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论文独特的民间广场舞———篓子秧歌
独特的民间广场舞———篓子秧歌
- 2013-09-07
鸣锣开道,舞者跟随其后,手举着农家自制的大筐,上面用笔勾画脸谱做成面具,筐内点上蜡烛,每年农历正月十四的傍晚,丰南区东田庄的篓子灯一直从庄东演到庄西。这里的篓子灯至今仍保持着古老的风貌,具有地域性特色,是河北东部一带为数不多的民间傩舞。丰南篓子秧歌正是源于丰南西部东田庄一带的民间秧歌“篓子灯”。
鸣锣开道,舞者跟随其后,手举着农家自制的大筐,上面用笔勾画脸谱做成面具,筐内点上蜡烛,每年农历正月十四的傍晚,丰南区东田庄的篓子灯一直从庄东演到庄西。这里的篓子灯至今仍保持着古老的风貌,具有地域性特色,是河北东部一带为数不多的民间傩舞。丰南篓子秧歌正是源于丰南西部东田庄一带的民间秧歌“篓子灯”。
傩舞表演多数表现形式为广场舞蹈,丰南篓子秧歌在创作表演过程中,将民间常见的篓子艺术化,绘成各种脸谱,戴在头上,作为面具。以浪漫和写实相结合的手法,通过海祭、海魂、海搏、海欢四个舞段,明快热烈地表现了渤海儿女与海同欢,喜庆丰收的场面,从而揭示出渤海儿女勤劳朴实、善良聪慧、团结拼搏的深刻主题。篓子秧歌在歌颂朴实的劳动者的同时,也不失其浓郁的地方特色。
丰南篓子秧歌,属于多姿多彩的冀东秧歌。演员总数达到了36人,再加上表演时的不停跑动、跳动,充分表现了广场舞蹈参与者众多和场面的恢弘。
发布我的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