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世界潮阳后溪英歌舞将参加第四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

潮阳后溪英歌舞将参加第四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

  • 2007-04-11
  • 舞蹈啦
  • 汕头都市报

继去年5月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潮阳英歌舞再传喜讯,其突出代表之一的潮阳棉北后溪英歌队顺利通过第四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初赛,将于近日赴京参加本月19日至28日的决赛。这是潮阳英歌舞首次参加全国

    继去年5月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潮阳英歌舞再传喜讯,其突出代表之一的潮阳棉北后溪英歌队顺利通过第四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初赛,将于近日赴京参加本月19日至28日的决赛。这是潮阳英歌舞首次参加全国性舞蹈大赛,并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民间舞蹈同台竞艺。届时,中央电视台将全程直播决赛和颁奖晚会实况。

    “梁山好汉”舞上央视

    28条汉子身着色彩斑斓的古装服饰,画着梁山泊好汉的戏剧脸谱,手执两柄木槌,踏着鼓点和槌点,在明快的节奏中跳跃前进。他们边舞边吼,虎虎生威,且在舞动过程中不断地变换着队型,组合成“天罡图”、“满天星”、“双金线”、“众星捧月”、“打中街”、“双龙吐瑞”等图形,变换自如,动作豪放,阳刚威武。这就是记者4月8日在潮阳后溪英歌队赴京比赛排练现场看到的情景。据介绍,本次参加第四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的潮阳英歌舞成员,是从潮阳中(快)板英歌的突出代表队之一潮阳棉北后溪英歌队中挑选出来的,除了10名打击乐队员外,28名舞蹈演员个个都是英歌舞高手。这支队伍在保持英歌舞原有的特点和乡土气息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结合武术的套路,演变出自己独特的风格,备受瞩目。

    “工农兵学商”荟萃英歌队

    后溪英歌队是一支由民间自发组织的队伍,用队长林松的话说,是荟萃了“工农兵学商各色人等”,走到一起,完全是出于对“英歌舞”这一文化遗产的热爱。后溪英歌队组建由来已久,最鼎盛时代是上世纪90年代,队员阵容多达108人,正好是“梁山泊好汉”的人数。队员原来多数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后来多数外出打工或经商,每次演出,则放下工作甚至放弃生意,从全国各地赶回家乡,聚在一起排练。连年来,他们活跃在潮汕大地,并多次参加省市民俗文化游行和各种文艺表演,先后在第九届国际潮团联谊会开幕式、第四届国际民间艺术节、澳门回归庆典、广东省第十一届运动会闭幕式、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岭南民间艺术汇演、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闭幕式上亮相,广获好评,成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特色表演队伍。

    “传帮带”传承文化遗产

    潮阳英歌舞源远流长,是富有潮汕特色的男子舞蹈,有专家称其为“中国民间舞蹈之根”、“中国民族舞蹈之精华”。这一舞蹈主要依附于民俗活动而传承,传承形式也是“老带新”、“师传徒”、“父带子”,正是靠一代代的“传帮带”,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才得以流传至今并发扬光大,像后溪英歌队的队长林松就是这样三代相传。今年60岁的林松告诉记者,他的父亲早年就是英歌队的“头槌”(主干队员,起着领队作用),林松从小耳濡目染,9岁就开始痴迷英歌舞。他年轻时入伍,退役之后重拾旧好,先后担任后溪英歌队副队长、队长。目前,他的儿子也是队员。

    叫板“中国大秧歌”

    据了解,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CCTV电视舞蹈大赛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本届大赛将突出群众参与特色,除中国民族民间舞、芭蕾舞、国际标准舞等舞蹈种类外,还增设了街舞、群众创作舞蹈和群众大秧歌等专场比赛。大赛分初赛、决赛两个阶段,初赛以寄送录像带、音像光盘的方式进行,经初赛遴选出的演员将于本月19日至28日到北京参加现场直播的决赛。潮阳英歌舞目前已顺利通过初赛,将以“原生态”的形式参加“中国大秧歌”专场决赛,与来自东北的大秧歌、山东的鼓子舞、北京的太平鼓等优秀民间舞蹈同台竞艺。

    目前,赴京前的排练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北京舞蹈学院的杨纳老师专程从北京来到潮阳担任潮阳英歌队的艺术指导,杨老师称,他是第一次现场观摩英歌舞的表演,他被英歌舞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阳刚磅礴的气势深深震撼了,更让他深深感动的是队员们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和团结协作精神。他相信,潮阳英歌舞一定会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全国观众,并以此展现汕头人民的风采。


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