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世界解读辽芭获CCTV舞蹈大赛“三连冠”现象
解读辽芭获CCTV舞蹈大赛“三连冠”现象
- 2007-05-15
- 舞蹈啦
- 辽宁日报
北国网讯 在不久前结束的第四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中,辽宁芭蕾舞团男演员郑宇荣获芭蕾组金奖。至此,该团已连续三年夺得CCTV电视舞蹈大赛芭蕾组冠军。据了解,该项赛事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舞种最多、参赛选手最广
北国网讯 在不久前结束的第四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中,辽宁芭蕾舞团男演员郑宇荣获芭蕾组金奖。至此,该团已连续三年夺得CCTV电视舞蹈大赛芭蕾组冠军。据了解,该项赛事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舞种最多、参赛选手最广泛的舞蹈比赛。辽宁芭蕾舞团勇夺“三连冠”的现象已引起舞蹈界广泛关注。著名舞蹈评论家欧建平认为,辽宁芭蕾舞团堪称中国“男子芭蕾冠军团队”,迄今为止,该团培养的众多演员已在欧洲、美洲、亚洲的多个重大芭蕾赛事中荣获金奖。该团演员吕萌更是摘取了二十年来无人问津的国际顶级芭蕾赛事——— 瓦尔纳国际芭蕾舞比赛最高奖,因此,把辽宁芭蕾舞团称作“芭蕾明星的摇篮”并不为过。据欧建平透露,我国男子芭蕾训练基地有望设在辽宁芭蕾舞团。
回首辽芭“三连冠”历程,在第二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中,辽芭演员吕萌以《唐·吉诃德》、《胡桃夹子》技惊四座,其出众的艺术表现力征服了所有评委,顺利摘取芭蕾组桂冠;在第三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中,辽芭演员焦洋凭借臻于完美的技术技巧再次夺冠,他的参赛作品是《唐·吉诃德》与《迪安娜》;在本届电视舞蹈大赛中,郑宇以古典芭蕾《海盗》以及现代芭蕾《忆》展示出非凡的芭蕾技巧与艺术感染力,为辽芭第三次捧回“金牌”。欧建平、肖淑华等专家这样评价这三位 “芭蕾冠军”:吕萌是一位素质全面的舞蹈演员,是当代中国芭坛当之无愧的“芭蕾王子”;焦洋则是三位“芭蕾冠军”中技术技巧实力最强的一位,享有“空中飞人”之美誉;郑宇是一位潜力巨大的年轻演员,其艺术风格介于吕萌和焦洋之间,兼具吕萌的飘逸与焦洋的刚劲。“不同的风格,一样的魅力”是舞蹈家与舞蹈评论家对辽芭男演员的一致评价。
吕萌、焦洋、郑宇连续获得CCTV电视舞蹈大赛冠军并非偶然,此前,他们均已在国际舞蹈大赛中摘金夺银。吕萌、焦洋早已享誉国际芭坛,两人还曾双双应邀在国际芭蕾艺术殿堂——— 巴黎歌剧院参加《国际芭蕾明星汇演》。曾拿下5个国内外舞蹈大赛银奖的郑宇,今年又得了两个金奖。距离荣获维也纳国际舞蹈大赛芭蕾组冠军仅仅10天,郑宇一举夺得CCTV电视舞蹈大赛芭蕾组金奖。也就是说,郑宇在10天内获得两个舞蹈大赛冠军。如此骄人的成绩,不仅引来令人艳羡的目光,更令业内人士再次聚焦辽宁芭蕾舞团。大家试图探讨为什么辽芭能够培养出这么多优秀的男演员?“三连冠”现象背后是怎样的人才培养机制?
“三连冠”现象固然与辽芭演员们的刻苦努力以及良好的自身条件分不开。记者曾多次前往辽芭排练场采访,对芭蕾演员的甘苦深有体会。吕萌、焦洋、郑宇三位获奖演员在接受采访时,都谈到了芭蕾演员是又苦又累的职业,甚至是单调、枯燥的。可是他们明知如此,却谁都没有放弃。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心中有梦想,有自己的梦想,也有父母的梦想,那是一个个绚烂的艺术之梦。通过采访,记者深切地感到,这些年轻的舞者心中承载着太多的梦想与责任。
曾在辽宁芭蕾舞团进行过调研的舞蹈评论家欧建平认为,“三连冠”现象与辽芭实施切实有效的人才培养战略密切相关。辽宁芭蕾舞团团长王训益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多年来,该团一直致力于建立与完善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其中包括现有人才的培养与后备人才的储备。多年来,辽芭以团带校也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从目前来看,辽芭的人才梯队建设成效显著,吕萌、焦洋、肖源源、刘爽、宋爽、乔巍、赵媛、郑宇、冯迪、王韵等一批优秀青年演员先后脱颖而出。应该说,辽芭目前能够代表我国男子芭蕾的最高水平。王训益介绍说,辽芭本着“走出去演出,请进来专家”的原则,每年都邀请来自法国、俄罗斯等芭蕾艺术故乡的外籍专家对学员进行培训,对演员进行指导。辽芭还利用出国演出的机会,与国际著名芭蕾艺术院团展开深入的艺术交流。近年来,辽宁芭蕾舞团积极参与对外文化交流活动,迄今为止,该团已经与俄罗斯、法国、德国、美国、意大利、荷兰、英国等十几个国家开展艺术合作与交流。其中,跨国合作的 《吉赛尔》、《末代皇帝》、《牡丹仙子》等大型芭蕾舞剧备受好评。此外,辽芭还通过全国巡演、参加国内外舞蹈大赛等方式,给年轻演员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因此,辽芭的演员通常具有比较开阔的舞蹈艺术视野,从而为他们走向艺术巅峰提供了可能性。演员吕萌对记者说:“对于完成难度较大的技术技巧,很多演员都觉得是一种负担。可是对辽芭演员来说,这并不是难事,因为我们已经超越了那个阶段。”
王训益认为,杰出人才与优秀剧目始终是艺术院团腾飞的双翼。他强调说,当代芭蕾人才应该是复合型人才,不仅能跳好芭蕾舞,对其他舞种以及姊妹艺术都应触类旁通。复合型人才还应该具备综合文化素质与创新能力。据了解,辽芭演员在业余时间经常观摩国内外著名舞蹈团的演出录像带,而对于自己正在排演的舞剧,演员们通常在排练之余都会认真研读舞剧原著。王训益说:“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在排演民族芭蕾舞剧《二泉映月》的过程中,辽芭始终鼓励、引导演员将芭蕾与中国古典舞、民族舞相融合,努力探索东西方舞蹈文化的交汇与融合。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创新是一种对文化意蕴、思想内涵的深入挖掘以及富于魅力的艺术表达。舞蹈评论家欧建平对记者说:“辽芭总是鼓励演员通过芭蕾艺术,探求有限的形体去表现无限的精神世界。”
回首辽芭“三连冠”历程,在第二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中,辽芭演员吕萌以《唐·吉诃德》、《胡桃夹子》技惊四座,其出众的艺术表现力征服了所有评委,顺利摘取芭蕾组桂冠;在第三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中,辽芭演员焦洋凭借臻于完美的技术技巧再次夺冠,他的参赛作品是《唐·吉诃德》与《迪安娜》;在本届电视舞蹈大赛中,郑宇以古典芭蕾《海盗》以及现代芭蕾《忆》展示出非凡的芭蕾技巧与艺术感染力,为辽芭第三次捧回“金牌”。欧建平、肖淑华等专家这样评价这三位 “芭蕾冠军”:吕萌是一位素质全面的舞蹈演员,是当代中国芭坛当之无愧的“芭蕾王子”;焦洋则是三位“芭蕾冠军”中技术技巧实力最强的一位,享有“空中飞人”之美誉;郑宇是一位潜力巨大的年轻演员,其艺术风格介于吕萌和焦洋之间,兼具吕萌的飘逸与焦洋的刚劲。“不同的风格,一样的魅力”是舞蹈家与舞蹈评论家对辽芭男演员的一致评价。
吕萌、焦洋、郑宇连续获得CCTV电视舞蹈大赛冠军并非偶然,此前,他们均已在国际舞蹈大赛中摘金夺银。吕萌、焦洋早已享誉国际芭坛,两人还曾双双应邀在国际芭蕾艺术殿堂——— 巴黎歌剧院参加《国际芭蕾明星汇演》。曾拿下5个国内外舞蹈大赛银奖的郑宇,今年又得了两个金奖。距离荣获维也纳国际舞蹈大赛芭蕾组冠军仅仅10天,郑宇一举夺得CCTV电视舞蹈大赛芭蕾组金奖。也就是说,郑宇在10天内获得两个舞蹈大赛冠军。如此骄人的成绩,不仅引来令人艳羡的目光,更令业内人士再次聚焦辽宁芭蕾舞团。大家试图探讨为什么辽芭能够培养出这么多优秀的男演员?“三连冠”现象背后是怎样的人才培养机制?
“三连冠”现象固然与辽芭演员们的刻苦努力以及良好的自身条件分不开。记者曾多次前往辽芭排练场采访,对芭蕾演员的甘苦深有体会。吕萌、焦洋、郑宇三位获奖演员在接受采访时,都谈到了芭蕾演员是又苦又累的职业,甚至是单调、枯燥的。可是他们明知如此,却谁都没有放弃。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心中有梦想,有自己的梦想,也有父母的梦想,那是一个个绚烂的艺术之梦。通过采访,记者深切地感到,这些年轻的舞者心中承载着太多的梦想与责任。
曾在辽宁芭蕾舞团进行过调研的舞蹈评论家欧建平认为,“三连冠”现象与辽芭实施切实有效的人才培养战略密切相关。辽宁芭蕾舞团团长王训益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多年来,该团一直致力于建立与完善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其中包括现有人才的培养与后备人才的储备。多年来,辽芭以团带校也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从目前来看,辽芭的人才梯队建设成效显著,吕萌、焦洋、肖源源、刘爽、宋爽、乔巍、赵媛、郑宇、冯迪、王韵等一批优秀青年演员先后脱颖而出。应该说,辽芭目前能够代表我国男子芭蕾的最高水平。王训益介绍说,辽芭本着“走出去演出,请进来专家”的原则,每年都邀请来自法国、俄罗斯等芭蕾艺术故乡的外籍专家对学员进行培训,对演员进行指导。辽芭还利用出国演出的机会,与国际著名芭蕾艺术院团展开深入的艺术交流。近年来,辽宁芭蕾舞团积极参与对外文化交流活动,迄今为止,该团已经与俄罗斯、法国、德国、美国、意大利、荷兰、英国等十几个国家开展艺术合作与交流。其中,跨国合作的 《吉赛尔》、《末代皇帝》、《牡丹仙子》等大型芭蕾舞剧备受好评。此外,辽芭还通过全国巡演、参加国内外舞蹈大赛等方式,给年轻演员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因此,辽芭的演员通常具有比较开阔的舞蹈艺术视野,从而为他们走向艺术巅峰提供了可能性。演员吕萌对记者说:“对于完成难度较大的技术技巧,很多演员都觉得是一种负担。可是对辽芭演员来说,这并不是难事,因为我们已经超越了那个阶段。”
王训益认为,杰出人才与优秀剧目始终是艺术院团腾飞的双翼。他强调说,当代芭蕾人才应该是复合型人才,不仅能跳好芭蕾舞,对其他舞种以及姊妹艺术都应触类旁通。复合型人才还应该具备综合文化素质与创新能力。据了解,辽芭演员在业余时间经常观摩国内外著名舞蹈团的演出录像带,而对于自己正在排演的舞剧,演员们通常在排练之余都会认真研读舞剧原著。王训益说:“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在排演民族芭蕾舞剧《二泉映月》的过程中,辽芭始终鼓励、引导演员将芭蕾与中国古典舞、民族舞相融合,努力探索东西方舞蹈文化的交汇与融合。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创新是一种对文化意蕴、思想内涵的深入挖掘以及富于魅力的艺术表达。舞蹈评论家欧建平对记者说:“辽芭总是鼓励演员通过芭蕾艺术,探求有限的形体去表现无限的精神世界。”
发布我的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