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论文黄河文化是延续黄河歌舞的魅力所在
黄河文化是延续黄河歌舞的魅力所在
- 2011-01-25
- 张右铭
- 黄河之声
——论《九曲黄河》中“喜酒歌”舞蹈的创作文/张右铭黄河歌舞源自传统民间歌舞,这已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从我们对黄河歌舞历史渊源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这一传统是多么悠远!对民间歌舞艺术深入挖掘和整理,从民间艺术中
——论《九曲黄河》中“喜酒歌”舞蹈的创作文/张右铭黄河歌舞源自传统民间歌舞,这已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从我们对黄河歌舞历史渊源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这一传统是多么悠远!对民间歌舞艺术深入挖掘和整理,从民间艺术中寻找创作素材和汲取丰富的艺术营养,是我们多年来艺术创作的捷径和成功的经验。黄河歌舞的系列作品《九曲黄河》中的舞蹈《喜酒歌》所选取的音乐元素来自于山西忻州地区,虽然大部分已经经过变奏、延伸、或者淡化原旋律处理,但那民族韵味依然不依不挠地存在着,散发着浓郁的芳香,有个别段落甚至延用了原汁原味的民歌小调,其舞蹈动作语汇也大都选自民间舞蹈语汇。这种魅力是与生于斯长于斯的黄河文化受众审美趣味相吻合相一致而产生的强大魅力所在。欣赏黄河歌舞的每一件作品,我们都能强烈地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浓重的乡土气息,这种气息完全来自于对山西这块黄土地上风土人情的深刻展示。《喜酒歌》是民俗的再现,它反映了刚结婚的小俩口与一群朝夕相处的小兄弟们闹洞房喝喜酒的故事。北方地区有个习惯,结婚的当晚是要有人闹洞房、喝喜酒的,如果闹洞房没人或人不多,说明这家不为人,或人缘不佳。舞蹈就取材于闹洞房喝喜酒的过程,一群秃小子闹洞房没闹成,便讨酒喝,通过喝酒所产生的一些趣事,折射出百姓生活的点滴。舞蹈《喜酒歌》用男群舞的形式,反映了一群小伙子的生活情态与人生命运的写照,它用夸张的舞蹈语汇,真实地表现了那种北方汉子的群体形象,简单朴实的服装,嘻笑无常的憨态傻样,确实土的掉渣,但土的可爱,土中透出山里人特有的灵气。那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憨畅秉性,赤裸裸地表现出北方汉子的真诚。舞蹈《喜酒歌》是一首情景交融的舞蹈诗篇。通篇以酒为文章展开,所有的情节无不从酒中开始,听房不成,要酒,酒罐从新房递出,闻酒见喜,所有舞蹈的肢体变化,都以酒为中心,或抑或扬、或伸或屈,都在酒的周围延展。一人喝、两人喝、群体喝,喝喜庆、喝伴嘴、喝笑、喝哭、喝乐、喝怒、喝醉、喝高,都在“喝”字上做文章,用典型民间舞蹈的舞步,舞出一段浓郁的、民间色彩很浓的情节来,耐人寻味。一个舞蹈,亮点的选取很重要,同样是喜酒舞蹈,全国喝酒舞蹈的体裁很多,大多又都是大裤角、大海碗等……。怎样才能有别于他人,怎样才能有自己的个性,使同样一个“酒歌”的舞蹈不落俗套。经过缜密思考再三推敲,选取了大板凳这样一种道具。板凳的运用要巧妙、要神奇,才可称得上为亮点,才可赢得观众。板凳一出现从摆碗开始,到板凳的挪移,到画面构图的运用,都起到了对情节推波助澜的作用。以致到后来立起成为院墙,放平成为桌子,放倒成为凳子,堆垒成为山的离奇效果。舞蹈中一件道具改变一个舞蹈的形象,一件道具升华一个故事的事例枚不胜举。塑造一个人物,构勒一个画面,创编一个舞蹈,需要有一个典型的动作贯穿始终,这个典型动作,就像是一个作品中的主旋律音乐,或者说形象音乐,是整个艺术作品中不断出现、反复再现的一种艺术手段。舞蹈《喜酒歌》中的典型动作取自于山西民间民俗舞蹈中的“拔泥步”,(一种专业俗称)。拨泥步就是百姓在烧制砖瓦时,用双脚踩泥和泥时的形态。在舞蹈的三个篇章中都用到了这个动作,从一开始第一篇章中的小用,也就是基本步伐比较原始,相对规范,到第三篇章激烈而又欢快的音乐节奏变化时,“拨泥步”迅速地变异、发展,与现代舞、摇滚舞大胆地结合,形成时空的反差,形成民族与现代的结合。节奏慢时,“拨泥步”正好给人沉重、不容易的感觉,节奏欢快时,一样的气拨山河的气势和喜泣交织的感受,通过脚、腿、胯、腰、手的多种姿态的变化,分解了“拨泥步”内在的韵味,同时也升华了“拨泥步”在民族舞蹈中的运用手法。“拨泥步”在舞蹈《喜酒歌》中的运用,就像是一串珍珠用“拨泥步”把它串起来,有一气呵成之感,整个舞蹈以模仿、再现的手法,交融互渗的将一群男子汉那种纯洁、朴实、直爽、憨厚的性格展示出来。有了典型动作作为基础,有了心仪的独特道具,都是为一个好的创意服务,所有的艺术手段,都从创意上展现它的色彩和力量,创意既要新奇、又要立意高;既要大气,大的有特点,又要展现家长里短融会时代风貌。总之,创意决定成败,所以我在创作《喜酒歌》的创意上也着实下了一番功夫。舞蹈分三个小篇章,第一篇章中的喝酒,分单喝、两人喝、群喝、组团喝,喝得尽兴,喝得疯狂,喝到赌酒爬墙头。第二篇章划拳、行令,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手段,展示划拳的风采,由慢划、快划到乱划,由微醉、大醉到都醉,渐渐地听不到划拳声。突然从远处飘来一阵歌声,那歌声让人那样的痴迷,那歌声让人那样的心动,那歌声听的让人仿佛有话要说。第三篇章也是升华篇章,舞蹈讲述百姓们活的都比较简单,没有什么更多的奢求,只要有一点点的亮光,就能点燃生活的希望,如果要确定人的幸福指数的话,他们最高,因为他们的生活热情非常高涨。整个舞蹈把这一群小伙子们,无忧无虑开心愉快的心境表露无遗,这碗喜酒喝出好心情、喝出好日子、喝出好心态。舞蹈《喜酒歌》宛如一篇抒情的田园诗,尤如一杯浓烈的老酒, 这个舞蹈有喜无忧、有乐无愁,看了这段舞蹈后,会使人对生活充满朝气,在舞蹈语汇上一土一洋,互相配合,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和舞姿,使《喜酒歌》中的小伙子们,通过大起大落的形体和感情对比,才有了更强烈的生活感和时代感。舞蹈《喜酒歌》将山西民间舞蹈的形体和外来语汇交融在一起,更是这一舞蹈使人爱看、耐看的可取之处。通过努力运用别具匠心的设计,给表演者的再创作提供了方便之处,使这一舞蹈的特色不仅在整个民俗舞蹈中别具一格,而且使得山西民俗的舞蹈也被全国的老百姓所能接受。创作新的舞蹈应在更高层次上回归其质朴的风貌,回归不光是指一般化的恢复、还原,更是指把质朴风貌引向艺术的极态,红要红到头,绿要绿到底,土要土得掉渣。不要怕丑,只有达到极态境界的艺术作品,才能具有鲜明的风格,才能对观众产生巨大的震撼力,才能使观众的情绪达到沸点。舞蹈《喜酒歌》用其独特的舞蹈语汇“拨泥步”,准确地诠释了农村小伙子们在闹洞房、喝喜酒过程中的情趣。黄河歌舞有别于传统民间舞蹈的一个最大特点便是它的人生关怀态度,它关怀着黄河儿女的生存状态,它关怀着黄河儿女的命运历程,它关怀着黄河儿女的心路轨迹。饱满的生命意识用独特的舞蹈语汇充实着黄河儿女的丰满,体现了黄河儿女自身对生命的爱和对生命意志力的肯定与赞美。“对坝坝那个圪梁梁上,那是一个谁,那就是我那要命的二小妹妹……”。黄河歌舞能延续二十多年长盛不衰,是有着一定的道理的,并不像有些所谓的理论家们讲述的那样,黄河歌舞走进了死胡同,恰恰相反,它正迈着铿锵的脚步,向着美好的未来大步走去。我创作这个舞蹈,使我从中受益匪浅,学到了平时许多学不到的东西,在演出比赛过程中,真正体会到了黄河文化的厚重,才是黄河歌舞延续的真正魅力所在。
发布我的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