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论文“荷花奖”舞出民族风
“荷花奖”舞出民族风
- 2013-06-29
经中宣部批准,由中国文联、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贵阳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七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活动日前在贵阳举行.
经中宣部批准,由中国文联、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贵阳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七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活动日前在贵阳举行。本届大赛作为中国文联“向祖国汇报——祝贺建国60周年系列演出活动”之一,不仅是近年我国民族民间舞蹈发展最新成果的一次大检阅,也将在传承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积极向上的民族文化精神、建设团结和谐的民族文化上产生积极作用。
记者了解到,这次大赛脱颖而出的许多优秀作品都是由不同民族的艺术工作者共同完成的。比如新疆兵团歌舞剧团选送的新疆舞蹈《馕儿香香》、新疆艺术学院舞蹈学院选送的新疆舞蹈《当美人遇上美人》的编导都是汉族人;中共贵阳市委宣传部、贵州大学艺术学院选送的苗族舞蹈《古道行》,该舞的编导是朝鲜族人;中央民族大学选送的《翻身农奴把歌唱》是藏族舞,而编导是土家族人。对此,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冯双白表示:“这是很有意思的文化现象。贾作光老师是满族人,可他被誉为‘蒙族舞蹈之父’、陈翘老师是汉族人,但她被称作‘黎族舞蹈之母’。他们都为其他民族的舞蹈创造了大量的作品,他们的创作都为其他民族所接受,并且都认为是本民族最棒的作品。我们必须意识到,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必然会碰撞出新鲜灿烂的火花,多民族国家文化的发展是需要各民族情感的相互渗透与滋润的。这些前辈为我们开辟这样一条道路已经走了60年,民族民间舞蹈这条道路会这样一直走下去。所以,民族团结这件事我们没有故意去做,这么多民族能聚集在一起做这么一件美好的事情,是多么值得珍惜啊!这就自然而然地做到了民族间相互尊重、促进和共同繁荣。”
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贾作光激动地对记者说:“我从事舞蹈工作近70年了,从来没有见过在贵阳这样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舞蹈比赛。”资料显示,这次比赛涵盖全国各地29个省、市、自治区,31个民族的民间舞蹈节目共计300余个,达斡尔、东乡、京、景颇、毛南、纳西、羌、畲、水、塔吉克、乌兹别克、锡伯、裕固等民族都有舞蹈作品涌现出来,甚至西藏的阿里地区、日喀则地区都有作品参赛。
进入决赛的毛南族舞蹈《毛南古歌》虽没有拿上名次,但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对毛南族的舞蹈,许多人还是第一次在舞台上看到。《毛南古歌》让大家了解了毛南族的祭祀仪式,看到了他们对祖先虔诚的崇拜和毛南族人的勤劳勇敢。另外,让人们对舞蹈和民族历史文化的关系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毛南古歌”原本是毛南族的叙事诗,是毛南族人民的生活百科全书,其内容反映了他们的信仰,对宇宙自然的认识和对本民族历史的传承,并且在叙事中处处体现出其民族艺术的独特思维。这次“荷花奖”舞蹈大赛虽重舞蹈,但是它无疑具有大文化的视野。能够把毛南族等小规模群体的文化展现在广大观众面前,其意义已经超越了舞蹈和舞蹈大赛本身,这种文化视野是本届舞蹈大赛的一个亮点。
这次比赛中的群舞组金奖作品《翻身农奴把歌唱》受到了大赛评委和观众的普遍认可与喜爱。舞蹈一开始,演员们都弯着腰,身子低垂到几乎贴近地面,表情极其痛苦,在场的观众看了,心里都一阵阵地疼;而当欢快的音乐响起,所有演员的身子昂扬地舒展,幸福的笑容在脸上绽放,他们长长的水袖向着舞台上方高高甩去,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这个作品让评委和观众更加认识到,艺术的生命力来自活生生的现实,来自人们真诚的情感,而艺术家和艺术创作永远要做的就是谦恭地脚踩着民间的土地,深入普通民众的情感核心,然后提升和完善自己的艺术境界。这个作品的成功就是源于这些藏族同胞对民族历史的深刻认识和深刻体验。所以优秀的艺术作品还是离不开民族生活,搞艺术创作更不能胡搬乱套或凭空想象。着名舞蹈家刀美兰对记者说:“艺术创作一定不能忘记民族的根,一定要认真向民族民间学习,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从中提炼自己所需要的创作素材,才能形成感动人心的艺术作品。”
发布我的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