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论文论戏曲舞蹈对于中国古典舞形成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论戏曲舞蹈对于中国古典舞形成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 2011-01-14
  • 崔 莉
  • 黄河之声

文/崔 莉古典舞从其源来说,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复苏,是戏曲舞蹈的复苏,是几千年中国舞蹈传统的复兴。戏曲舞蹈因素对于中国古典舞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与其审美特征、意识形态、身段、技法等因素都有着密

文/崔 莉古典舞从其源来说,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复苏,是戏曲舞蹈的复苏,是几千年中国舞蹈传统的复兴。戏曲舞蹈因素对于中国古典舞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与其审美特征、意识形态、身段、技法等因素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对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舞蹈通融关系的考察,也是研究中国古典舞风格特征的课题之一。一、 中国古典舞的形成与特点:1.中国古典舞的定义与审美特征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色的舞蹈。古典舞创立于五十年代,曾一度被一些人称作“戏曲舞蹈”。它本身就是介于戏曲与舞蹈之间的混合物,也就是说还未完全从戏曲中蜕变出来,称它为戏曲,它已去掉了戏曲中最重要的唱与念;说它是舞蹈,它还大量保持着戏曲的原态。古典舞从其源来说,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复苏,是戏曲舞蹈的复苏,是几千年中国舞蹈传统的复兴。十分明显,它的审美原则不是什么新发明,而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流传和延续,是用一根长线从古串到今的,这些原则非但在戏曲中可见,在唐宋乐舞中,在汉魏“舞戏”中,甚至在商周礼乐中,都能见其蛛丝马迹它的文化特征;就其流来讲,它是在原生地上生成的一个崭新的艺术品类,这是一个可以和芭蕾舞、现代舞相媲美的新的舞蹈种类,这个衍舞种是地道的中国货。我国古典舞所流传下来的舞蹈动作,大多保存在戏曲舞蹈中;我国舞蹈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的对中国古典舞的研究、整理、复现和发展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建立了一套中国古典舞教材,创作出一大批具有中国古典舞蹈风格的舞蹈和舞剧作品,形成了细腻圆润、刚柔相济、情景交融、技艺结合,以及精、气、神和手、眼、身、法、步完美谐合与高度统一的美学特色。2.戏曲的定义以及戏曲舞蹈的形成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 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它来自不同声腔系统的音乐唱腔。这些音乐唱腔则是以所产生地区的语言、民歌、民间音乐为依据,并兼收其他地区音乐而产生的。各个剧种的剧中人物大部分由生、旦、净、末、丑等不同脸变化的角色行当充任。表演上着重运用以生活为基础提炼而成的程式性动作,和虚拟性的空间处理。讲究唱、念、做、打等艺术,表演运输和富裕舞蹈性,技术性很高,构成有区别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舞蹈是戏曲表演的重要部分,始终与戏曲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传统戏曲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十分重视以舞蹈美来解释舞台行动和戏剧逻辑,用舞蹈之美来再现生活和铺叙人生。戏曲的舞蹈美贯穿在戏曲表演体系中被人们习称的“做”和“打”这两种功法之中。戏曲舞台上人物的一切行动都是舞蹈化了的。戏曲舞台上人物形象,可以说是舞蹈艺术的形象。因为戏曲舞台动作都是音乐化了的。也就是说戏曲动作是溶化在整体和谐的音乐节奏、韵律和音乐的旋律与音响之中。舞蹈在戏曲艺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戏曲艺术中保留和发展了丰富的传统舞蹈艺术。戏曲舞蹈也为中国的民间舞蹈不断地输送艺术营养。舞蹈进入戏曲之后与唱、念的综合过程,是从独立的艺术形式适应新的条件和要求变为辅助手段的过程。戏曲舞蹈不分民族地域、前期后世,以一个基本套路概括上下几千年;不保存任何舞蹈的原有形式和体裁,一支马鞭代竹马、一杆船桨代行船、长筒舞袖变水袖、假面演化为脸谱、《打莲湘》参借走边身段、《小放牛》杂以趟马的招数和步伐……。从戏曲的角度看是发展,而且是很巧妙的发展,统一了各种舞蹈形式;从舞蹈的角度看,却是各种舞蹈的简化、变形,甚至是原有形式的淘汰。 二、戏曲舞蹈对中国古典舞形成与发展的影响1.京剧与昆剧对于中国古典舞发生的影响 中国古典舞从诞生伊始至今已风雨半个世纪之多,它身上所载托的传统文化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新的阐释成为我们今天以舞蹈为载体认识与发扬传统文化精神的一种依托。中国古典舞从诞生伊始便与戏曲结下不解之缘,而作为三大之柱之一的京昆戏曲更是随着芭蕾之法的消化入内而与中国古典舞依然保持着微妙关系。中国古典舞重建,主要是以京,昆等吸取舞蹈为之直接母体的。但是从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两点:一,中国古典舞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新创舞;二,中国古典舞的直接母体是京昆。 “历史研究的对象是过去,而研究的目的却是认识今天”。相信把中国古典舞发生的历史起点研究清楚,不仅能为我们今天更清楚更科学的看待中国古典舞提供依据,同时也赋予这一问题以发生学,起源学以及历史学研究的意义。在中国古典舞这一名称提出以前,古典舞的因子早已在慢慢"培育"中.从清末宫廷舞蹈家裕容龄[1882-1973]的{如意舞}到黎锦晖[1891-1967]的{神仙妹妹},再到革命战争时期的部队舞蹈作品{孟姜女},{鲁胖子哭头}等等,我们都可以依稀看到京剧身段动作,戏曲表演程式,武功技艺的影子.但是真正渐成规模是在上世纪三十至五十年代之间,一个有一定合理性和民族化的舞蹈训练体系,已在这个时期初露端倪.中国古典舞的诞生基本上是与共和国同步的,这种同步性也决定了中国古典舞的发生带有了那个时代的烙印.我们必须把舞蹈放到整个的文学艺术的俩变迁中发觉新的发展动因和历史地位,才能更加清楚地看到古典舞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原因,以及选择京昆的宿命.中国古典舞的发生就是在“推陈出新”的大的文化背景下诞生的,从而使古典舞身上赋予了更多的新时代下的文人气质.欧阳靠不仅对艺术的发展方向起着指引作用,而且他凭借自身的魅力把同时代的戏曲,舞蹈家们聚集在身旁,指引着他们开始了中国古典舞的创建工作,其对于后人的影响力也颇深.2.戏曲舞蹈对于中国古典舞形态发生的奠基性作用中国古典舞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启发下重新创造的体系,其根性,就是传统文化。也可以说中国古典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遗存。从发生学的角度看,中国古典舞的传统依据十分庞大,从文化内蕴到当代的学科建设,从形态特征到审美追求,各方面的“发生”整合支撑起中国古典舞的理论架构。(1)戏曲:直接动因在欧阳予倩重重的倡导下,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和中骨灰盒戏剧学院率先提出了以戏曲舞蹈作为中国古典舞发掘和整理的基础这一重要原则。目前中国古典舞三个流派中,“戏曲古典舞”作为当代中国古典舞的安适阶段,有其重要的奠基作用。(2)身段:缘起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舞蹈界开始大规模学习戏曲舞蹈。中国古典舞从戏曲舞蹈中撮传统美学因子,是历史原因使然。确切地说,建国后发展的中国古典舞,是建立在戏曲舞蹈的基础上的,是古代舞蹈的复兴,也是中国传统舞蹈文化的复苏。从美学的角度分析,戏曲舞蹈一直延续着中国传统舞蹈的美学原则。由此可见,吸收和借鉴戏曲舞蹈是中国古典舞发展的必经之路。(3)身韵:再生如果说建国初期中国古典舞对于戏曲舞蹈的态度是全盘接受,那么“身韵”的出现,则是中国古典舞对戏曲舞蹈的“再认识”后生发出的新解。3.戏曲舞蹈因素对中国古典舞身段、技法形成的决定性作用“身段”从新的意义上来讲,就是舞蹈的姿态,也就是更美化、更精细的舞蹈技巧。我们中国舞蹈的特点,就是姿态上的变化特别丰富,手的运用很巧妙。通过手、眼、身法的配合运用,在艺术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性和完整性。所以“身段”是中国古典舞的精华,我们必须很珍贵的继承下来。身段的素材主要来自于戏曲舞蹈。在戏曲舞蹈原有的基础上把它提炼、加工转化为舞蹈。不按戏曲的规范,而是根据舞蹈的特性,按照舞蹈的要求,把它们升华为舞蹈,把技术性的内容,转化为艺术性的内容。根据此原则,身段从不同的“行当”,表现不同感情的千变万化的手的动作和姿势中,提炼了常用的“手的八个基本位置”。“脚的基本位置”。步法。确定了七个基本舞姿。归纳出了“平圆、立圆、八字圆”的运动路线的规律。技法、技巧是中国古典舞重要的组成部分,技法、技巧的创新和发展也是中国古典舞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结语戏曲舞蹈不仅对中国古典舞最初的形成起到了助产的作用,在处理与现代的审美关系上,它同样策动了改造过程,并建立起新的语言符号,使得中国古典舞最终形成完整的训练和表演体系。戏曲舞蹈一直延续着中国传统舞蹈的美学原则。由此可见,吸收和借鉴戏曲舞蹈是中国古典舞发展的必经之路。

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