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论文舞蹈形象的塑造
舞蹈形象的塑造
- 2011-11-27
- 杨盼
- 黄河之声
文/杨盼一、前言当我们产生了创编舞蹈的构想之后,如何通过舞蹈的动作来表达自己此时此地特有的构想呢?古今中外已经有过的舞蹈已多到无法计算,为什么在此时此地还要创编一个新的呢?如何使自己要创造的“这一个”舞
文/杨盼一、前言当我们产生了创编舞蹈的构想之后,如何通过舞蹈的动作来表达自己此时此地特有的构想呢?古今中外已经有过的舞蹈已多到无法计算,为什么在此时此地还要创编一个新的呢?如何使自己要创造的“这一个”舞蹈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也不同于自己曾经创编过的某一个呢?如何使自己的舞蹈恰恰是“这一个”构想的外化而不是似曾相识的东拼西凑呢?这里要说的是从构思到舞蹈产生的过程――舞蹈形象的塑造。二、舞蹈形象定义及塑造舞蹈形象的意义舞蹈形象是以人体舞蹈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所塑造出饱含着主体情思的具有着客体典型形态的、可被人们直接感知的动态形象。鲜明生动的舞蹈形象应当具有典型性、直观动态性、情感性和审美感染性。它可以是一个特征鲜明的动作和姿态,也可以是一个以主题动作为核心的动态系统,甚至也可以指以舞蹈语言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因此,舞蹈形象是构成一部舞蹈作品的核心,是作品中最具有艺术个性因而最具有代表性的动态形象。舞蹈形象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解释。广义的舞蹈形象,它既可以是单一的动态形象,如单一的舞蹈动作的形象;也可以是比较繁复的动态形象,如通过一系列舞蹈动作组合形成的舞蹈语言,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人物性格、情感的舞蹈形象;还可以是舞蹈作品中通过群体的行为、舞蹈场面情景交融的发展变化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意象、意境的舞蹈形象。而狭义的舞蹈形象则主要指舞蹈作品中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并借助于音乐、构图、舞台美术等其他因素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在舞蹈理论和舞蹈美学的论述中,所谈论的舞蹈形象,大多指狭义的舞蹈形象,即舞蹈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通过舞蹈形象唤起欣赏者各种相应的感受,从而触发共鸣,引起联想和受到薰陶。舞蹈形象既是舞蹈美的物质外化和体现,又是人们感知舞蹈美的主要媒介,因此,舞蹈形象的问题是舞蹈理论和舞蹈美学中必须重点研究和探讨的课题。在科学文化艺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舞蹈事业也在蒸蒸日上,不断扩大和深化它的表现领域。冯双白说过:“有个性的艺术形象的创造将成为中国舞蹈界发展的首要问题,现在流行的对语言和技巧的探索将更多的让位于深层次的形象塑造。”随着我国舞蹈事业的飞速发展,舞蹈作为一种独立的表演艺术,不断扩大和深化它的表现领域。舞蹈表演不仅是一种传达和再现,而且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完整的舞蹈艺术形象是在表演者与欣赏者之间互维运动的过程中完成最终的形象塑造。舞蹈形象的塑造首先来自于编导,其次是内心的想象,要靠舞蹈演员的演绎与展现。舞蹈表演艺术也是感受的艺术,这种感受来自内心的想象,也是内心意象的积累。在编导创造舞蹈形象之后,演员应认识、感知、体验他们所面对的舞蹈作品上,进而解放自我,正确合理运用自己所学的一切手段服务作品、体现作品,从而更好的去塑造去丰满舞蹈艺术形象。舞蹈形象的美学特征:①可视性。是一种实体存在。占有一定的空间,有着确定的状貌和具体的视象,欣赏者能够通过视觉感受其表达的感情内涵。②流动性。不呆滞,不固定,是一个十分活跃的因素,占有一定的时间。在不断运动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变化和完善。③审美性。做为动的造型艺术的舞蹈形象,应该是美的创造,符合形体美的法则,给人以美的薰陶。此外,舞蹈的形象还应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典型意义,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1根据不同舞蹈体裁和塑造形象的不同方法和途径,舞蹈形象大致有四种类型:1.在表现一定情节或矛盾冲突的舞蹈或舞剧作品中,舞蹈形象的塑造多是在情节或矛盾冲突的发展中,以舞蹈手段集中概括地表现出人物的情感状态及人物的行动的思想基础,并以此业刻画和塑造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 2.在基本上不具有情节,只是表现某种情绪或抒发一定情感的抒情性舞蹈中,舞蹈形象的塑造多是用舞蹈直接表现一种概括的典型的人物和情感形象。如独舞《海浪》就是通过两个形象——海燕和海浪的舞蹈形象,抒发了舞者——作者对新时代、对青春、理想和希望的豪情壮志。3.在一些不以表现个性人物性格特征而着重描写某种概括的社会生活和象征意象的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形象,往往是通过众多人物群体的动作和场景的变化和发展而创造出某种意象和意境的舞蹈群体的舞蹈形象。如《小溪·江河·大海》以拟人化的手法由30几位身着白衣白裙的少女塑造出水滴、细流、小溪、江河、大海的舞蹈形象,表现出水滴从源头的条条小溪汇合成宽阔的江河,最后涌向波涛翻滚的大海,这无数艰辛的历程,象征着人生旅途的沧桑,也表现出世上万物都是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以至壮丽辉煌的客观规律。4.在一些主要描写生活场景或民众风情的舞蹈作品中,舞蹈形象也大多是着重塑造群体的形象。根据民族民间舞蹈风格编排的一些舞蹈作品多属此类。如黎族舞蹈《摸螺》通过对一群黎族儿童在小河沟中摸螺生活场景别有风趣的描绘,塑造出社会主义时代黎族儿童的群体舞蹈形象,表现出他们新的精神风貌。三、创编《Mask》的思路,紧扣其主旨,全面塑造《Mask》的舞蹈形象而自编剧目《Mask》则是受电影《夜宴》启发而创编的舞蹈,其中文意思就是面具。主要是通过舞蹈表演、舞蹈形象的塑造,要揭示在现代忙碌而紧张的生活节奏下的人们的虚伪和丑恶,人们都是带着面具生活,把真正的自己深深地隐藏在面具之下……每天带着面具过着虚假的生活。在《Mask》中舞蹈形象的塑造主要运用第二种类型,它是很抽象的,基本上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在面具的压抑下的可怜的人们想挣脱的一种强烈的情绪。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仍有一片净土,还是那么的单纯、那么的无邪……塑造鲜明生动的舞蹈形象,是要以人体舞蹈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在舞蹈《Mask》中,基本上所有的舞蹈动作是以挣脱面具为主要动作元素,从一开始的沉闷,经过一步步发展,到后来的释放,动作的上的幅度也是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变化的。舞蹈的开始是一个乱场,起初是制造了一个在大街上的场景,演员就是走来走去,没有过多的动作修饰,只是走,但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小动作,通过小动作来表达自己的心理状态。虽然是小动作,但是观众通过这个小动作就可以很直接的了解到人物的内心世界。而后,所有演员瞬间静下来,两个带着面具演员站在舞台中央,周他们两个人是在高位空间,其余演员都在低位空间,这时,便是双人舞蹈展示——两个人多会儿都是重叠在一起的,从观众的角度去看,无论什么状态,从前面只能看到一个人,而另一个人总是在他的身后,只是偶尔的闪出。在这里,主要是着重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两个人,代表着两种态度,两种立场,两种看法,一个是正义的,一个是邪恶的,两种念头在不停的搏斗……这些舞蹈动作、群体的行为、舞蹈场面情景交融的发展变化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意象、意境的舞蹈形象是能唤起欣赏者各种相应的感受和联想的。经常听人们说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有一种很美丽的无声的语言,那,就是舞蹈。肢体语言的塑造是打造舞蹈形象的基础,舞蹈人物性格的描写,也需要肢体语言的刻画,对于人物性格的把握,个人认为,不需要多大的舞蹈动作,多大的舞蹈场面,仅仅通过一个小动作就可以表达出一个人的心理状态。这就是塑造舞蹈形象的人物性格。《Mask》中,每一个演员都有自己的小动作,我也是演员中的一员,我的小动作就是不停的揪衣角,通过这个动作,可以执白得让观众们看到,更让他们了解到演员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空虚、寂寞、紧张,最主要是虚伪。在把最基础的、最核心的打造完善后,为了能丰满舞蹈形象,为了能更好的塑造舞蹈形象,紧扣主题,我们便努力从各个方面着手:1、音乐凡是一部成功的舞蹈作品,除了编舞者要有新颖的舞蹈构思和独特的舞蹈视角,舞蹈音乐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想要舞蹈获得成功,必须在音乐上先下功夫,因为人们在欣赏舞蹈的同时还要欣赏音乐。如果音乐写得生动形象,舞蹈也必然赏心悦目,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为了体现现代社会的忙碌和压抑,在舞蹈《Mask》音乐的开头是用声音在描写着一个场景:人们匆忙的脚步声、大街上你来我往的嘈杂声、钟声、秒表嘀嗒嘀嗒的响声……多种声音混杂在一起,就会给人听觉上的一种紧张感。而后随着情节和情绪的变化,音乐也随之走向高潮……整体上来听,音乐基本上处于紧张状态,在最后一段,也就是结尾,才有些舒缓的感觉,给人一种很轻松的感觉——挣脱的感觉……这时,《Mask》的舞蹈形象便有了基本的雏形,在音乐中蕴藏着丰富的舞蹈形象。一个好的舞蹈音乐应该是烘托气氛,渲染主题的,同时也是向观众传达主题的唯一途径,更是舞蹈的灵魂与精神。优秀的舞蹈音乐必将给舞蹈形象增添光彩。舞蹈的生命在舞蹈中,舞蹈音乐的价值在于它与舞蹈形象的珠联璧合。2、构图我个人认为,对于一个剧目来说,一个好的开始,也就是开场,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一开始就没有很大的吸引力,没能吸引观众们的眼球,相信观众是没有耐心继续在往下看了。所以说,好的开始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群舞来说,能使它更锦上添花的便是构图。有了好的构图、绝妙的流动与穿插,在视觉上便会给人一种很大的冲击力。在《Mask》中,我们运用了较多的流动与穿插,舞蹈一开始便是:结合着音乐——忙碌的生活节奏,演员们便从舞台两边上来,来回穿插,配合音乐制造一种忙忙碌碌、人群川流不息的场景,而音乐里面沉闷的钟声则是由三个演员来演绎的,他们在舞台最后高台的正中央,随着钟声摆动……此时的构图便是乱中有序,后面的三点与前面的若干条流动的横线相呼应,视觉上应该算是不小冲击了,舞蹈形象也随之更加深刻。3、舞美①服饰,《Mask》是一支现代舞,所以说,在服装上没有像古典现代那样奢华亮丽,简单宽松的上衣,主要色调是红与黑两种颜色的过渡。黑色表示沉闷虚假的社会;红色则代表人们的内心真正的激情。②道具,Mask的中文意思就是面具,在舞蹈中,每个演员都带着一张面具。这个舞蹈的灵感来自于电影《夜宴》,影片中的太子无鸾经常带着面具。白色的,很白,上面什么图案都没有,只能露出两只眼睛。在电影中,面具是象征,是符号,更是躲藏和掩饰,是复杂诡秘的宫廷和复仇中不可或缺的自我保护方式。在《Mask》中也一样,演员带着面具,最简单的样式,最洁净的颜色,掩饰着他们的身份和表情。他们都戴着面具,却通过身体表现出一种疯狂,想挣脱的疯狂。通过身体表现出内心,让人觉得更有力度。舞蹈形象在舞蹈中不是简单的视觉元素,而承载了人物的内心情感,是这种情感发泄的一种表现方式,与舞蹈整体的情节结合在一起,给人很多遐想的空间。另外,还有布景、灯光等一系列的舞美因素,这些因素的配合会使得《Mask》的舞蹈形象塑造得更加完美。以上是对《Mask》舞蹈形象进行的大致分析,从舞蹈的动作、人物的性格、舞台美术等各个方面,基本是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分析。剧目最终通过上述手法塑造出了一群戴着面具过着压抑的生活的人们,他们想要挣脱面具,追求真我,释放自我的舞蹈形象。由此也不难看出,舞蹈形象是一个的舞蹈的灵魂,如果能塑造出近乎完美的舞蹈形象,可以说,这个舞蹈绝对称得上是惊世之作了。塑造舞蹈形象不易,而要塑造好的舞蹈形象就更加不易!结 语今天我们学习舞蹈,不仅要学习它的形式和风格,更为重要的是要学习它如何表现生活、创造形象的方法和经验。而且,在真正的艺术作品中,一切形象都是新鲜的、具有独创性的,其中,没有哪一个形象重复着另一个形象,每一个形象都凭它所特有的生命而存在着。前人创造的艺术形象(包括中国的和外国的),只能是借鉴而不能抄袭。抄袭和模仿前人的舞蹈形象来代替自己的创造,那样的作品必然是拙劣的。如果出现了普遍的抄袭,从创作上来讲,就会形成病入膏肓,行将就木的僵化状态。所以艺术上的“样板”和“模式”都是创造的敌人。只有从现实生活出发,才能创造出新鲜动人、丰富多彩的舞蹈形象。所以说,我们还需要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注释:1.《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卷,音乐·舞蹈参考文献:[1] 江口笼哉,金秋译.舞蹈创作法.学苑出版社,2005,7[2] 金秋.舞蹈编导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1[3] 王海英,肖灵.舞蹈训练与创编.高等教育出版社[4] 孙天路.中国舞蹈编导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5] 隆荫培,徐尔冲.舞蹈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6] 舞蹈编辑部.舞蹈论丛.第二辑[7] 隆荫培,徐尔冲.舞蹈知识手册.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8] 田静.中国舞蹈名作赏析.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9]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 (山西大学音乐学院)
发布我的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