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论文民间舞蹈绚丽多彩民族特色雅俗共赏
民间舞蹈绚丽多彩民族特色雅俗共赏
- 2013-09-11
深圳的民间舞蹈主要是反映动物类的民间舞蹈,如鱼灯舞、狮舞、麒麟舞、龙舞(布龙、纸龙和草龙)等。尤其是麒麟舞、狮舞最为突出。在深圳,基本上每个区至少有一支舞麒麟团队,有的区甚至有20支。最具传统的要数坂田“永胜堂”、大浪大船坑和观澜松元夏麒麟队,后队还曾分别在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出现过2名武举人和13名武秀才。舞麒麟在深圳客属地较普遍,而舞狮则在广府地区较多。
深圳的民间舞蹈主要是反映动物类的民间舞蹈,如鱼灯舞、狮舞、麒麟舞、龙舞(布龙、纸龙和草龙)等。尤其是麒麟舞、狮舞最为突出。在深圳,基本上每个区至少有一支舞麒麟团队,有的区甚至有20支。最具传统的要数坂田“永胜堂”、大浪大船坑和观澜松元夏麒麟队,后队还曾分别在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出现过2名武举人和13名武秀才。舞麒麟在深圳客属地较普遍,而舞狮则在广府地区较多。纸龙舞、草龙舞和鱼灯舞只有平湖、南澳及沙头角才有,实为不多见,且又独具一格。沙头角鱼灯舞起源于明末清初,是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沙栏吓村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舞蹈,流行于沙头角、盐田及香港新界的担水坑、岗下新村等地,成为逢年过节、拜神祭祖、喜庆丰收的必备节目,经过300多年历史沿袭,流传至今。沙头角鱼灯舞是广场男子群舞,专门在晚上由二十几个男子手举鱼灯表演。场上有4根龙柱和绕场蓝色水布,以仿海底世界。表演时不用灯光,观众利用龙柱和鱼灯里的蜡烛光芒,看到“海底”各种鱼类在舞蹈。
宝安狮舞主要是指深圳市宝安区福永、松岗、新安街道的醒狮舞。福永和新安的醒狮舞最大特点在于其高难度的舞狮技巧,而松岗狮舞则在于传统技艺。这几支醒狮舞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要按照传统的俗规,举行一个庄重的仪式,叫做“开光点睛”。仪式一般选择一个良辰吉日进行,天亮前结束,据说怕天亮后人起床开门遇到狮子路过,跟狮子“犯冲“。现场庄严肃穆,由一位法师主持执行“点睛”。法师抓起一只早已准备好的公鸡,挤出鸡冠血滴入旁边的朱砂盆,此时的醒狮匍匐在地,法师用朱砂红笔边“点睛”边念咒语,按照眼睛、额头、鼻、嘴、耳、腰身、后脚的顺序进行狮子“点睛”,只见朱砂红笔在法师手中飞舞,片刻功夫便完成狮子“点睛”。被“点睛”后的醒狮在地上蠕动,蓦然腾起,舞动它那美妙的身姿,行三拜九叩大礼,立即,全场欢腾,锣鼓声雷鸣,爆竹声大响。随后,被“点睛”的狮子迈动欢快的步伐来到村头榕树底下,采榕树叶子,即“采青”。“采青”之前,狮子的嘴巴要用红绳封好,用三尺红布扎住狮子角,称“封红挂角”。据说,因为狮子是兽,怕它吃人、咬东西,必须让它采青吃饱,这样就不会伤害人类和牲畜。“狮子”采青“时要肃静,不能发出声音,采完青后,狮子再行三拜九叩礼,此时锣鼓爆竹声再度响起,至此整个“开光”仪式结束。福永和新安醒狮的表演很有特点:首先狮头在表演时一般运用眼睛的闭合来表示形态以外,还充分利用了口型的张合,来表现狮子的喜、怒、哀、乐。同时,用其呼吸的配合来展示其形态的多姿多彩,还用颤抖来表示狮子被激怒时的情形,这和周边的醒狮截然不同。其次,通常以梅花桩设计三山五岳的跨度,每山间隔1.4米,表演时,狮头狮尾一一跨过,充分表现出其功底深厚精湛,动作难度非常之大。再次,配以桩、柱、钢线作为道具,以此象征崇山峻岭及铁索桥,每场比赛或表演都编排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来演绎。而松岗的传统七星狮舞则更具特色,它有着迥异于其他地区的传统舞技,那就是与蛇对舞。一条活生生的眼镜蛇,随着舞狮者掀开菜盆的一刹那,立即高吊起头,口吐着舌头,并与舞狮者对峙,数秒后,舞狮者开始围绕着眼镜蛇对舞起来。舞步完全是根据蛇头的转向来进行,忽而急步,忽而缓步,有时,急缓步相交。有时随着鼓点声音的强弱与蛇斗技,直到将蛇舞到精疲力竭,舞狮者趁蛇不备,一脚踩住蛇的头部,然后慢慢将蛇全部“吃掉”。整个过程,让人拍案叫绝。
麒麟舞是目前在深圳市各个社区最为普遍、最为活跃的一种民间舞蹈。麒麟舞分为头套和尾套。开始表演的时候,先奏响锣鼓镲,然后两位男青年先作揖,表示已经做好准备要开始表演舞麒麟,随后男青年接上麒麟,先左右摇晃一下戴上麒麟头,分别朝东西南北方向参拜,名为“拜四方”;接着用麒麟嘴巴“舔脚”;做完这个动作之后,麒麟头再左右慢慢摇摆,表现出很困的样子,名为“打瞌睡”。当头套表演完毕后,接着是表演尾套。两位舞麒麟的师傅接上麒麟后,舞动麒麟头,先向正前方参拜,随后依次由左至右,再向四方参拜;拜完之后,麒麟头慢慢低下,左右翻滚,慢慢起身,然后是走“四头门”,接下来表演“采青”,吃完青后,左右转圈,最后再拜四方。舞麒麟第一部分结束。
第二部分是武术表演。武术队一般由20到30个男性组成,配以锣、鼓、镲打击乐伴奏,武术表演包括拳术、打棍张、矛盾搏斗(翻藤遮)等。
发布我的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