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论文哈密哈萨克族民间舞蹈

哈密哈萨克族民间舞蹈

  • 2013-09-07

哈萨克族民间舞蹈是哈萨克文化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哈萨克有“歌的民族”之称,但流传在民间的乐舞艺术也非常丰富,有着自己独特的

哈萨克族民间舞蹈是哈萨克文化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哈萨克有“歌的民族”之称,但流传在民间的乐舞艺术也非常丰富,有着自己独特的fVl中国舞蹈资源库

    风格和韵味。哈萨克民间舞蹈多为启、承、转、合一部结构,每部乐曲都有一部历史传说故事。哈萨克民间舞蹈动作多用头、颈、肩、臂、臀部、眼的运动姿态来表现,模拟某种形象,捕捉优美的造型,达到娱乐的目的。民间舞蹈是哈萨克民间“托雨”上深受群众欢迎的文娱形式。哈萨克民间舞蹈载歌载舞的不多,独舞的形式较为普遍。fVl中国舞蹈资源库

    哈萨克民间舞蹈历史上主要是口传身教,代代相传的。其历史简况及类型,据唐代《新唐书·音乐志》载,当时西域舞蹈大致可分为健舞、歌舞戏、习俗舞、模拟舞、执具舞、宗教舞等哈萨克系古西域部族之一,现今流传在哈密地区的哈萨克远古的民间舞蹈中,模拟性舞蹈仍在哈萨克、柯尔克孜、维吾尔族中都有流传,哈萨克中古老而有影响的冬布拉曲《去京城的黄阉驼》《黑走马》都伴有舞蹈,而这些舞蹈都是典型的模拟式舞蹈,说明流传在哈萨克中的形式活跃、动作优美、造型典雅的民间舞蹈和古西域舞蹈在题材、艺术风格上是一脉相承的。传流在哈密地区的哈萨克民间舞蹈音乐旋律优美、韵味浓厚、气氛热烈、动作大方而诙谐。从表演形式来分,可分为独舞、双人舞(男女)和群舞,流传在民间的舞蹈中独舞和双人舞较多,从内容上分,可分为以下五类。fVl中国舞蹈资源库

    一、模拟式舞蹈fVl中国舞蹈资源库

    这一类舞蹈在民间流传较广,数量最多。如:《黑走马》,哈语叫《卡拉叫勒卡贝》(贝,哈语意为舞);《走熊舞》,哈语叫《交勒阿友贝》;《瘸熊舞》,哈语叫《阿克萨克阿友贝》;《鹰舞》,哈语叫《布勒苦提贝》;《雁舞》,哈语叫《提勒那贝》;《瘸鸭子舞》,哈语叫《阿克萨克卡孜贝》等都是模拟舞。每个舞蹈乐曲都有其产生的传说故事,例如舞蹈《黑走马》,巴里坤冬布拉演奏艺人依马汉老人就是这样讲的:传说很早以前,哈萨克人在草原上和蒙古统治者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争。哈萨克部落一群马被蒙古人掠走。这马群中有一黑走马,能听懂牧马人的笛声(哈萨克古乐器斯布孜额)。哈萨克牧马人在山头上吹起了斯布孜额.黑走马听到后大叫一声,猛一回头,以排山倒海之势,把这群马带回到自己的牧场,幸免一次灾难。一个民间艺人为了赞美这匹黑走马,用冬布拉创作了《黑走马》乐曲,另一个艺人说:“你用冬布拉弹的很好.,但没有我用身子学的像。”于是,《黑走马》舞蹈就在即兴创作中产生了,并且流传至今。此舞多为男独舞,动作粗犷大方,有力度,赞美的情绪很浓,集中表现了哈萨克民间舞蹈的动作特色。fVl中国舞蹈资源库

    《鹰舞》是一个模拟性舞蹈,它象征着哈萨克民族的英勇顽强精神。哈萨克是以狩猎、放牧为生的民族,生活中又有养鹰的习惯,他们从不伤害鹰,对鹰很崇拜,就是猎鹰不能狩猎了,也不伤害他,要将其放回山林。他们常把英雄比作雄鹰。《鹰舞》动作逼真,表演者充分利用伸头、挥动双臂、扭身俯冲等优美动作塑造鹰的形象。《鹰舞》的舞蹈语汇曾被当代文艺工作者吸收,编成一套哈萨克舞蹈基本功训练造型教材,应用于现代哈萨克舞蹈的创作中。fVl中国舞蹈资源库

    二、执具舞蹈fVl中国舞蹈资源库

    执具舞是手执道具的舞蹈。哈萨克舞蹈《马奶酒舞》就是执具舞之一。当马奶第一次做成酒后,哈萨克人习惯要请阿吾勒的亲邻一块庆贺马奶酒熟了,主人要在马驹的头上和拴马的桩上各抹一点酥油,视为喜事,共同欢庆。也要请民舞能手表演《马奶酒舞》。舞前先在大木碗中盛满马奶酒,表演者端起碗,一手挥动,另一手端碗以向内外翻腕,从前绕后保持平衡,动作轻柔,翩翩起舞。如果奶酒洒不出来,便得到众人的喝彩,舞者便举碗饮酒或敬献给长者及相好的人。《马奶酒舞》在巴里坤草原上广为流传,是自娱性很强的舞蹈之一。fVl中国舞蹈资源库

    《大雁舞》是模拟性舞蹈,也是执具舞蹈。表演者反穿羊皮大衣,腰上系带,一手下垂,一手从反毛衣袖筒中伸出,成大雁颈状,弯腰,手中拿一把镰刀模拟雁的头和嘴状。按冬布拉节奏舞蹈,以模拟大雁的觅食、伸颈眺望、理毛、欲飞等姿态。在著名的冬布拉曲《鸭子的叫声》的伴奏下,舞蹈和乐曲吻合协调,观者无不叫绝,深受人们喜欢,在民间节庆的托雨上,青年小伙子喜欢表现此舞。这类舞蹈历史源渊也很长,唐人在《唐音癸签》中有《鸟歌万岁》的记载:“……舞三人画冠为鸟象。”fVl中国舞蹈资源库

    三、模拟式舞戏fVl中国舞蹈资源库

    《瘸熊舞》为哈萨克民间模拟式舞戏。戏中人物有三个:猎人、熊(人扮)、遇难人,表演时熊先出场,表演熊在森林中的各种动作造型。继是一个人被熊抓着,摔跤后扑倒。熊准备嬉戏后再吃。这场面被猎人看在眼里,一箭射出,正中熊足。熊受伤,遇难人得救。舞蹈中猎人骑在熊身上,和熊搏斗,最后熊瘸着腿逃走了。乐曲《瘸熊》,曲调优美动听,节奏模拟逼真,可能就产生于《瘸熊》的故事。《新唐书·音乐志》中化妆舞《钵头》,内容为“昔日有人被虎所伤”’“其子求兽杀之”。《瘸熊舞》内容与其相近,民间艺人说熊舞过去头顶兽皮跳。现在多在上下眼睑间撑火架棍,两鼻孔和下嘴唇上撑两根长一点的芨芨草秆,将嘴撑开,造成丑恶的形象,人物交错出场,活泼有趣。fVl中国舞蹈资源库

    模拟式小舞戏《挤牛奶》,是人和牛相舞,牛由人扮。一头牛性烈,女人不能近前,其男人包女人的头巾,去挤奶;因男人力大,母牛只好顺从地下奶了。此舞是在哈密沁城乌拉台一带甚为普及,舞蹈动作诙谐、幽默、形象,虚拟性很强,很富娱乐性。fVl中国舞蹈资源库

    四、反映劳动生产的舞蹈fVl中国舞蹈资源库

    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往往和本民族的生产、生活特点紧密相联,如《擀毡舞》、《驯马舞》、《剪毛羊舞》等舞蹈都生动的描写了哈萨克人民的劳动生产的场面。在《擀毡舞》中动作有打毛、铺毛、洒水、卷帘、拉绳、滚毡、晒毡等,整个擀毡的过程都用舞蹈语言表现了出来。fVl中国舞蹈资源库

    五、赞美性舞蹈fVl中国舞蹈资源库

    《开勒拜孜克孜》,意为《文雅的姑娘》。fVl中国舞蹈资源库

    开勒拜孜克孜舞蹈是哈萨克具有代表性的女性舞蹈。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汗”的女儿名叫开勒拜孜克孜,生得漂亮文雅,且又能弹会唱,但性格高傲,目中无人,很多小伙向他求婚都被拒绝。在一个盛会上,她听到从毡房里传出绝妙动听的冬布拉琴声,她掀开房毡一看,不由得大吃一惊,原来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老人的高超的演奏技艺使她受到了启发,懂得了世界上能人中还有能人的哲理,从此她便接受了一个普通青年的求爱,结了婚。她的思想转变得到了众人的称赞,民间阿肯用冬布拉创作了《开勒拜孜克孜》的曲子,又有人根据乐曲编了舞蹈,赞美她的美丽文雅,热爱劳动,讲究卫生等等美德。舞蹈动作有梳洗打扮、照镜子、洒扫等姿态动作。fVl中国舞蹈资源库

    新中国成立后,哈萨克专业文艺队伍迅速成长,他们在继承古典舞和民间舞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了民族传统舞蹈的表演形式,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哈萨克民间舞蹈,成为新型的具有哈萨克民族特色的舞蹈,深受群众欢迎。如《挤奶舞》、《婚礼舞》、《牧马姑娘》、《织彩带》、《绣花毡》、《剪羊毛》、《叼羊》等舞蹈都是在民间舞蹈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了舞蹈艺术的虚拟性和假定性,调动舞台艺术的手法,在民间舞蹈的基础上创作、强化了动作的雕塑性和流动感,在叙事中抒情,抒情中叙事,使哈萨克的舞蹈艺术得到飞速的发展。fVl中国舞蹈资源库

    哈萨克民间有很多舞艺精湛的舞蹈家,哈密爱仁的舞姿在哈萨克中享有盛誉。牧民们说:“爱仁的舞从巴里坤跳到阿勒泰也是首屈一指的”。爱仁跳《黑走马》时,身体各部位都能动,特别揉肩时和颈的前、后、左右揉动,连耳朵都能动,每次上场,观众都是掌声不断。布拉乃依蛮部的热云也是巴里坤草原上有名的民舞表演能手,尤其对《开勒拜孜克孜》舞的女性舞姿模拟,人人叫绝。扫勒唐表演的《驯马舞》,在巴里坤草原上亦是广受赞誉。fVl中国舞蹈资源库


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