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论文对高校舞蹈编导专业教学评价的思考
对高校舞蹈编导专业教学评价的思考
- 2011-05-16
- 张琳仙
- 黄河之声
文/张琳仙一、舞蹈编导专业教学评价的现状多年来,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步伐,舞蹈编导专业建设从招生计划到培养目标,再到教学改革、管理模式等活动都按统一的计划方式运作,与之配套的教学内容、方式及其评价依然具
文/张琳仙一、舞蹈编导专业教学评价的现状多年来,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步伐,舞蹈编导专业建设从招生计划到培养目标,再到教学改革、管理模式等活动都按统一的计划方式运作,与之配套的教学内容、方式及其评价依然具有集中性和统一性的特点。虽然这种管理能够强化教学的规范性,但在强调学生自我创造力的今天,缺乏主动性培养的有机环境。同时,教学内容得不到更新,教学计划缺乏创新;课程体系不能充分反映现代文化进步的新成果,相同的课程内容在不同的课堂以及不同的年级重复讲解,如此等等都将制约着创新人才的培养。在这种新的形势下,教学评价不再是一种简单的适应性工作,而是一种不断解决新问题的创新工作。如果缺乏改革意识,没有对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状况的了解和把握,就难以培养出时代需要的创新人才。当前,在舞蹈编导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许多学校用其它学科的评价标准来衡量舞蹈编导教学的质量,不分学科、不分专业,不分方向,以至于或略了舞蹈教学评价对象之间的差异性。由于评价对象的学科方向不同,完全统一的评价项目不适用于所有被评价的对象,因此,如果想用统一的指标体系评价舞蹈编导教师的教学质量,就要求其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必须适合学科的各个方向,否则其评价结果就不具有科学性。同时,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因素是多方面的,它包括学校的办学思想,教师的教学态度、业务能力,学校的教学条件、管理水平及学生的知识结构等。但是,学校的活动主要是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是直接由教师主持的,因此,教师的思想态度,业务能力直接制约着专业教学的质量。同时,由于影响教师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复杂的,我们评价教师教学质量时,必须分析有关条件,寻找可比因素,设计一个全面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指标体系,尽可能做到客观、公平和合理。二、舞蹈编导专业教学评价的功能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存的基础,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也是舞蹈编导学科工作的重心,加强教学质量检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同时,通过教学质量的评价,让教师获得全面、准确、真实的教学反馈信息,为教师的自我提高和发展提供客观依据。具体看来,教学评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诊断教学问题教学评价可以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准确地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利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转变和改革,适应舞蹈教育的不断发展。通过教学评价,教师可以了解自己的教学目标确定得是否合理,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是否得当,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否把握,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实践证明,教学评价的结果不仅为教师判定教学状况提供了大量反馈信息,而且也为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供了直接的反馈信息。(二)引导教学方向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控和引导是教学评价多种功能和作用的综合表现,它建立在对教学效果的验证、教学问题的诊断和多种反馈信息的获得等基础上,具体表现为对教学方向、教学方法及其策略的更换,以及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调整等。同时,学生学习的方向、学习的重点及学习时间的分配,常常要受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影响。所以,要逐步建立健全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完善教学评估机制,使教学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三)检验教学效果检验并评价教学效果,是教学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学环节的组织实施,教学任务的落实,以及稳定的教学秩序都离不开严格的教学检验制度。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预定的学习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是否得以实现,都必须通过教学评价加以验证。所以,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建立对专业知识结构的把握,充分利用各种有利环境因素,把评价制度建设纳入研究和重视的范围内,在教学与管理工作中,明确岗位职能,贯彻责任意识。三、舞蹈编导专业教学评价的推进教学评价作为对教学管理的中心环节,必须适应并配合教学管理的改革,结合时代精神,并以文化创新为指导,确立较为完善的管理评价结构,在教学评价管理目标中应做如下改进:(一)关注教学创新 实现教学改革作为高等教育的舞蹈编导学科培养的人才,主要是具有舞蹈编舞与导演双重能力。那么,日常的舞蹈编导教学就成为了舞蹈创作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教学的不断更新与创新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尤其,在专业课程更新方面,要通过教学的不断更新,把课程更新理念渗透到专业课的各个环节。强调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引导学生系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使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与科研能力得到的提高,以适应不同层面的社会需求,拓宽学生的就业途径。为了推进教学评价的质量,就要关注教学的主要施教环节,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在拓宽教学思路的同时,拓展新的教学手段。必须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专业班级选择不同的教育手段,大力促进“教”与“学”的互动性,提高教学效率。要尝试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和创作风格,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开放,具有启发性的学习环境,继而扭转单一模仿的教学方式。 (二)加强学术研究 推进学科研究学科建设问题是高等教育院校各项建设的核心,也是提高学校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基础。然而,在许多院校的舞蹈教学管理体现出“重常规管理,轻学术管理”的现象。舞蹈编导学科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基础宽、专业精、能力强,并具有创新精神高素质舞蹈文化人才。因此,学校中心工作就是教学,但是,要把教学和科研的关系统一起来,把科研引入教学才是真正的重视教学,所以,要以深化教学改革为契机,加快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共同进步,实现优化的教学管理评价制度。同时,为了适应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学管理部门应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强化学术管理上,认真抓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设置以及课程体系等内容的改革,将学术管理融入教学管理之中,推进舞蹈教育教学的创新思路,继而促进教学评价体系的发展。(三)加强教管结合 健全评价制度舞蹈编导学科是教学与管理的结合,正确认识和处理两种功能的关系,对于提高舞蹈教学管理水平,促进创新教育的实施有着重要价值。教学管理作为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复合结构,不同阶段的教学管理层次相互独立、彼此联系。首先,学科领导要在实际工作中建立了教学工作例会制度。实践证明,这种例会制度可以较好地形成教学管理决策系统的中枢,可以有效地领导教学及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继而配合教学评价工作。其次,教学监控系统要不断完善。教学监控要以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各类教学检查为手段,以教学过程中各类教学环节为中心。主要内容包括:主管教师看听课制度、教学质量评估制度、教学检查制度等。再者,要实现教学过程与结果挂钩。教学环节的严格推进是为了培养优秀人才,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将自己的所学加以运用,不能找到合适工作岗位体现自己的专业特色和实现自我价值,则教学与其结果部分就会脱钩,其后果不是学生不能施展自己的专业才华,还使得教学的成果无法很好地转换为社会效益。所以,如何更好地将教学结果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对教学价值的有效发挥意义重大。结语在新的时代要求下,各高校舞蹈专业对自身的培养目标做出了新的判断,如何实现舞蹈编导教学管理的时代转型,并培养出具有较高实践能力和学术素养的复合型舞蹈编导人才,不断改进舞蹈编导教学的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被提上日程。各大院校舞蹈编导专业的教学管理要从宏观的文化视野把握整体的办学模式,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面向时代现实需求,结合各校办学实际,设计一套兼具开放性、创新性、科学性特征的核心课程评价体系,乃是推进我国舞蹈编导专业学科建设的必由之路。参考文献:[1] 陈孝彬 主编,《教育管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2] 吕艺生 著,《舞蹈教育学》北京:北京舞蹈学院内部教材.[3] 刘青弋 著,《动感空间》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4] 于平 著,《高教舞蹈综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5] 于平 选编,《舞蹈编导教学参考资料》北京:北京舞蹈学院内部教材 (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教授)
发布我的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