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论文综合类高校舞蹈专业中“民族民间舞”课程改革探微
综合类高校舞蹈专业中“民族民间舞”课程改革探微
- 2013-06-07
民族民间舞蹈作为我国舞蹈学科分类中的一门大的学科,是历史最悠久的舞种之一,各少数民族舞蹈就像中华艺术宝库里的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对人类的影响更为突出,更具有生命力。在民族民间舞蹈中不同程度地积淀着本民族的民族习惯、审美心理、风俗情趣等文化现象。
这些年,笔者走访许多综合类大学的舞蹈学院,从各学校老师和同学们那里了解了各个学校舞蹈专业的开设状况。大多学校都是在该校学生大学二年级时开设民族民间舞蹈课程,学制一般为两年,每周两次民族民间舞课,也就是四小节课时。按照我们国家民族民间舞蹈课程教学大纲,对汉族、藏族、蒙族、维族和朝鲜族五大民族的舞蹈风格动作语汇进行教学。在上课进度和课时允许的情况下,还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舞蹈,如:苗族鼓舞、土家族的摆手舞、傣族舞蹈等。
通过对一些高校舞蹈专业课程开设情况的认识,可以简单了解到高校舞蹈专业的开设情况大同小异,都着重在舞蹈动作上的学习和模仿,较少有民族民间舞蹈相关文化的学习课程。这样,在学生学习民族民间舞的过程中因对相关文化的不了解,就不容易将舞蹈的涵义更好地表达出来,也为以后走上教学岗位因缺乏内在知识而受到困扰。所以在学习民族民间舞时,民族文化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一、民族民间舞课程开设现状
我国民族民间文化丰富多彩,民族民间舞蹈也种类繁多,大部分高校教授的材料都是国家民族民间舞蹈课程教学大纲里对汉族、藏族、蒙族、维族和朝鲜族五大民族的舞蹈风格动作语汇的教学。因地区的差异和文化不同,会适当加入当地的民族民间舞蹈进行教学。
在笔者了解的高校中,也有一些高校已有辅助舞蹈教学的其他相关课程。例如,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学专业把知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为学生开设了福建民间舞的课程,还增设了民间舞采风课程。会组织学生前往闽南地区、莆田湄洲岛和宁德地区进行民间舞蹈采风,在活动实施阶段,通过对民间舞蹈动作、队形、服饰、音乐的收集,采访各民间艺人,了解舞蹈和当地民族的文化关系以及对采风的信息处理等,不仅有益于学生对课堂上福建民间舞所学的动作技能的消化理解和风格的掌握,更能极大地培养和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这类学校给了笔者很大的启示,在民族民间舞的学习和发展上,我们要寻求新的能促进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二、民族民间舞课程改革探微
1.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师和教学法的重要性
民族民间舞蹈课堂的传授过程,既是一种形体动态的传授,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授。在课堂上,学生不仅学习一种具体的肢体动作,同时也在学习一种特殊的非语言文字文化。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民族民间舞蹈的主要途径,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直接影响着高校学生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质量。所以,民族民间舞蹈教师在整个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
首先,从各方面加强和提高自身素质。第一,作为一名高校民族舞蹈教师,必须具有热心、耐心和爱心。热心是指教师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热爱,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才能宏扬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耐心是指教师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坚强毅力。由于学生条件的差别,民间舞教师的教学过程将是一个漫长的周期,需要按照所有学生的共同特点,来实施和完成教学大纲,一步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爱心是指教师应该对学生充满无比热爱之情。具有甘为人梯的精神,把舞台的光辉和灿烂留给学生,自己在幕后做一位辛勤的园丁,这也是教师可以承受寂寞的基本条件。第二,民族民间舞蹈教师还应该具备较好的身体机能。由于高校录取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从普通高中招收的,而且现在随着高校扩招,学生专业素质的整体质量也有所下降,这对教师的身体机能要求更加严格。保证教学过程中力求动作的准确、熟练、优美,使学生在一开始学习新动作就建立一个正确完整的动作形象。第三,民族民间舞蹈教师还必须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民族民间舞教学强调教师授课中的信息量,要求讲民族民间舞蹈素材形成的由来,讲民间的风土人情,讲民族心态,讲教师本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因此,高校舞蹈专业民族民间舞蹈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舞蹈文化知识,而且将各种民间舞蹈文化因素转化为心理因素,形成中国民族民间舞所特有的文化心理。单一的行为教学是脆弱而苍白的,只有在健全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心理的调控和驱动下,高等院校舞蹈专业民族民间舞蹈教师教学能力的形成才会是主动的,而且也才会有强大的动力和坚实的持久力。
其次,高等院校舞蹈专业民族民间舞蹈教师除了加强自身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外,还应该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去思考、创新。例如可以通过播放录像带、电视演示等多媒体来模拟课堂,这样,教师可以从图像上看到教学过程中的所有细节,便于在课后进行深入的分析,有利于下一阶段教学的进行。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从图像上了解自己的不足和优点,扬长避短,正确掌握各个民族舞蹈的风格特征。教师还可以把舞蹈课堂搬到课外,也就是进行“田野作业”,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去,零距离地感受,学习当地民间舞蹈,研究当地民间舞蹈的发展,搜集舞蹈动作、文化背景等相关资料加以分析处理,激发创作灵感。
2.开设民族文化课、民间舞教学法课、表演课
高校舞蹈专业对于民族民间舞的学习,不应该只局限于课堂上对民间舞蹈语汇的学习。现代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我们要向能编、能演、能教的复合性舞蹈人才方向培养我们的学生,民族民间舞蹈才能继续前进。
首先,高校舞蹈专业可以通过开设民族民间文化课,来增强学生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了解,以帮助课堂上民间舞蹈的学习。深入了解了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史,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其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法的开设,可以帮助学生把自己所学到的民间舞蹈知识更准确地教授给下一代民族民间舞蹈学习者。而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模式,基本上以口传身授为主要方法并以基本舞蹈风格训练为中心进行,忽视了对学生艺术素质的开发,一味的模仿和单一的训练只能使学生走入一个循规蹈矩的误区。
最后,高校舞蹈专业可以通过表演课的开设,启发和引导学生发挥原有的自然、朴实的内在表演素质,在认识理解民族民间舞蹈的过程中,坚持身体素质和思想艺术素质同时并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敢于用真情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加深对舞蹈的学习兴趣,激发对舞蹈艺术的表现欲望,为今后学习和创作新的舞蹈剧目,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三、民族民间舞蹈中融入民间文化学习的必要性和实际性
1.民族文化学习的必要
民族民间舞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民间舞蹈在教学内容上,除了要掌握不同民族民间舞蹈的动作、动律以及舞感的把握,同时,我们还要把此类舞种的相关文化进行分析、讲解。去学习民间舞蹈形成的文化背景,了解他们的多种文化因素,从而促进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促进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这一新学科的建设。
2.学生选择就业的需要
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最关注的还是毕业后的就业方向。高校的舞蹈专业,录取的生源大部分都是普通高中学生,在进大学之前,没有很系统地接受过舞蹈专业训练,舞蹈基础没有中专生扎实,而且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主要是针对舞蹈语汇的学习,与民间舞相关的其他文化课和技能课的开设很少,有的学校根本没有,这样的课程模式训练出来的学生,会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可如果以后走上教师工作岗位,由于缺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和文化,不能很准确地引导学生达到教师提出的要求,或者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就会有碍整个教学的实施。所以在民族民间舞蹈学习时民族文化的学习也是重要的。学生大学四年,为的就是毕业后能找到好工作,好工作不是人人都能胜任的,它只属于有能力的人。高校方面应该努力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学习更多专业方面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面对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能在社会上找到立足之地。3.教育实践的必备条件
因为实践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要抓好实践工作,不仅要注重学生舞蹈能力的培养,还要强调学生的文化素质,真正将理论联系实际,就能使学生在学习期间提早得到社会实践的机会。学生如果能将掌握的民族文化及舞蹈能力很好地结合并运用到社会实践中,这样可以更好地把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展现出来。所以说学生在拥有良好的专业技能的同时,一定要丰富自己的专业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实践工作,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有别于课堂上进行专业学习的一种快感,有利于提高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热情。
结语
学生在刚刚接触民族民间舞蹈时,身体协调和动作连接上是较难掌握的,需要加强协调能力的训练。在学校学习的五大民族舞蹈和具有北方特色的东北秧歌、胶州秧歌,还有云南花灯都有各自的律动练习。律动练习是学习组合和舞蹈的基础协调训练。
另外如朝鲜族舞蹈,它通过气息律动“快吸慢呼”体现出了朝鲜族舞蹈优美、细腻、柔和而悠长的特点,以及动中有静、柔中带刚的舞步特点。再如蒙古族舞蹈,舞蹈的动作多以肩部和臂部为主,如硬肩、碎抖肩、硬手、压碗等动作,这些不同的动作形成了蒙古族舞蹈的风格特点。而藏族舞里,膝部松弛与腰、胯动作的结合动律,再加上弓腰曲背的基本形象充分映射出了高原地区的劳动生活、宗教心理、宗教礼仪。胶州秧歌又称“地秧歌”,它的风格特点:韧、碾、拧,还有它独树一帜的风格体态“三弯九动十八态”,表现出来的舞姿多是婀娜多姿、舒展大方。同时,其他民族舞蹈的学习,均是通过各民族自身舞蹈独特的气息和体态的训练,使学生在协调能力和身体素质上得到提高,并同时了解到了每个民族独特的舞蹈语汇。在加入民族的文化学习后会使舞蹈的表现更淋漓尽致,比如胶州秧歌里的“韧”,在学习时如果不讲授民族文化,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去模仿动作,那么在气息和风格表现上会有一定的障碍,这是因为“韧”的表现有很多,可巧、可劲、可夸张、可含蓄等,这都与它的民族文化有着深远的关联。所以笔者认为民族舞的学习不单单是肢体动作的表现,更深层的是表现出它们富有的内在情感,所谓的情感内容就是与我们编的、跳的舞蹈动作相对应的知识和文化的积累。
生活和经历带给我们舞蹈动作和编排,历史和文化带给我们舞蹈想象和创作,所以,无论是作为舞蹈工作者还是学习者,都要不断丰富我们的情感,加深我们的思想文化底蕴,才会在舞蹈的学习中有新的进步、新的发现。
发布我的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