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论文如何看待舞蹈教学中的个体差异问题
如何看待舞蹈教学中的个体差异问题
- 2011-12-23
- 任艳茹
- 黄河之声
文/ 任艳茹前 言在舞蹈教学和训练中,老师经常会遇到由学生个体差异所导致的教学现象,该现象也常常使得老师在教学中处在左右为难的尴尬境地。如何看待学生个体之间的客观差异,如何化解由个体差异造成的各种教学问题
文/ 任艳茹前 言在舞蹈教学和训练中,老师经常会遇到由学生个体差异所导致的教学现象,该现象也常常使得老师在教学中处在左右为难的尴尬境地。如何看待学生个体之间的客观差异,如何化解由个体差异造成的各种教学问题与矛盾,直接反映着老师的品德、师德和教育智慧与教学水平;直接反映着老师的教学理念、学生观和教学价值取向。与此同时,老师对此现象采取的态度和教学行为也直接影响着很多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信心和掌握程度,并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水平和对自我、对他人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舞蹈专业水平、择业就业前景和今后的人生发展。笔者长期从事舞蹈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对舞蹈专业的学生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对舞蹈教学中经常出现的教学现象,也有着自己的反思和看法。以下探讨分析主要以舞蹈表演专业为例,个体之间的客观差异主要以态度和能力为代表,旨在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同行对舞蹈专业学生的教育问题和就业问题的持久关注。一、尊重差异 科学对待一般情况下,舞蹈老师对每个学生的舞蹈禀赋和技术、技巧的掌握程度与应用熟练程度十分在乎;对每个学生的身材、气质、悟性、舞姿、艺术表现力和舞蹈感觉也非常敏感。通过长期系统的舞蹈训练,从教学心情上讲,老师非常期盼自己所教的学生无论在身材、气质、舞姿、节奏感和艺术表现力上都能出类拔萃,在舞蹈技术技巧应用上能娴熟自如,舞蹈专业能力和水平能不同凡响。但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客观上总会存在着诸多差异和不同,使得部分学生在舞蹈教学和舞蹈训练中的整体表现经常令舞蹈老师不甚满意,训练效果也常常差强人意。在舞蹈教学和训练中,一部分学生舞蹈天赋较高,悟性和能力较强,舞蹈动作和舞蹈组合做得比老师都规范,舞蹈表演比老师还具艺术魅力,令老师满意和欣慰:有哪个舞蹈老师不喜欢这样的学生;又有哪个老师不希望班里的学生都能如此。有一部分学生尽管舞蹈天赋一般,表现也不太出色,但也不怎么让老师费心和失望,基本上能得到老师的认可。还有一部分学生偏偏不符合老师的预定的教学训练目标和要求,经常叫老师不知该如何才好,这些学生很让老师费心和头疼。当然,老师出于良心和责任,会经常鼓励帮助这些学生,但究竟能学到什么程度,掌握到什么水平,今后的发展前景如何,老师和学生心里都没底。就是同一部分的学生,状况和差异也各有不同,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不尽相同。这可能就是大部分舞蹈老师所面临的教学状况和所持有的教学心态。笔者以为,我们舞蹈专业的设立,不可能只是为了培养若干个舞蹈专业的尖子人才,也不可能只是为了某些国内外舞蹈比赛而做准备,更不可能只是为了满足少数人的梦想。我们舞蹈专业的设立,必须对所有进入舞蹈专业的学生履行舞蹈教育和舞蹈教学的基本职责;它也应当使该专业的全体学生得到相同的教学资源和机会和同等的教育教学待遇;在受到良好的舞蹈教育后,它应能使得绝大部分学生较顺利的进入社会,融入社会,找到一份能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的工作立足于社会,并为舞蹈事业的普及添砖加瓦,为舞蹈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正基于此,舞蹈老师在教学中,应当时刻保持头脑清醒理智。在你的课上,你不能按照自己的教学理想和主观意愿去一厢情愿的理解学生,区分学生,不切实际的要求学生,引导学生,好大喜功的去开发学生,误导学生,而毫不顾及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以及学生之间的客观差异和心里承受能力。在你的课上,还应杜绝以学生的舞蹈禀赋、才能和舞蹈课堂表现论输赢成败,以避免挫伤大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既不能为自己只培养了若干个舞蹈尖子就沾沾自喜,自以为是;更不能为自己的教学教研利益而牺牲绝大多数学生的根本利益。一个优秀的舞蹈老师应当胸怀自己所教的全体学生,并能主动意识到每个学生都值得自己去尊重和学习,每个学生都值得自己花费功夫去培养和雕琢。在教育的全过程中,对学生有规有矩,有收有放,做到既能一视同仁,又能区别对待。对客观存在的学生个体差异能抱以尊重和理解;对学生个体差异所引发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舞蹈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很不均衡现象能给予理解和接纳;能有意识维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能有效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并能对学生主动给予正确引导和施以有利于个性健康成长的正向影响。例如,对班里的佼佼者,不偏爱厚爱,也不姑息迁就;能理智客观的对其加以评价并能用其所长,让其在班里起到表率作用和带动作用。对班里能力和成绩暂时靠后的学生,不讥讽挖苦,不另眼看待,也不勉为其难,而是对这些学生充满信心和期待,能积极引导这些学生科学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差异,学会扬长避短,并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切实帮助这些学生提高各种能力,让他们力所能及的达到自己的最好状态。班里的大部分学生无论从舞蹈禀赋、舞蹈才能到舞蹈课成绩,尽管不很突出,但他们学习训练自觉刻苦,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扎实的舞蹈功力,个性比较突出,是班里的中坚力量;学习能力、自省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较强;这些学生能自发起着稳定班风、优化学风、培养作风和驱除歪风的客观作用。老师对这部分学生应当下足功夫,给予更多的重视和人文关怀。笔者还以为,作为舞蹈老师,不管学生在你课上的表现是否尽如人意,只要学生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训练中并尽力而为了,无论个人能力怎样,成绩如何,你都要满怀信心和希望,给予每个学生积极乐观的肯定和尊重,关注每个学生的内心感受和体验,决不能不切实际、不负责任的加以主观评价;也决不能以关心照顾的名义对学生施加不利于个体健康成长的各种压力和负担。另外,舞蹈老师还应当懂得,每一位学生的不断进步和成长比你所教授的课程更重要,更有价值;你的课程只不过是学生在学习和人生道路上不断尝试、不断认识、不断纠正、不断积累、不断发现自身潜力和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及能力的一个过程和阶梯;即使没上好你的课,学生照样会学到很多自身需要的本领,今后依然会生活的很好。每一位舞蹈老师对此都应该经常扪心自问,在教学难以进行时,是学生出了问题还是自己出了问题,或两者兼而有之。每一位舞蹈老师都应该读懂学生,读懂自己。二、对学生个体给予理解和关爱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专业起点不同,使得学生个体之间在身体禀赋、舞蹈素养和各种能力上差异很大。对每个学生而言,同样一个舞蹈动作,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因人而异;同样一个舞蹈组合,完成的规格和标准也各不相同;同样一个舞蹈,在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方面可能就会相差甚远。这些客观上的个体差异造成对所学内容完成快、完成好的部分学生既得意又埋怨、甚至瞧不起部分暂时没有按时完成任务的学生;而部分跟不上教学节奏的学生,思想压力较大,做动作信心不足,自卑情绪明显。这些负面消极因素反过来更使这些学生学习起来顾虑重重。老师如何看待这样的学生,如何解决课堂上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导致的学习问题和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直接反映出老师的师德和教学智慧;也反映出老师的学生观和教学理念。老师应当明白,只要学生还热爱舞蹈专业,还有学习舞蹈专业的想法,也还爱戴你,敬重你,那么这些学生在你的课堂上就肯定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这些学生在同学之间也会友好但不甘示弱的展示最好的自己,并尽可能给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以不辜负老师的期望。这样的学生就应当得到老师的及时肯定和鼓励,也应当得到老师及时的帮助和耐心的指点,更应当得到老师应有的关注和关爱。如果老师表现出偏爱或嫌弃,表现出急躁和不耐烦,出现顾此失彼,厚此薄彼,势必会助长部分学生的骄傲情绪,也势必会增加部分学生的失落感和挫败感。对教与学,对师生关系,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成长都十分不利。舞蹈表演专业的教学有别于其他专业。教学中,老师口传身授,学生通过细心观察和牢记动作要领,不断模仿,不断练习,不断琢磨,不断纠正和不断领悟,如此循环,直到练习到位为止;而每个学生的长处和不足也经常会在众目睽睽之下暴露无疑,无形之中增加了不少学生做舞蹈动作时的思想负担,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在这种很能展示学生自我、凸显学生个性和个体差异的学习场合,特别需要老师主动去营造一个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学习并充满师生之爱、同学友爱的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能够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另外,老师还要经常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与他人的长处和不足,鼓励每个学生在众人面前要敢于展示自己,学会有勇气、有分寸的表现自己,在教学和训练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如果老师能经常给予每个学生积极地、肯定的、发自内心的鼓励和支持,学生就会加倍努力,坚守学好舞蹈专业的信念和勇气;如果老师经常对学生进行相互比较,还说一些叫人泄气和下不来台的话,一旦伤及学生的自尊和学习信心,肯定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效果,动摇学生学习专业的信心;也会增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和不必要的冲突。由此可知,舞蹈课堂上,老师的教学既要突出重点和难点,在学生基本能接受消化的基础上,努力保证教学进度;又要认真负责、耐心细致的对待每个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以积极中肯的语气评价每个学生对舞蹈技术、技巧的完成和掌握程度,以鼓励信任的语气指出每个学生应当努力之处,让课堂充满理解和关爱,充满相互信赖,充满相互期待。三、教学模式和方法要以人为本笔者以为,以人为本理应成为现代教学的基本理念。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一个个具有鲜活个性的、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以及对未来充满渴望和期待的青少年;我们的教学对象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有希望,国家才有希望。在舞蹈教学中,无论采用什么模式和方法,老师都要经常站在学生个体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中,特别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全面协调发展;使得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但具有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方向和能力,而且具有自己的鲜明个性,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具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舞蹈老师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上,特别要注重学生个体以及个体之间的差异,注重教学的整体效果,注重教学对每个个体的延迟效应。除此之外,还要敢于打破禁锢学生个性发展的条条框框,要敢于创建和使用能促进学生个性持续发展的教学体系。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教学计划、进度和整体效果,更要尽可能客观的科学的考虑和考察所采纳的每一种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个体的实际需求;对怎么教,教什么;每个学生如何学、学了什么、学会学到了什么以及想学什么和能学什么给予高度重视。对学习有问题、有困难的学生,也要主动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帮助:课上应注重指导,课下应注重辅导。努力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成功和个人成长正确引航指路;努力为每个学生成功走向社会和进一步深造奠定坚实的基础。四、因材施教,尊重学生自身的选择和定位对舞蹈表演专业的学生而言,真正的舞台表演生涯是很短暂的,而能进入正规大舞团的学生寥寥无几。更何况目前我国整体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因此,学习舞蹈表演专业的学生,很早就开始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定位。正因为如此,学生在舞蹈教学和训练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侧重点,每个人都会有所选择的加以重点学习和训练。作为老师,首先应当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和发展方向,也都有适合自己个性和特长的领域。只要老师能针对每个学生做到指导性的引领,学生都会努力向自己期盼的领域里积极迈进;如遇到特殊机会时,学生们定会全力以赴,绝不会轻易放过。其次,舞蹈老师想要做到因材施教,替学生着想,就要尽早尽快的熟悉每个学生,尽心观察每个学生,对自己所教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还要经常与学生交流和沟通,而且能有目的、有意识的去了解每个学生有关专业学习的感受和择业就业的切实想法,以及学生对自己前途的打算和预判。如果老师能够做到有计划有目标的指导学生,既可增强学生对学好舞蹈专业的信心和责任感,又可加强舞蹈教学和训练的针对性,教学训练过程自然就会得到切实有效的加强,效果自然就会好很多。而学生们往往还会超额完成学习训练任务,提前进入到自己预设的角色之中。例如,有的学生认为自己比较适合演员角色,很想进舞团当演员。那么,这些学生就会主动注重技术、技巧的规格和质量,注重技术、技巧运用的熟练程度以及加强舞蹈作品表演的艺术表现力等;还能注重舞蹈感觉的松弛舒展,加强舞蹈技术和音乐的有机结合,努力接近和适应舞台表演的要求。而当老师主动与学生有效沟通并在目标上达成一致时,老师就可以对这些想当演员的学生提出更加明确清晰、更加严格规范、更加苛刻挑剔的学习和训练上的要求,并鼓励学生力争做到;与此同时,学生为了自己的前途,也为了不辜负老师和父母的期望,保证会全身心投入,自愿付出比平时更多的汗水和努力。还有一部分学生,在舞蹈专业的学习、训练和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渐发现自己不适合做演员。通过摸索和尝试,感觉自己今后比较适合当老师。这些学生在上课时,就会对老师的观察细致入微,心里暗自模仿着,揣摩着,积累着,感悟着;并即学即用,想象着自己做老师的样子。这种方法很实用,也很奏效。当然如果老师能够知道这些学生的想法,一定会不吝赐教,会把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和教学经验与学生一块分享。如果学生能和老师直接沟通,敞开心扉,交换彼此对教师角色的想法和看法,以及应该提早做好哪些准备,怎样做到有的放矢,那么这些学生最终成为舞蹈老师的可能性极大,如此等等。另外,老师应当经常启发学生,逐渐使学生明白:高等教育既能让每个学生学得一技之长,有进入某领域,做某种角色的可能;又能使得很多学生逐渐明白自己可能不太适合当初的专业选择,但已具备相当的能力和自信再次做出各种选择。老师应当根据每个学生的自身条件以及对所学专业的掌握程度和喜欢程度,及时引导学生做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战略调整;让学生懂得,人各有志,人各有所长;如果敢于放弃一种不适合自己的发展机会,很大程度上就会增加另外一种适合自己的选择。这在客观上,无形扩大了学生择业就业的选择机会和选择范围。总之,在舞蹈教学中,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舞蹈老师应公平、科学的对待学生之间的差异,努力做到因势利导,人尽其才。在尊重和接纳客观差异现实的基础上,努力发挥老师的教育主导作用,全面健康的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潜在意识,科学挖掘学生的各种潜在能力,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或启发学生更新观念,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在专业学习和职业选择上,老师既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和选择,又要引导学生要么扬长避短,要么改弦易辙,使得每个学生都有可能进入到自己擅长或比较擅长的社会领域里。唯此,才有利于每个学生成功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才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立足于社会。也才能使学生更好的在社会的大舞台上施展抱负,展示才华,彰显个性。 (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发布我的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