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论文泉州:原味六种民族舞

泉州:原味六种民族舞

  • 2013-09-07

泉州:原味六种民族舞

   1.拍胸舞R1I中国舞蹈资源库

    拍胸舞是泉州民间舞蹈的一大特色。拍胸舞表演者人数不拘,但都是体魄强壮的男子汉,头上戴着圆形革箍,上身裸露,腰系彩带,随着《风打梨》、《三千两金》等伴奏曲的慢、中、快三种节奏和舞步阵式跳路表演。拍胸舞的基本动作以蹲步为主,手依次击掌、胸、胁、腿,主要动作组合有"七击"、"八拍雄姿"、"击掌回音"、"玉驴颠步"、"金鸡独立"、"善才抱牌"、·"蟾蜍出洞"、"半月斜影"、"大、小阉鸡行"等。凡节日庆典、踩街游行都少不了这一舞蹈参加。R1I中国舞蹈资源库

    2.彩球舞R1I中国舞蹈资源库

    彩球舞又称"踢球"、"贡球",是逢年过节、迎神赛会、婚丧喜庆等表演的民间文艺活动主要形式之一。舞蹈形式为4位妙龄少女丫"髻簪花,身着彩衣绣鞋和一位头戴"丁香托"的丑婆,围绕着一手持长柄彩球的男性双手舞动的彩球,翩翩起舞。少女、丑婆以手、肩、头、膝捧球、托球、顶球、踢球,活泼多姿丑婆表演诙谐风趣,或以背承球,或用膝接球,或双肩颠球,或抬脚绕球,载歌载舞,惟妙惟肖。R1I中国舞蹈资源库

    3.唆锣谜R1I中国舞蹈资源库

    "唆锣迷"又称"采莲",是泉州地区在端午节时表演的一种民间舞蹈,源于古代泉州"驱疫傩"及唐、宋宫廷"采莲舞队"。舞队一般由10至几十人组成。队前开道并作联络的是丑扮的"铺兵",肩上的扁担,一头吊着草鞋和猪脚、另一头挂着盛酒的新尿壶,手敲铜锣;接着是2~4名"妆人"(妆扮人物,又称"小纛旗")手擎幡旗,旗杆末端扎束艾草和榕枝;再后是四管乐队;四壮汉抬一木雄或泥塑、纸扎的龙王头垫后,旁随男扮女装的"花婆"四人(或另加四女孩扮"花童")手提盛满鲜花的红漆篮。游行时,乐队反复吹奏"锣涟"舞曲,大家随声唱和。每至一家,手擎前导幡旗的"妆人"口呼吉祥辞句,入厅堂;用幡旗于屋粱间舞动数下,花童(或花婆)'踏着舞步给户主送花,户主答以红包。R1I中国舞蹈资源库

    4.火鼎公火鼎婆R1I中国舞蹈资源库

    "火鼎公火鼎婆"由3人表演:火鼎公手执橘木长烟管;火鼎婆手执大圆蒲扇;村姑身着襟衣和宽筒裤,脚穿绣花软底布鞋,肩挑一担用绳子扎系的木柴,属"丫环"打扮。公与婆抬着用长竹竿架着的大铁鼎,鼎中火焰熊熊,随着民间小调"十花串"等乐曲的节奏,在观看踩街的人巷中穿行起舞,以滑稽的动作、幽默的语言同观众交流逗乐。村姑随其身后,挑着柴担,踏着舞步紧相配合。这个舞蹈寓意是盼望日子过得兴旺红火。R1I中国舞蹈资源库

    5.驴子探亲R1I中国舞蹈资源库

    驴子探亲由4人表演,一对丑角打扮的老公婆身上绑着用竹、纸裱制的"驴子",作骑驴状;老夫牵驴,后面跟着女儿和"憨女婿"。情节大致是老公婆因女儿婚事与亲家发生争吵,带着女儿等骑驴要到男方家评理。舞蹈表现了这一家4口人在路上的情景:活泼、诙谐,妙趣横生。"驴子探亲"最早在清末的民间社火"妆人"表演中已出现。R1I中国舞蹈资源库

    6.车鼓舞R1I中国舞蹈资源库

    "车鼓舞"的表演形式各地差异较大;有一车鼓公和一车鼓婆抬着一个用竹篾做的大鼓,作颠颤进退的对舞表演;有一老头打大鼓,两小生打小鼓,一车鼓公打铜锣,一车鼓婆打拍板的群舞表演,有车鼓公打大鼓,车鼓婆敲铜钲的队舞表演,有将大鼓置于架上,配以钟、锣、钹、大吹,二人扮丑、旦,执扇子的双人舞表演;有将鼓置轿亭上,二人扮老夫妻面对面抬鼓,一人居中司鼓的三人舞表演(也称"鼓亭公婆")等。动作大多吸收戏曲科步。音乐多采用民间小调,如。"车鼓调"、"四季歌"、"更鼓调"等。队舞阵容壮观,整齐划一,气氛热烈。近几年鲤城部分郊区从"车鼓舞"中的"车鼓婆"发展为"车鼓婆舞队",其舞步独特,别有韵味。R1I中国舞蹈资源库


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