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论文民间舞教学

民间舞教学

  • 2013-01-06

民间舞原本属于专业艺术院校的教材内容,现在把民间舞作为提高学生素质的内容之一,并通过普通学校教育教学的方式进行推广,既是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对加强和改进学校

    民间舞原本属于专业艺术院校的教材内容,现在把民间舞作为提高学生素质的内容之一,并通过普通学校教育教学的方式进行推广,既是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对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内容、抒发情感、培养文明行为的一个有力的举措。如何向学生传授好民间舞技术,是当前值得我们普通学校每个舞蹈任课教师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eJN中国舞蹈资源库
    民间舞是指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由人民群众为抒发情感而直接创作,又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深为群众喜欢的、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舞蹈形式。本文试图从营造广场氛围、激发舞蹈情感、规范教学用语等入手,就学校民间舞教学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eJN中国舞蹈资源库
    一、营造广场氛围 eJN中国舞蹈资源库
    民间舞文化的传承是在一定环境气氛中进行的。人们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与气氛中,才能深刻感受到一个地区民族文化的本质,准确把握民间舞的风格特点。舞蹈课中营造民间舞教学的广场气氛,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并带着舞蹈的心态去表达民间舞的具体内容。 eJN中国舞蹈资源库
    1.系统介绍民间舞的社会文化背景 eJN中国舞蹈资源库
    首先由教师在舞蹈课上概括介绍不同民族的社会背景、风土人情和文化特性,然后播放几段有民族舞蹈文化特色的音乐,诱导学生忘记现在的自我,静静地随音乐的起伏、波动,展开形象思维而投入到特定的情境之中。与此同时,教师可在音乐的旋律中,示范几个代表民间舞蹈特点的体态或动律,让学生在动作的直观中了解民间舞蹈的动态形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一步教授,深化其舞蹈的动律风格。这样的感性化教学,一则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想像力和创造力;二则可以避免以往学生只注重动作表层的模仿,而不能更深地感悟该舞蹈内在的气韵。 eJN中国舞蹈资源库
    2.精心创设民间舞的广场舞蹈氛围 eJN中国舞蹈资源库
    在课堂中创设一个民间舞蹈的广场空间,为体现民间舞蹈载歌载舞的广场气氛,教师可以用自己熟悉的民歌来唤起学生在舞蹈中的歌唱意识,使学生在边歌边舞中体验民间舞蹈民间性与广场性的特征。例如:在学习维吾尔族舞的课堂中,执教老师可引吭高歌去感染学生,启发学生的民间广场意识,并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打手鼓伴奏,自己喊号子,使学生自然地融入到民间广场的热烈气氛中去,掌握用舞蹈来宣泄自己情感的方法;在娱乐和体验中感受这种舞蹈文化教育;在课堂的表演中直接把握广场舞蹈生命力的流动;使学生回归到“田野”与“谷场”那种质朴、纯真的自由空气中。   eJN中国舞蹈资源库

 二、激发舞蹈情感 eJN中国舞蹈资源库
    民间舞蹈的情感是每一种舞蹈所从属的民族民众的情感。教学中必须通过了解其文化背景来体验其特定情感,否则,民间舞教学就同教徒手体操一样,只能教其“形”而无法教其“神”。民间舞教学强调“动之以情”,即是强调通过情感的诱导来增添舞蹈的动力。 eJN中国舞蹈资源库
    1.借助想像情境,领悟民族情感 eJN中国舞蹈资源库
    教师应把所教民间舞的历史文化、舞蹈风格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把学生逐渐引入到一个“想像情境”中,并在学习开始就有一个情感的依托。当学生感受到这种情感并使之成为舞蹈的动作时,他就能很快投入到学习环境中去。比如蒙古族舞蹈的基本体态训练,教师在体态上要求学生以脚站八字大步,左手叉腰,右手握鞭抬头挺胸眼看前方,同时提示“想像情境”,即设想自己正置身于广阔无垠的草原,是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有豁达开朗的性格、豪放不羁的气态。这种提示就有助于舞蹈风格的形成。 eJN中国舞蹈资源库
    2.结合生活实践,体验自身情感 eJN中国舞蹈资源库
    在藏族舞的“三步一撩”和汉族秧歌的“秧歌大跳”中,同样是体现欢庆的动作,却在实际表现时有着情感差异,前者是憨厚、耿直、奔放,而后者则是机敏、喜气、灵巧。它们好比生活中的摇扇子一样,前者需要双手交替猛扇,如狂风四起;而后者则需巧手轻摇,似轻风拂面。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情感经验,让其对民间舞丰富的情感表现产生共鸣。 eJN中国舞蹈资源库
    3.根据音乐节奏,触发动作情感 eJN中国舞蹈资源库
    一切舞蹈节奏都是体现情感和动作力度的,节奏在动作语言表达某种情感中是不容忽视的基础。如维吾尔族舞中的“三步一抬”动作,有特色的是垫步、提腿转身、托帽、亮相。该动作从起势进入垫步至提腿转身(紧急收蓄)到托帽到亮相(刹住)的一系列动作中包含了强烈的“切分”节奏在里面。这种节奏有助于该动作发挥与主题内容相吻合的情感。 eJN中国舞蹈资源库
    4.利用不同道具,抒发舞蹈情感 eJN中国舞蹈资源库
    民间舞有借助道具表情达意的特点。民间舞使用的道具颇多,且道具的舞动都具有某种象征性意义,可以此来寄托舞者的情感,如:汉族的舞连手红绸腰带,藏族的献哈达,维族的打手鼓,蒙族的敲击盅碗和筷子分别体现了欢庆、虔诚、激动和喜悦的情感  eJN中国舞蹈资源库

三、规范教学用语 eJN中国舞蹈资源库
    民间舞教学用语是教师面对学生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特定任务所采用的形体语言和口语表述。准确规范的教学语言往往能赋予情绪和情感色彩,它不但能起到沟通心灵的作用,也能促进人的神经兴奋强度,提高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力和艺术想像力,成为打开学生思维的钥匙,帮助学生形成鲜明、稳定的视觉表象和肌肉动觉表象,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eJN中国舞蹈资源库
    1.形体语言要规范 eJN中国舞蹈资源库
    舞蹈教学是一种直观教学,是通过身体来传授知识的,教师形体语言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学生掌握不同民族民间舞的风格。因此,教师的示范动作必须规范。教师民间舞形体语言的输出要从动作发力、节奏、空间造型、身体的整体与局部运用方面考虑它的准确性,这是将民间舞准确传授给学生的最根本点。如果忽略了形体语言的准确把握,那么就会出现很多弊端。比如,汉舞秧歌中的前踢步(其基本形体是:人体保持直立状,一脚勾踢,收髋,另一脚提踵,左右脚交换、重复),如果不抓住基本形体,只是把小腿踢了出去,而形体上却做成了武术中“勾踢”的动作,这样从外形上看就不对了,尽管出去的脚是勾着的,但没有了秧歌前踢步的快踢、虚落、慢稳,重心不符合前踢步的要求。因此,由于形体上的错误而全然没有了秧歌的风格。由此看来形体是民间舞风格的重要体现。再比如:同一个动作由于形体上的不同会形成不同风格的舞种。就拿一个简单的“顺风旗”手位来说(其基本形态是:右臂侧平举,掌心向下;左臂斜上举,掌心向前;抬头左转,目视斜上方),只要在这个基本形体的基础上加一个左微顶髋(胯),左右手提腕就是一个典型的蒙古舞动作(大雁侧飞);再在这个舞姿的基础上,上身往前爬,臀部略抬起,头转向右侧,这个造型便成了藏族人的体态;如果双臂形成一个圆状,同时双手翻腕,成兰花指,头看右台角斜上方,顿时一个古典舞的形象就会展现在你的面前。所以,舞蹈风格的体现最重要的是形体语言的把握。形体是做好一切动作的核心。良好的形体语言来自于规范的动作示范。在形体语言运用过过程中,不仅示范动作的一招一式要严格按民间舞的规格要求去做,其他如提醒、评介、指挥等体态语言也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体现出教师应有的气质和修养。 eJN中国舞蹈资源库
    2.口语表述要准确 eJN中国舞蹈资源库
    口语表述是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在民间舞教学中,它能起到帮助学生在接受第一种信号(形体语言)的同时,准确把握动作过程和要领的作用。 eJN中国舞蹈资源库
    (1)准确表述民间舞的训练目的和价值。各种民族民间舞的动作,各自的发力点、用力方法及内在韵律都不同,这就需要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述其不同之处,使学生明白动作的训练目的和训练价值。比如:汉族秧歌舞舞步的训练,有平扭步、前进步、后踢跳步、垫步、大跳步等,这几种舞步的训练价值就在于能够使脚踝部肌肉松弛,起到具有力度、柔性及灵活性,增强秧歌那种特有舞步表现力的作用。每种秧歌舞步的训练都有各自的要求,就比如最常见的“平扭步”要求正步开始,右脚随音乐节拍(一拍或半拍)交替平走直线,力发于腰,形成腰部扭动,微颤于肩,脚跟先落地,身体重心平稳移动,同时两臂左右自然摆动或前后交替上下摆动,适用于2/4或4/4拍中速汉族风格音乐,等等。只有运用准确的口语表述,才能把教材里的每个民间舞动作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准确掌握其动作要领,构建正确的动力定型。 eJN中国舞蹈资源库
    (2)准确运用启发式口语表述。运用丰富多彩而又十分贴切的形象语言来描绘舞蹈的意境,既能促使学生准确完美地完成动作,又能帮助他们丰富艺术想像力和艺术表现力。首先是“民族形象启发”。在教某一民族舞蹈时,可将这个民族的生活习俗、精神风貌和性格特点等对学生进行描述,让学生去体会和想像这种民族之感,使之带动身体感觉,捕捉民族形象。比如:蒙古舞中的“马步”就像骑马一样,“提压腕”动作犹如草原上雄鹰展翅飞翔。这些带有游牧民族特点的舞姿,都是由此而产生动作感觉的。其次是“物体形象启发”。任何一种民间舞蹈,它的教学程序都是由一个个单一动作为起点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的形象感觉,可将生活中物体的动态和形态进行模拟,从而找到动作自身的原本动态感觉。比如,“秧歌大跳”动作,像小孩子们玩踢毽子中的“跳”的感觉;藏族舞中的典型动作“三步一撩”(以左合右开、右合左开为一个周期动作),就像是一本打开的并且有一定厚度的书左合右开、右合左开一样。这些形象的比喻,都能帮助学生找到动作的内在感觉。 eJN中国舞蹈资源库
    总而言之,营造广场氛围、激发舞蹈情感、规范教学用语不是三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可以同时或交替作用于民间舞教学的整体思路。它是推进学习进程的有效措施。教师只有较好地掌握民间舞的表演技巧,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民间舞教学规律,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校教育中实现民间舞教学的目标。eJN中国舞蹈资源库
eJN中国舞蹈资源库
eJN中国舞蹈资源库


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