园舞蹈作用发挥的实现途径校园舞蹈教育作用的发挥,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得以实现:1、在大学生培养体系上为艺术教育的实施制定落实方案。通过大学生培养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充实艺术教育内容,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作用。组建艺术教育专门机构,配备各类专业教师成立艺术教育中心,在校内大力营造艺术文化氛围,通过多种形式活动的开展深入落实艺术教育的实施。2、加强大学生艺术团建设,推进校园舞蹈教育成果化。学生社团是学生组织活动、参与活动的组织机构,通过大学生艺术团工作的加强,使得校园舞蹈教育以更多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学生广泛参与,主动学习,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进一步推进了校园舞蹈教育的自觉开展。3、开设生动、全面的艺术选修课,普及校园舞蹈教育。艺术选修课是学生比较欢迎的课程,通过艺术选修课的开设,使得舞蹈教育不再单单是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完成了学业,陶冶了情操。根据国家及省教委的有关规定,我校开设了大学生艺术选修课,舞蹈鉴赏课程也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为普及艺术教育、提高大学生美育素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4、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充分发挥学生舞蹈兴趣提供平台。社团活动对青年一代的成长,特别是实现自我教育与自我塑造,有着狭义的教育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社团活动是对学校教育活动的完善、调节和补充。20岁左右的大学生,正经历着思想多变、情绪波动大的心理成熟期,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使他们摆脱了单纯受教育的地位,也为舞蹈教育大众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舞等形式上有所认识,学习到每一舞种的精神内涵、风格特征等 三、非舞蹈专业学生舞蹈教育课程设置的方法校园舞蹈课程设置的教学目的是以审美为核心,旨在有效开发学生个人潜能、培养创造性思维、提升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致,在健康和谐的教育环境中陶冶学生的艺术感悟力,促进学生用身体感知自然社会的能力,体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展开想象,加强创造力的培养,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普通本科院校学生所掌握的科学知识文化与对舞蹈知识的匮乏形成较大反差,根据学生素质实际,开设《舞蹈鉴赏》一类的课程,针对非舞蹈专业学生的特殊性及授课时间短等因素,制定以经典舞蹈作品赏析带动了解各类舞蹈知识的“点面结合”的教学方案。在教学内容里具体包括:1、舞蹈艺术基础理论。重点了解舞蹈的概念、历史背景、艺术特征及古今中外舞蹈的发展史。2、芭蕾赏析。了解芭蕾产生的社会背景、艺术风格特征及中外芭蕾名剧赏析,如《天鹅湖》、《睡美人》等。3、中国古典舞赏析。了解中国古典舞产生的历史背景、艺术风格特征及当代发展现状,并赏析中国古典舞精品剧目,如《踏歌》、《梁祝》等。4、中国民族民间舞赏析。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产生的民族背景、各舞种风格、流派及其发展现状,并赏析中国民族民间舞精品剧目,如《奔腾》、《雀之灵》等。5、现代舞及其他舞种。了解现代舞及其他舞种的文化背景、艺术特征风格、流派,并赏析现代舞及其他舞种精品剧目,如《绿桌》、《中国妈妈》等。6、当代校园舞蹈。了解当代校园舞蹈的时代背景、创作特点并赏析当代校园舞蹈精品剧目,如《红扇》、《红旗颂》等。在教学步骤上,以讲带看,以看带评,以评带思,讲创作背景,看舞蹈表演技巧,评作品思想内涵、艺术价值,并在课堂上普及一些舞蹈艺术常识,使学生不仅掌握舞蹈基础知识和舞蹈种类风格的特点,还对舞蹈形成的历史、人文、生态、民俗等,都有进一步的了解,并通过赏析优秀的艺术作品,帮助其认识生活,教育正确的人生态度和看法,培养美好的道德情操,促人奋发。

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