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论文中国古典舞中身韵所具有的特性分析

中国古典舞中身韵所具有的特性分析

  • 2011-11-20
  • 周敏
  • 黄河之声

文/周敏“身韵”即“身法”与“韵律”的总称。“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它们二者的有机结合和渗透,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换句话说“身韵”即“形神兼备,身

文/周敏“身韵”即“身法”与“韵律”的总称。“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它们二者的有机结合和渗透,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换句话说“身韵”即“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这是中国古典舞不可缺少的标志,是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灵魂之所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都有其具有代表性的舞蹈,中国古典舞所表达的是古人凝结其特有的文化,通过肢体动作对生活、对社会、对情感的一种表现。它不等同于中国现代舞,更重要的是中国古典文化对舞蹈艺术的诠释。中国古典舞讲求意象,而其中往往也都会穿插一些典故。典故一般取材鲜明、乐观、积极向上,这样也是为了更容易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感悟。一、中国古典舞中身韵的意象特性:意境是舞者主观思想与客观物象相互融合,从而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所谓意象,就是某一设定的舞蹈主题通过舞者独特的肢体动作而创造出的一种艺术形象。意象和意境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虽然它们都是主客观相统一的情与物的结合体,但意象只与词句有关,它是意境的基础部分;而意境则是舞蹈整体的中心所在,是舞者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意象有以下几个特点:1、意象的多样性中国古典舞里所表现出的意象有很多,由某一设定的主题人物、或动物、或神仙,通过舞者自身的理解,并搭配多样的肢体动作表现形式,更多的是表达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社会和谐、安宁的祝愿。人物的表现比较容易,大都是通过人物传记中生活经历所编排。当然也会加入一些夸张的表现,以突出人物性格。动物的表现就是一种模仿。主要抓住其重要特质,表现的过程中要不时带有这种物质。当然人不是动物,你不会知道你模仿它的动作时,它这个动作到底是要做什么,只能通过人的理解加以修饰。神仙是古人幻想出来的另外一个空间的伙伴。他们变化莫测,具有人类望尘莫即的能力。他没有现实的参照物,只能通过人类丰富的想象去完善角色的表现。代表作:《飞天》创作于1990年,编导:陈维亚,作曲:刘行,首演:史敏 该舞是我国第一部根据敦煌壁画中香音女神(“飞天”)的形象创作的舞蹈。编导继承、发展了我国传统舞蹈中长绸舞的技法,以凝练的舞蹈语汇、抒情浪漫的手法,神形并茂地将“飞天”的形象再现在舞台上。舞蹈格调高雅秀丽,注入了作者对自由、光明的向往和追求。2、意象的隐秘性许多意象的产生往往和古代神话传说、名作佳篇、名人逸事有关,不了解这些典故,就会影响对意象的准确理解。代表作:《闻鸡起舞》创作于1996年,编导:万素,首演:叶波等 “闻鸡起舞”出自《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日:‘此非恶声也。’因起舞。”说的是晋代著名将领祖逖半夜听到鸡叫,便起床舞剑练身,后完成北伐大业。比喻有志之士抓紧时间勤学苦练、奋发有为。舞蹈《闻鸡起舞》打破了人们对于这一成语的传统理解,没有重复英雄主义的主题,在不改其内在精神的前提下设计了一群习舞的孩子们勤练武功的情境,打破了人们的思维定式,赋予了古代典故以时代精神,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不失为一成功的作品。二、中国古典舞中身韵的文化特性:不同的地域文化构成了不同的舞蹈要素,中国古典文化亦构建了具有深厚中国民族文化并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古典舞蹈要素。1、《挂帅》(穆桂英挂帅)创作于1991年,编导:陈维亚,首演:海燕 《挂帅》是根据我国家喻户晓的戏曲故事——《杨门女将》创作而成的中国古典舞剧目。故事讲述的是北宋时期,西夏进犯中原,杨家将之一杨宗保为寻退兵良策,深夜入葫芦谷找寻栈道,不幸中箭身亡。穆桂英惊闻噩耗,十分悲痛,泣不成声,但左思右想之后,还是以国家大事为重,便强忍悲痛,应急挂帅,率众出征。舞蹈深刻地表现了穆桂英国难当头,责无旁贷的民族气节和民族精神。突破了以戏曲故事的再现作为舞蹈内容的主体形式,而是以两段式的结构把主人公穆桂英的心理活动,思想斗争作为主要的表现内容,从而发挥了舞蹈抒情性的特征,并以“情”贯穿了整个舞蹈。2、《梁山伯与祝英台》创作于1992年,编导:张建民,音乐:选自何占豪、陈钢同名小提琴协奏曲,首演:丁红、张军等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创意来自家喻户晓的中国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并根据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创作而成的古典舞精品剧目。它表现了两位相爱的年轻人对封建礼教桎梏的反抗和对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结语:舞蹈也是一种表演,中国古典舞更多的是表达了古人对社会、对生活、对情感的祝福。而其中的身韵即是对舞蹈的“魂”的一种诠释。参考文献:[1]赵林春.中国古典舞蹈“身韵”教学点滴[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4,(02) (韶关市歌舞剧团)

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