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论文浅谈舞蹈专业的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
浅谈舞蹈专业的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
- 2011-12-19
- 熊然
- 黄河之声
文/熊然《乐理与视唱练耳》是一门理论与技巧相结合的音乐基础课程,内容包括了“乐理”和“视唱”两部分,与各音乐专业学习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专业技能学习最重要的基础。因此,无论是学习声乐、器乐、还是舞蹈专业的
文/熊然《乐理与视唱练耳》是一门理论与技巧相结合的音乐基础课程,内容包括了“乐理”和“视唱”两部分,与各音乐专业学习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专业技能学习最重要的基础。因此,无论是学习声乐、器乐、还是舞蹈专业的学生,都必须扎实地学习这门课程。在中国传统古典艺术及中国民间歌舞中,音乐与舞蹈总是联系较为紧密的两种艺术形式。舞蹈是通过肢体动作,按照一定的音乐律动、情景与思想而进行的一系列的连续性运动。它的特点是通过肢体语言去表达某种思想与感情。为了让舞蹈专业学生更好地把握舞蹈与音乐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就显得非常重要。学生能够在学习舞蹈专业技术的基础上,得到音乐的熏陶,为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扎实、全面的专业基础。针对舞蹈《乐理与视唱练耳》这种非音乐专业的基础课程,怎样较科学而系统地让学生获得音乐素质的提高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及目的。一、基本乐理部分1、舞蹈专业学生学习基本乐理的重要性目前,许多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对视唱练耳的系统训练进行的较少,对于音乐的认知仍停留在感性阶段,学生很难准确地从节奏、速度、旋律等方面把握音乐的特征与风格。如舞蹈编导课,当学生听到两段不同音乐风格的旋律时,他们即兴编创的舞蹈,常常给人一种技巧表演的展示。由于没有抓住音乐的基本特征,无法将舞蹈融入音乐。因此,学生必须从音程、和弦、调式调性等方面加强对乐理基础知识的学习,增加对音乐感觉的理性支撑。2、基本乐理内容应做适当删减舞蹈专业基本乐理的难易程度较音乐专业应简略一些,更加着重基础内容的学习。一般是在音乐专业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和提炼,对于部分章节在内容上做适当的删减,以适应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学习使用。其基本内容包括:第一课 国际标准音、十二平均律;第二课 变音记号、等音;第三课 五线谱记谱法(一);第四课 五线谱记谱法(二);第五课 简谱记谱法;第六课 节奏与节拍(一);第七课 节奏与节拍(二);第八课 常用记号(一);第九课 常用记号(二);第十课 常用记号(三);第十一课 常用记号(四);第十二课 音程(一);第十三课 音程(二);第十四课 音程(三);第十五课 调试;第十六课 调、调性与调号;第十七课 和弦(一);第十八课 和弦(二);第十九课 中国民族调试;所用教材除了根据舞蹈专业学生的实际需要而编写的教案外,另参考有关音乐、师范院校教材,如中央音乐学院李重光所编《音乐理论基础》、西南师范大学贾方爵所编《基本乐理》等。整改过的乐理内容,更有利于舞蹈专业的学生较轻松地学习理论知识。教学中主要以课堂讲解、提问、课堂、课外练习等方法为主。二、视唱练耳部分视唱练耳包括视唱和练耳两部分,其中,练耳又包括音乐的记忆能力和对音乐的内心听觉两个方面,它们之间是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视唱练耳主要是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以及表达能力三种能力的培养,可以说音乐素质及乐感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视唱练耳教学来实现的。1、舞蹈专业视唱应注重节奏与音准的训练舞蹈教学视唱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根据音乐理论部分编配的视唱:二是编配民间舞蹈音乐视唱;三是编配芭蕾舞蹈音乐视唱。视唱是用以培养能按乐谱所示一切要求准确地唱出曲调的音高和节奏等方面的能力,并加深对拍子、音程和调式等感性的认识,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音乐感觉、音乐修养、音乐素质最直接的手段。学习视唱不仅增加学生对舞蹈音乐的理解,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同时,作为基本乐理学习的应用,还能使理论基础课程学习更加丰富多彩,让音乐发挥真正的作用。为了加强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觉与音乐表现,教师对视唱乐曲或乐段的各个部分进行基本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其包括旋律、节奏、力度、调式、调性等特点,以及乐段结构与乐句呼吸的划分,最后是音乐风格的处理。节奏的训练应特別重视节拍强弱感的建立,视唱时一定要养成打拍子的好习惯,这可以起到组织节奏和指挥视唱的作用。在视唱前,可先将每部分的节奏单独练习。在培养学生练习节奏的初期,对各种节奏型的训练都要有所涉及,应把每一种节奏型看作是音符在时值上组合的整体,而不是各个独立音符的连接,由此启发学生更全面的把握各类节奏型所产生的节奏感。视唱中音准的准确把握,除了帮助学生建立预先听觉外,还可以采用一些辅助的练习来训练。首先,培养预先听觉就是要养成判定自己音准的习惯。对乐音体系的毎个音内心要有音髙概念,在有音高理性的支配下唱准毎一个音。先想内心音高再去唱,并对自己唱出的音高做出判定及调整。其次,进行各种调式音阶的视唱训练。唱音阶时除注意音准外,还有明确各音级在调式中的和声功能。如调式中主音作为保持音的练习。(C大调:do-re do-mi do-fa …)。另外,音级练习主要练习各调的I II I,I IV III,I VI V,I VII I,因为旋律的和声进行主要是不稳定与稳定的对比。再次,利用调式中的音程做找音练习,能够将某音到另一音准确地连接起来。如在视唱中遇到音程的大跳或有变化音等难点时,都可运用音程练习来重点训练。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把握准音的能力,还有利于建立视唱中的调性感。当然,视唱除了要解决最基本的节奏和音准问题外,还要特别注意乐曲中力度、速度及表情记号的处理。这样,学生在视唱中除了得到音准和节奏的训练外,还获得音乐思维能力的启发,从而培养学生音乐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2、练耳应着重培养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练耳应着重培养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特别是对音乐节奏的辨别能力、对音乐的听记能力。节奏是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他好像音乐的骨架,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是舞蹈训练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是舞蹈训练中经常采用2/4 3/4 4/4拍子等。节奏虽千变万化,总结起来基本节奏型也就那么几种。掌握常见的基本节奏型,其他节奏也就迎刃而解了。对于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音符时值的把握上,更要挖掘学生内在的节奏本能,在内心建立较强的动感意识,充分的体会节奏的各种律动。在节奏听辨听记中,开始是节奏型的训练,甚至可以是几个小节的简单组合,然后是较常见的单拍子与复拍子的训练,如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等,并且逐渐增加小节数和难度。最后学生必须做到会打、会读、会听,会写。听记能力的训练主要包括:单音听记、旋律及和声音程的听记、和弦听记、旋律听记等。听辨单音时,要建立固定调的听觉。尤其要对标准音的音高熟悉,然后用标准音与需要听记的音做音高的对比,由此确定其与标准音之间的音程关系,从而听辨出该音。旋律音程的听记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为舞蹈伴奏的音乐,尤其是学生们熟悉的。由于对旋律有较深的印象,音高及音程关系的把握与分析就很容易入手。和声音程听记的关键在模唱,将所听辨的音高模唱出来,再根据听辨单音的方法确定其音高。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和声音程既含有基本音级又有变化音级,应先听辨判断基本音级,然后根据音程性质确定变化音级。和弦听记主要通过其音响效果来辨别和弦性质,如大三和弦的色彩较明亮、小三和弦的色彩较暗淡。旋律听记是一个综合性的练习,它包括了音高、节奏、节拍、调式调性等方面的知识,所以旋律听记的训练应在音准和节奏都有一定基础的情况下再有所涉及。在训练中应多做调性训练,如给出标准音后,以任一音为主音弹奏一段曲调,要求学生先用首调记下旋律,然后迅速确定主音与标准音之间的音程关系,最后将用首调记下旋律移到所要求的调上去。总之,视唱练耳作为一项理论与技能的综合训练,一定要做到口、耳、手、心,多方面的配合。应培养学生通过视唱加强对音髙的记忆能力;通过听音提高对音髙的辨别能力;通过打拍子准确唱出节奏及节拍;通过思考培养内心的乐感及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整个训练过程要持之以恒,必须反复练习,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舞蹈与音乐是密不可分相关联的两种艺术形式,不同的音乐是各民族不同风格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识谱能力、记谱能力,音高的辨别能力以及调式调性等能力,这样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使学生能够在舞蹈训练中欣赏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体会音乐与舞蹈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达到全面提高舞蹈教学质量的目的。参考文献: [1] 《乐理与视唱练耳》 陈雅先编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7.8[2] 《视唱练耳》 许敬行 孙虹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5[3] 《舞蹈》 2002.2[4] 《基本乐科教程·练耳卷》孙从音 范建明主编 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7.10作者简介:熊然,女,汉,(1981.6-)祖籍江西,所在单位:贵州民族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职称:讲师,职务:教师,学历:硕士,学位:文学硕士(专业:音乐学,研究方向:小提琴演奏与教学) (贵州民族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发布我的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