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论文试论舞蹈编导教学的管理导向及其时代际遇
试论舞蹈编导教学的管理导向及其时代际遇
- 2011-02-05
- 张琳仙
- 黄河之声
文/张琳仙一 全民审美对舞蹈编导专业教学的新需求21世纪,欣赏性舞蹈已经在向实用性舞蹈转化,并直接造成到舞蹈教育的时代变迁与全民普及,促使了中国舞蹈事业的繁荣。但是如何正确地对待当前舞蹈编导专业的时代转型
文/张琳仙一 全民审美对舞蹈编导专业教学的新需求21世纪,欣赏性舞蹈已经在向实用性舞蹈转化,并直接造成到舞蹈教育的时代变迁与全民普及,促使了中国舞蹈事业的繁荣。但是如何正确地对待当前舞蹈编导专业的时代转型与培养目标的定位,我们首先要明确和应对的问题是:“时代需要什么样的舞蹈人才”?“而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对于舞蹈编导专业的人才培养而言,我们应该培养的是适合时代特征的综合性人才,这些人才在未来所承担的责任是通过对全民进行舞蹈教育来实现艺术的教化功能,所以我们要把办学的理念和眼光放在全民政治、经济发展的未来轨道上,不断地改进培养目标的改革机制,适应时代的要求。在全面倡导培养科学文化综合人才,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实践素质教育的文化理念已成为教育家们的共识。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制定了一系列艺术教育举措,其中包括:在普通高校实施的艺术教育方案;中小学艺术课程中舞蹈教育内容的纳入;中小学大课间活动也会留出更多的时间开展集体舞等形式多样的舞蹈活动。这就说明我们对编导人才的培养要关注基层的审美教育,以更好地适应全国各大、中、小学的审美发展。所以,国家对于相关舞蹈专业人才的特殊需求,体现出了目前国内舞蹈编导教育的学科理念、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均亟待更新。值得庆幸的是,舞蹈编导专业界的实践者和决策者均已迅速对此问题做出回应。新世纪以来,全国舞蹈编导专业论坛相继召开,从现存问题入手,通过对国内外相关舞蹈教育管理体系的分析,一种新的学科自觉意识正在形成。二 地域文化对舞蹈编导专业教学的新导向舞蹈编导专业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逐渐进入普通高等学校,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步伐,舞蹈编导专业培养目标,教学改革、管理模式等活动也相继展开。在新的时代要求下,各高校舞蹈专业对自身的培养目标也做出了新的判断。那么,寻找与自身民族及其地域文化相适应的专业教学提上日程。在学科建设中,追随职业舞蹈院校的培养教学程序已不能适应当今舞蹈编导专业的形势,因为培养目标的定位将成为教学课程设置的基础依据,而课程设置是整个教学计划的核心,它集中反映时代和社会对培养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所以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全民教育需求必须相适应,教学的改革才能成功。从长远来看,舞蹈编导学科的教学与管理要在突出民族文化意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体现地方高校舞蹈编导学科的文化特色。舞蹈编导如何继承中国舞蹈文化传统,广采博收世界文化信息,建构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具有民族文化精神的舞蹈编导学科势在必行。所以,要探索舞蹈编导专业依托地方文化资源,建立特色教学体系的管理模式,并且要与当地的文化产业结构及人力结构结合起来,进一步适应市场的对应需求,保证舞蹈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的流通。三、时代发展对舞蹈编导专业教学的新际遇伴随着当下的文化的转型,传统与现代、精英与大众、本土与世界之间的对话成为当代中国文化艺术的关注节点。舞蹈编导置身于民族艺术转型的大潮之中,对教学管理的改革应结合时代精神,并以文化创新为指导,确立较为完善的管理结构,在教学管理目标中应体现三条基本理念:(一)强调时代精神舞蹈艺术活动的整个环节随着时代的审美的变化而变化。探索舞蹈艺术的开放性、实验性及其与当代审美文化及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对当代生活的体认和舞蹈创造审美的理解,就成为编导专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所以,要强调时代意识,不断升级办学理念,并随之调整各项规章,使开放教育观念在开拓创新中获得勃勃生机。舞蹈教学管理的主要对象是教师和学生,因此必须明确教学管理的目的是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任何一项教学管理的政策、制度、措施的出台都要符合这一目的。尤其我们处于创新精神的时代,舞蹈教学管理更应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各大院校舞蹈编导专业的管理导向要从宏观的文化视野把握整体的办学模式,要面向时代现实需求,结合各校办学实际,设计一套兼具开放性、创新性、复合性特征的核心课程体系,乃是我国舞蹈编导专业教学管理改革的重中之重。 (二)关注教学创新作为高等教育的舞蹈编导学科培养的人才,主要是具有舞蹈编舞与导演双重能力,在舞蹈作品从生产到演出整个过程中,能够独立承担创造者、组织者与指挥者工作,并能够承担本学科的课题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在这个过程中,教学的不断更新与创新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尤其在专业课程更新方面,要真正从教育创新观念出发,建立知识、能力、素质相统一的思想,使学生分层、分类梳理和掌握各种训练内容的同时,学会传承、发展和创新的教学理念。并在不同的需求中,充分体现专业的特殊才能和综合能力。通过教学的不断更新,要把课程更新理念渗透到专业课的各个环节。强调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引导学生系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校应为学生开展实践创新训练制订计划,广泛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创新活动。通过这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探究精神、创新意识、教学与科研能力得到的提高,为今后走向教学岗位,开展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推进学科研究学科建设问题是高等教育院校各项建设的核心,也是提高学校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基础。然而,许多院校的舞蹈教学管理体现出“重常规管理,轻学术管理”的现象。为了适应新世纪社会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学管理部门应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强化学术管理上,认真抓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设置调整即相应的培养方案修订、教学方式、考试方法与课程体系内容的改革、新的教学评价制度的建立等这些都是需要教学管理者去研究解决的课题,只有对诸如此类问题认真的进行学术研究,将学术管理融入教学管理之中,才能推进舞蹈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可靠保障。高水平的教研科研队伍,它们在一定程度甚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此舞蹈编导学科建设工作中绝不能忽视的问题便是培养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配备结构合理的教研科研梯队,高等院校舞蹈编导专业教研科研队伍建设依托的是本学科发展,也就要求其教学与科研队伍建设要相统一。同时,舞蹈编导教学的科研成果要以舞蹈艺术形式进行表述,服务于地方艺术文化的需求,把教学与科研成果投入社会,并服务于社会建设。结语在新的历史时期,舞蹈编导专业作为培养未来舞蹈教育人才的特殊阵营,同时肩负着探索舞蹈教育与塑造新型舞蹈教师的双重使命;舞蹈编导教学管理要既建立严格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又要开发创新教学的氛围。教学管理涉及学生、课程、教师、教学环境等因素;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等内容。其工作既要立足于教师,还要着眼于学生,在面向社会、面向时代的探索中,我们任重而道远。对当下舞蹈编导专业功能的准确判断、培养目标的清晰定位,教师职责的明确把握以及办学理念的深化提高,将是适应未来培养舞蹈人才发展战略的前提,也是建设复合型舞蹈教育人才的基础。作为舞蹈编导专业教学管理的改革,如何能更科学有效的适应当前整体国民教育的形势,需要全国舞蹈编导专业工作者的共同参与,使之能够在实践管理中探索出更加行之有效的实现途径。
发布我的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