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论文浅谈中国古代乐舞

浅谈中国古代乐舞

  • 2011-01-25
  • 袁 丽
  • 黄河之声

文/袁 丽一、远古时期(史前—公元前16世纪)1986年,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发掘出至少16支随葬的骨笛,根据碳14测定,这些骨笛至今已有8000-9000年之久。经专家对其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只作测音可知,一直被认为以五声音

文/袁 丽一、远古时期(史前—公元前16世纪)1986年,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发掘出至少16支随葬的骨笛,根据碳14测定,这些骨笛至今已有8000-9000年之久。经专家对其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只作测音可知,一直被认为以五声音阶为主的中国,其实早就已经具备了稳定结构并超出五声音阶的乐器了。除了骨笛外,新石器时代的乐器,历史文献中还有记载:吹奏类的有篪、籥、陶埙、骨哨,打击类的有陶钟、陶铃、石磬。这些考古文物分布之广,时间跨度之大,充分说明了它们是中国原始时期的主要乐器。其中钟、磬、鼓在后世得到了极大发展,至于埙和哨,还有与骨笛形制、原理相同的乐器—筹,一直到今天仍存活于民间。湖北随县战国曾侯乙墓出土64件一套的青铜编钟和32件一套的石质编磬,以其令人赞叹的精美造型和优美的发音及科学的律制,震撼了世界各国。除了乐器,这个时期还有一些乐舞作品值得一提。原始社会时期,我国远古祖先在艰苦单调的群居生活和集体劳动中创造了最早期的音乐艺术。虽然现在没有完整的历史资料,只保留了一些珍贵的历史线索和实物,但仍可以给我们了解一些远古时期的乐舞。文献中记载远古时期的乐舞主要为两类:一类是以部落称号命名,如“葛天氏之乐”、“朱襄氏之乐”、“伊耆氏之乐”等等,那时的舞蹈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劳动、狩猎、战争、祭祀、娱乐,这种特殊的人体动态文化,在古代乐舞发展史上有无可替代的艺术感染力;还有一类是奴隶制度比较完善的夏、商、周时期。如黄帝的《云门》《咸池》,舜的《韶》,夏代的《大夏》,商代的《大濩》、《商林》,周代的《大武》、《象》等。它们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乐舞,以帝王创业事迹命名,在礼仪和祭祀功能上进一步得到强化,表演也更具规模和频繁。晚周时期的孔子,创立了儒家音乐学说,他在齐国听到了《韶》乐的时候,激动的三月不知肉味。于是乎感叹“想不到动人的音乐,竟能使人达到如此陶醉的境界!”也难怪至今无数的圣人贤君对音乐推崇倍加。周代确立的礼乐制度,到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制度逐步得到了完善,并设立了音乐机构—春官。这个时期有两个很有名的乐师。一个是伯牙,另一个是师旷。相传伯牙的作品有《水仙操》、《高山流水》,现存的琴曲就是源于这些作品;师旷是晋国的宫廷乐师,他虽双目失明,但辨别音律十分准确!后世的琴谱《阳春》、《白雪》、《玄默》都是他的作品。二、发展变革时期关键词:秦汉魏晋南北朝 百戏到秦朝的时候,乐舞得到进一步发展。秦朝设立了乐府,秦二世曾在甘泉宫“作角抵俳优之观”。汉初年,刘高祖喜好民间的楚声、楚舞,并把俗乐舞用于宫廷祭祀。汉武帝扩大了“乐府”机构,任命李延年为协律督尉,他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使用外来音乐进行创作加工的音乐家,大力采集民间乐舞,揉合外来音乐,比如仪仗使用的军乐《摩柯兜勒》,还有汉乐府中鼓吹乐的代表作《新声二十八解》。当时的乐舞主要用于政治需要招待外宾,内容日趋丰富多彩,因而又称为“百戏”。百戏的项目有:杂技、幻术、武打、假形舞蹈、歌舞戏等等。在其中,舞蹈占很大比重。幻术等项目丰富了舞蹈的形式和内容,比如《盘鼓舞》,长袖飘风的曼妙舞姿,又有惊心动魄的高超杂技。它不仅注重舞蹈形式的提高,而且对内在的诗意的表现也非常注重。这是歌舞戏的前身。另还有著名的歌舞作品:《东歌》、《东舞》、《楚舞》、《越吟》、《吴歈》等。今年发现,在安徽和陕西民间仍有盘鼓舞的流传。南北朝是我国各民族文化大融合时期,乐舞艺术上的交流也更加频繁,有了更大的突破,其中《踏谣娘》、《拨头》、《代面》等作品的出现,为以后中国舞剧开辟了道路。三、盛世时期关键词:隋唐宋元 百花齐放到了隋朝,由于统一了南北,南北的乐舞也统一于乐部,但其中胡乐比重较大,隋朝的九部伎中,有6部是胡乐。这个朝代有两个伟大的音乐家。一是苏祇婆,一是万宝常。苏祇婆作为我国古代宫调理论的创始人之一,所传授的龟兹乐律“五旦七声”理论,对中原音乐起了重大变革作用,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古代宫调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唐朝著名的燕乐二十八调的理论基础,还传到了印度、朝鲜、日本、越南、缅甸等地,对他们国家的音乐和舞蹈也产生了影响。万宝常则善弹多种乐器,他最先主意到苏祇婆的理论,在对琵琶的探索中有了突破性的发现。他还自制了“水律尺”为标准调制乐器,并撰写了《乐谱》等乐律理论。到了唐朝,就更为人熟悉了。通常现在的人形容当时的局面为“歌舞盛唐”。这个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位皇帝音乐家椑盥』?K??ㄅ?谩⒑岬训人恐窭郑?绕湎不痘黥晒模??⒌睦治杌?褂刑?K隆⒔谭弧⒗嬖啊⒁舜涸旱龋??辛舜罅恳占扛叱?睦治杓咳耍?厥游璧讣记傻呐嘌?脱盗贰K?扔星迳汤治瑁?钟形髁埂⒐曜取⒏呃觥⑻祗玫榷?鞣嚼治琛4泳挪考俊⑹?考糠⒄沟阶?考康搅⒉考浚?怨婺:甏蟮娜?笪钘气势雄伟的《破阵乐》、安徐娴雅的《庆善乐》、充满梦幻色彩的《上元乐》为代表,可算是唐朝史诗型舞蹈的创造了。但真正代表唐朝舞蹈风格的是小型娱乐性舞蹈:健舞和软舞。健舞中以《剑器》、《胡旋》、《胡腾》为代表;软舞以《绿腰》、《凉州》、《乌夜啼》为代表。而代表唐朝艺术最高峰的当属歌舞大曲。它的结构有“散序”、“中序”、“入破”、“歇拍”、“煞”等,较之前的比较完整。其中代表作《霓裳羽衣》更是被誉为唐朝舞蹈顶峰之作!宋元时期,重新改编了大曲和舞曲,虽很多与唐朝同名,但内容却有很大区别了。姜夔的词集《白石道人歌曲》中有十七首,并注有旁谱,琴曲《古怨》中更标明了指法,是流传至今的唯一完整的宋词和乐谱合集的宝贵资料。他还有宋代的舞蹈主要有宫廷队舞、民间队舞和百戏。宋代的民间队舞十分盛行,在春节、元宵等重大节日中十分活跃。《武林旧时》中记载的元夕舞队多达70多种,其中一部分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元代的戏曲艺术被称为元杂剧,表演手段有“唱”、“云”、“科”。当中插入了舞蹈、武功等形式,逐渐显现出程式化。当时的杂剧艺人,还给一些技巧性的舞蹈动作命名,如“踏跷”、“拖白练”、“扑红旗”等。百戏、队舞、杂剧在很长一段时间并行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对后来的明清戏曲发展奠定基础。四、衰退时期明清 舞蹈衰退 戏曲盛行明清时期,乐舞更多的时候是祭祀的时候表演的,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都开始倾向戏曲表演,这就促使表演艺术将原有的古代乐舞融入到戏曲当中,随着戏曲而演变着。我们现在的戏曲艺术也为我们探究古代乐舞的发展规律,提供了不少线索。总论:我国几千年的文明,承载了太多的历史文化。辉煌灿烂的古代乐舞艺术更是我国文化艺术的一块瑰宝。我的这篇文章也只简单概述了其中的一部分,希望有更多的考古发现和专家研究出更全面的古代乐舞,让这一历史沉淀形成的艺术文化遗产得到更多的继承和发展。

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