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论文关于高校舞蹈教学的两点启示

关于高校舞蹈教学的两点启示

  • 2011-01-25
  • 耿 君
  • 黄河之声

文/耿 君舞蹈艺术是一种实践性的美育教育,是提高高校学生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对大学生来说是一种素养性教育,也是一种知识性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如何培养大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对学

文/耿 君舞蹈艺术是一种实践性的美育教育,是提高高校学生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对大学生来说是一种素养性教育,也是一种知识性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如何培养大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对学习舞蹈的的兴趣,是需要舞蹈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和探究的问题。一,加强多媒体技术在高校舞蹈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自古以来,舞蹈教学都是沿用“口传身授”的教学方法,至今已成为一种传统。然而,舞蹈艺术是一种人体有韵律的运动,单靠人的语言描述是不能对其作出全面、生动的说明的,它的某些部分具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性。虽然,目前高校舞蹈教学大多还是以这种传统的舞蹈教学方式为主要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也有其诸多优点,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必然也会显露出一定的劣势。这就需要新的载体和技术应用于舞蹈教学中,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于以有效的补充。1、舞蹈动作视频的播放、展示在短短的一节课时间内,教师所能做的示范动作是有限的。而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教师在课堂中所强调的重点、难点动作重复地放映出来,让学生加深印象。某些技巧性的动作、以及某个瞬间动作等,按照正常情况,学生是无法完整地或是很详细地观察和学习到的。而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动作的来龙去脉呈现在学生面前,并且有针对性地点出动作的特点、动作的要求、动作的注意事项等,再加以教师的讲解,能以最生动、最直观、最有效的方式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舞蹈动作。2、利用录像技术的教学,形成良好的反馈机制这种方法是利用摄像技术,把学生或者是教师的舞蹈组合动作拍摄下来,再利用多媒体技术放映出来,反馈给学生一起观看。通过对视频中动作的观察,形成互动、对比,让学生以“旁观者”的角度来观察舞蹈动作,自我对比或与他人及教师对比,可以自己发现优缺点、自我纠正和改进。这样既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舞蹈动作特点,又能让教师清楚地了解每个学生的不足及教学中存在的优势和缺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从某些方面还让教师和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也从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对舞蹈动作的鉴赏能力。3、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舞蹈教学中过分依赖于多媒体,容易导致忽视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传统的教学具有很强的现场感。教学中教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解决,并且可以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这样就很好地实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而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的“眼球体验”占了很大一部分时间。教师很少有机会能观察到每个学生的问题所在,并作出及时的指导,也难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而教学中的主要构成是教师与学生。过分地依赖于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把原本不必要运用多媒体的教学课也都用了多媒体,这样的教学效果会造成适得其反,破坏了原本舞蹈教学课程中师生互动的良好特点,反而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少了。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明白,舞蹈教学有其固有的规律,应根据舞蹈教学的特点,在“口传身授”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再运用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要积极引导学生提问,形成一个有效的课堂互动的教学氛围,使多媒体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桥梁,而不是障碍。二、非智力因素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舞蹈教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舞蹈教学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往往比智力因素起着更大的作用,尤其是学生的兴趣、情感和意志力。1、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高校舞蹈教学包括舞蹈理论知识和舞蹈技能训练,在舞蹈专业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兴趣是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去探求知识的实际动力。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舞蹈课产生兴趣,就会调动各种感官去接受信息,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将枯燥的动作训练作为一种乐趣。舞蹈专业学生对舞蹈课感兴趣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舞蹈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在舞蹈理论知识和舞蹈技能训练的讲解过程中,能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和分析动作要领,对学生是否对舞蹈产生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舞蹈专业教师本身要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此外,舞蹈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上台表演,教师要有精湛的舞蹈教学技巧才可能示范给学生完美的舞蹈形象。2、利用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师生情感情感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教学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教育,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是培养学生美好情操和良好行为的强有力的内驱力, 潜移默化地使舞蹈专业的素质得到进步和升华。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关系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舞蹈学习的质量,如果师生关系融洽,就可以把单调、枯燥的课堂学习变成一种美的享受、一种艺术享受。[1]传统的舞蹈课堂教学是以知识、动作的传授为中心的教学,师生关系实质上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服从教师的关心,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师生间很少有较深的情感交流。责任心强的教师越是严加,甚至苛求完美,一些成年的大学生不但不能体会教师,甚至把老师的行为看成是压制、侵犯,导致师生关系相对紧张,对教师没有感情可言。在这种尖锐的师生关系的干扰下,学生很难从内心去接受教师的讲解和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真挚的爱心培养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要处处关心学生,鼓励学生,对学生充满信心,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师生之间互相信任、融洽和谐的情感双向交流是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3、帮助学生培养克服困难和挫折的意志“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舞蹈技能练习的过程是非常艰辛和痛苦的,如果学生缺少持之以恒的信心、毅力和勇气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在舞蹈教学中,要想在竞争中取得胜利,没有意志力不行;遇到困难挫折,没有意志力不行;要改革创新,没有意志力不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对学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鼓励学生不退缩、不放弃,充满信心地迎接挑战,争取获得最后的成功。良好的意志品质对学生成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意志是学生在行动中自觉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顽强的意志、坚忍不拔的毅力,是人的精神支柱,是成功的柱石。[2]舞蹈技巧的掌握需要长时间的反复训练,特别是压腿、横叉、竖叉等基本功的练习较为单调、乏味,学生往往因为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而退缩,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鼓励,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品质和战胜困难的信心,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环境,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挥。作为一名高校舞蹈专业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肩负着培养学生性格、品质、意志等重任。舞蹈教师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到非智力因素在舞蹈教学过程中重要作用,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注重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优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升华学生的意志品质,有效提高舞蹈教学质量,真正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