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论文民族舞蹈服饰的特征及形成
民族舞蹈服饰的特征及形成
- 2013-03-20
舞蹈服饰不仅仅是简单的服装和饰件,而是舞蹈艺术不可缺少的因素。本文阐述民族盛装的来源和特征及其向民族舞蹈服饰的艺术转化,并由此观照其所折射出的民族文化内涵。揭示
舞蹈服饰不仅仅是简单的服装和饰件,而是舞蹈艺术不可缺少的因素。本文阐述民族盛装的来源和特征及其向民族舞蹈服饰的艺术转化,并由此观照其所折射出的民族文化内涵。揭示出民族舞蹈服饰的多重文化主题。
民族盛装,即指参与民族舞的普通百姓们所穿用的民族节日盛装。民族盛装是民族舞蹈服饰的萌芽传统的中国民间舞是千百年来各族民众在佳节吉日借助舞蹈来寄托美好心愿、挥洒生活欢悦的自娱民族舞蹈。是一种原生态的广场民族舞。它因不同民族的自然状况、生存方式、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审美心理乃至民族气质等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舞蹈形式。
民族盛装是与传统的民族舞形影相随的服饰特征。因自然环境、生存方式、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审美心理等的不同,各民族在其服装款式、色彩搭配、纹样装饰、饰品造型、穿戴方式乃至整体着装风格上,形成了各具民族风采的民族服饰样式。其中各民族盛装,是各民族在其重要节日场合所穿用的服饰。据学术考察和研究成果证明,历史遗存下来的广场民族舞大多都与以原始宗教舞蹈为重头戏的原始宗教祭祀活动有关。在这种重要节日场合,主要出于对鬼神的敬畏、巫术心理和功利目的,以及为了讨好取悦鬼神而得到赐福,同时为了避免因穿戴随便得罪鬼神而降祸,那些企望通过原始宗教舞蹈来达到祭神祈福目的的普通百姓们,总会竭力拿出自己最新最好的和具有祥瑞意义的服饰来修饰打扮自己,因而形成了与民族生活常服简朴随便的着装风格截然不同的严肃而隆重的民族节日盛装。这种着盛装以祭神的习俗,普遍存在于世界各民族的祭祀舞蹈活动中。随着历史的迁延,许多原始宗教舞蹈活动,逐渐发展成为各族人民在佳节吉日自娱自乐的广场民族舞形式。其中与之相随的民族盛装不仅自然成了民族舞参与者们的舞蹈服饰,而且还成为各民族舞蹈最直观的民族形象表征。审视各民族盛装,其形制繁简不一、多寡不同。许多民族盛装都有着装饰纹样繁复、饰品佩戴众多的特点,而有的民族盛装则相对简朴,有的甚至仅限于新制作的民族生活常服而已。然而这些繁简不一的民族盛装都有一个共同点,这就是其穿戴装饰都无不体现出历史的约定俗成性和原生态的自然随意性,而并不在意其穿戴的臃肿笨拙对舞蹈有何作用关系,更不在意其款式结构、色彩搭配、面料质地以及饰品材质等等对舞蹈形象塑造的艺术意义;同时体现出了典型的地域性。比如,我国广大的少数民族,至今一直保留着古代乐舞的遗风。人们在节庆欢聚、宗教节日以及收获、婚礼、迎客的歌舞中,一般都以民族盛装为舞服。彝族有一种古俗称为“跳宫节”,每年农历的四月初八,全寨男女老少都穿起最心爱的节日盛装,围着金竹欢跳《铜鼓舞》;又如傣族的“戛光”;朝鲜族的“玛克村”;维吾尔族的“哦依囊”等,这些群众性的舞蹈都是穿戴自己民族盛装为舞服。 看民族盛装向民族舞蹈服饰的艺术转化民族舞蹈服饰,正是在民族盛装基础上,打破和革除民族盛装中那些不合时宜的约定俗成性及其自然随意性的艺术设计中应运而生的。在民族盛装基础上对其款式、色彩、面料、饰品、材质、图案纹样等服饰元素,做全方位地艺术筛选、解析、重构、演化和兑换等,从而设计出富有创意的,既有利于舞蹈肢体活动和动作表情又蕴涵着舞蹈作品形象精神话语的,同时还具有着新鲜视觉艺术效果的民族舞蹈服饰。如果概括民族舞蹈服饰的主要艺术特征,大致有:舞蹈化、符号化、审美化、精神化这几点。
发布我的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