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论文论舞蹈教师的智能结构

论舞蹈教师的智能结构

  • 2011-01-29
  • 郭建丽
  • 黄河之声

文/郭建丽随着舞蹈艺术的高度发展和现代舞美技术在舞蹈艺术中的运用,给舞蹈艺术的教学提出了更多更新的理念和更多更高的要求。在诸如教材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优选等等问题之中,最重要的应该当属舞蹈教师自身智能结构

文/郭建丽随着舞蹈艺术的高度发展和现代舞美技术在舞蹈艺术中的运用,给舞蹈艺术的教学提出了更多更新的理念和更多更高的要求。在诸如教材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优选等等问题之中,最重要的应该当属舞蹈教师自身智能结构的提高了。如果一个舞蹈教师对专业理论一知半解,对音乐欣赏无能为力,对画面的构图以及灯光在舞蹈中的运用一无所知,那这样的舞蹈教师势必被时代所淘汰。一、 精通专业知识舞蹈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科的全部内容必须有深入透彻的了解,专业知识必须精通。首先通晓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全新知识,同时还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一位教师应该是他所从事专业的富有学识的专家,这是教学能取得成功的基础。1、认识和掌握舞蹈教学的客观规律。舞蹈教师和舞蹈演员的本质区别,在于后者是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塑造舞蹈形象,进行舞台表演;而前者则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和要求,根据一定的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进行教育和传授知识技能的。教师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是一个人才培养的科学系统工程,从这个意义来说,舞蹈教师的授业和艺人的传艺有本质的区别。因此,常有人说:“一个好的舞蹈演员不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好教师,而一个好的教师必须是一个好的舞蹈演员。”舞蹈演员的艺术创造能力是必须从舞蹈作品和塑造形象的需要为前提的,他的全部修养,是通过他的艺术创造过程来展现的。一个优秀的舞蹈演员在加强自我修养、进行自我完善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严格的形体训练,以掌握精湛的舞蹈技艺,同时掌握本专业及相关科目的基础知识,成为一个不仅专业能力很强,而且也具有全面修养的艺术家。而这也是一个优秀的舞蹈教师所必备的,其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将成为他在舞台上塑造人物,进行表演以及教育学生的“储备库”。除此以外,舞蹈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各个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特征进行深入的了解,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需要与变化着的人的眼睛、心理等人体发育过程相适应,否则就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舞蹈教师必须掌握舞蹈训练的基本原则,诸如循序渐进、合理安排运动量、因材施教等都是十分必要的。2、熟悉和掌握本专业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制订的依据,是建立在人才培养周期的客观规律上,以及以培养到成才需要的知识结构的合理布局上,因而教学大纲具有鲜明的科学性、系统性。大纲已经制定,就成为教学必须遵循的“法律”。如,英国皇家芭蕾舞学院对教师严格执行证书制度,持有哪一级证书就有哪一级学生,不能越级上课。同时,该校还在英国各岛划分了十五个教学区,并设教学委员会,教师在那里边教边学,为学院选拔优秀学员。西方国家这样严格的考证制度和划分教学区的做法,都是提高教学和保证教学质量的做法。我们的舞蹈教学虽然没有采取上述制度,但教师最起码应对教学大纲负责,不得带一点主观随意性。3、要具有很强的示范能力舞蹈是人体动作的艺术,舞蹈动作的可视性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直接给人以感受,引起人的感情共鸣和联想,这是直观性艺术共有的特征,也是舞蹈教学的重要特征。舞蹈教师的教学常常是以自己的示范和学生的模仿来开头的。教师为动作的结构、顺序、要点、难点、特征,进行深入讲解,并配合轻松自如的示范,以引起学生跃跃欲试的心态,学生通过模仿和自己所做的动作,从而建立起巩固的动作记忆和动力定型。舞蹈教师的示范应注意一下几点: ①采用讲解与示范交替进行的方法。如果教师采用先讲解后示范的方法,对于完全没有看见过这种动作,还不曾形成动作概念的初学者来说,会造成一种心理障碍。但采用先示范后讲解的方法,却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机械的模仿动作。理想的教学方法就是示范和讲解交替进行。旧动作新组合,宜于少做甚至不做示范,只讲解组合的要领,难点和重点,以调动学生的全部注意力。新动作宜于边示范边讲解,学生在讲解的前提下,才能在练习中清楚地感觉肌肉的用力的程度,动作的力度、幅度、身体的方位等。②采用分解示范和整体示范相结合的方法。采用整体示范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动作形象,分解则是掌握整体的最佳途径。从分解到整体是“水到渠成”的,所以学生会充满信心的去完成每一个练习,给学生学习上带来极大的收效。③采用正确与错误的比较示范。这种方法容易唤起学生警觉,暗示与告诫自己不去重复错误的动作。但前提是必须首先给学生以完整的动作形象,正确的动作概念,在学生基本上建立了巩固正确的动作记忆以后,再进行比较性示范,以加深和巩固正确的动作定型,否定错误动作。④用语言评价学生的动作。教师示范的能力建立在长期实践和对动作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教师不仅把经过体验的动作教给学生,还要善于用语言评价动作是否符合动作概念所反映的规律,学生也应如此,练习用语言来评价自己或别人掌握动作的过程,讲清动作的规律和时间中存在的问题。准确地语言评价、明晰的表述能力,都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获得的,理解对巩固记忆,形成动作概念有很大影响,因此不应将舞蹈课堂变成技术操作的空间,机械的对学生进入贯入。这就要求每位舞蹈教师必须用理论知识充实自己,提高专业素质和技能。二、 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充满创造性的劳动。教学质量的优劣还取决于教师全面掌握教材和实施教学方法的能力。1.全面的掌握教材、灵活的处理教材。教材是教育内容的主要部分,对实现教学目的和培养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舞蹈教材品种单一,教师囿于传统的教育模式,不敢越雷池一步。在新世纪的今天,舞台舞蹈的发展趋向多元化,课堂训练的教材也不能因循守旧。舞蹈教材的选编应遵循人才培养的需要,按照人体发育的客观规律,遵循由浅入深,遵循渐进的教学原则,使学生掌握基本技术的同时,能在基础理论和艺术修养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如低年级的基训课教材偏重干肢训练,由于局部负担过重易于引起精神和肌肉的过度疲劳,造成身体素质不均衡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编选一些能使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教材,作为教学大纲规定范围内的补充教材,使课堂充满活力。2、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师清晰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讲解,能使学生的想象力越来越丰富。舞蹈教学由于以人体教学为手段,更要求教师不仅要语言生动,还要简洁准确。教学提示是直接作用于技术本身的,教师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提示,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自觉地感知自己的动作,从而获得良好的训练效果。3、加强组织能力组织课堂教学是一门学问,为了使教师能系统的授课,并能按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就需要教师有组织课堂教学的经验,如掌握好示范、讲解、练习、提问、提示、个别纠正、集体纠正、重要重点等课堂教学环节及运动量的安排,形成课堂训练的起伏线,使整个课堂都能按教师的计划方案实施,做到行必果。4、锻炼敏锐的观察力教育家赞可夫说:“难道敏锐的观察力不是一个教师最宝贵的品质之一吗?对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乐观、兴奋、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其它内心活动的最细微的表现,却逃不出他的眼睛,他就很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观察力是指教师对学生“知人之名”的能力,这种能力有助于教师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首先要精确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对学生的气质和性格类型应予以鉴别和归类;其次是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行为和情绪,因为行为和心理状态是统一的。如学生表示犹豫,其心理状态必须是沉重的、胆怯的;如学生表现出浮躁情绪,则可能是想急于求成。对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每一微小的情绪反应,教师都应迅速的察觉,并及时解除其心理障碍,指导学生顺利完成训练任务。5、以创造精神对待教学。教师有了勇于创造、善于创造的精神,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学生,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教师在多方面查找资料,解答学生,有头脑和想象力的学生,往往是善于提问题的,教师必须因势利导,以创造的精神对待教学。6、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在舞蹈课堂里,虽然学生们在统一的组合里做着同一的动作,然而事实上他们各自的条件是千差万别的。正是学生的这种差异性决定了教学中因材施教的必要性。舞蹈教学除了要把握学生的年龄、性别特点和身体发育特征外,还要掌握个性特征。有意识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艺术个性,只有通过教育过程才能实现。舞蹈教师应对学生的心理行为有所判断和预见。要根据个人不同情况安排授课,因人制宜,因材施教。三、 具有广博的知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说:“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讲的东西多十倍、二十倍,以及能应付自如的掌握材料”。教师的知识愈广愈得心应手,只有当教师的视野比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时,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能手。教师为了给学生一杯水,就要准备一桶水,一桶有源头的活水。有成就的舞蹈教师都是既传授知识又接受新知识;既教给学生技能又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既培养学生的能力又不断完善自己的能力。一个舞蹈教师需要的修养是全面的,其中音乐修养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在舞蹈课堂里,学生在接受舞蹈训练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理解音乐的能力、节奏的接受能力、曲调的理解能力、以及音乐的记忆能力等。当然如今的舞蹈受舞美中布景、道具、灯光的影响越来越多,那么对舞蹈教师的知识架构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电影电视中新流行的理念、摄影和美术中画面的构成、灯光技术在舞蹈动作乃至画面中的辅助等等。因此好的舞蹈老师除基本功外,理论水平、艺术修养、文化素质和知识结构、教学能力都应是具有较高水平的。新的时代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春蚕到死”、“蜡炬成灰”的献身精神,还应该把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认识与教师本人的自我认识提高到层次上去,这实质是教育深化过程中教育观点转变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舞蹈教师来说,这一切显得势在必行了.

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