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世界舞至癫狂 邂逅“舞蹈之神”

舞至癫狂 邂逅“舞蹈之神”

  • 2012-01-15
  • 舞蹈啦
  • 早报

汉堡芭蕾舞团将在上海大剧院上演《尼金斯基》  舞至癫狂 邂逅“舞蹈之神”芭蕾舞剧《尼金斯基》剧照,该剧由汉堡芭蕾舞团艺术总监诺伊梅尔创作于2000年,纪念尼金斯基这位波兰裔俄罗斯舞蹈家逝世50年。尼金斯基

    汉堡芭蕾舞团将在上海大剧院上演《尼金斯基》

  舞至癫狂 邂逅“舞蹈之神”

芭蕾舞剧《尼金斯基》剧照,该剧由汉堡芭蕾舞团艺术总监诺伊梅尔创作于2000年,纪念尼金斯基这位波兰裔俄罗斯舞蹈家逝世50年。

尼金斯基在其代表作《牧神午后》中的扮相。

  早报记者 周云

  瓦斯拉夫·尼金斯基,现代最杰出的舞者之一,他打破因循已久的古典芭蕾模式、推翻了古典芭蕾的美学,被西方奉为“舞蹈之神”。

  时隔12年,德国四大舞团之一、拥有320多年历史的汉堡芭蕾舞团将于2月10日、11日在上海大剧院上演两场芭蕾舞剧《尼金斯基》。这是汉堡芭蕾舞团艺术总监约翰·诺伊梅尔根据天才舞者尼金斯基生平改编的同名芭蕾作品。2月4日下午,上海芭蕾舞团国家一级演员吴洁将以讲座《舞至癫狂——邂逅尼金斯基》来讲述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舞蹈家的传奇一生。

  摒弃技巧着重人性描摹

  尼金斯基1889年12月17日生于俄罗斯基辅,基辅舞校毕业后出道,其舞蹈天才令其在1911年至1919年的十年间风靡欧美。其间他与匈牙利女舞者罗慕拉结婚,与恩师决裂,经历婚姻风波,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战俘。人生的最后30年中,他常入精神病院,1950年在伦敦逝世。他的传记作者概括他的一生:10年童年,10年学艺,10年光芒万丈的演出,30年黯然凋零。

  他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观”的男舞者——人们认为他是芭蕾史上跳得最高的人,能在空中击腿十二次之多(一般是两到三次)。在20岁出头的年纪,他已经是《天方夜谭》里的金奴、午后发情的“牧神”、《狂欢节》里灵猫似的小丑、无法挣脱被命运操控的“彼得鲁什卡”、柔软如花瓣的“玫瑰精灵”……他所编导并表演的《牧神午后》、《春之祭》由于打破芭蕾传统动作规范,并在舞台上描绘两性行为,曾引起巨大争议。但实际上他对扩大芭蕾动作语汇,增加塑造形象的表情手段作了有益的贡献,引领了20世纪中叶现代芭蕾时代的到来。

  汉堡芭蕾舞团的艺术总监约翰·诺伊梅尔是芭蕾界出了名的尼金斯基迷,他收藏所有与尼金斯基有关的东西,几乎能够开办一所博物馆。诺伊梅尔表示:“尼金斯基的性格和命运驱使我从中获得灵感,而去创作表达。”

  诺伊梅尔坦言:“我认为独一无二的是人性,它促使我去思考去表演。”这种摒弃古典芭蕾纯技巧性的展示,而着重人性描摹的编舞风格直接造就了诺伊梅尔典型的“戏剧芭蕾”编舞风格。

  刻画天才与家庭的关系

  芭蕾舞剧《尼金斯基》从1919年1月19日下午5时的瑞士圣莫里茨小城萨福莱塔旅馆舞厅开始讲起。尼金斯基人生中最后一次公开演出在这个旅馆里举行,他称之为“与上帝的婚礼”。

  接下来,该剧编导诺伊梅尔力图将尼金斯基的一生呈现出来:在俄罗斯芭蕾舞团经历的辉煌,创新舞蹈语言编排的《游戏》和《蒂尔的恶作剧》激起千层浪,《春之祭》首演的轩然大波……尼金斯基迷乱的回忆里,有舞台上的吉光片羽,也穿插着狼狈不堪的感情、盲目又糟糕的婚姻以及颠簸的波西米亚生活。

  在舞剧中,配以柯萨科夫、肖斯塔科维奇以及肖邦等作曲家的音乐,尼金斯基生命中的重要人物一一出现:引领他走向辉煌的监制兼恋人佳吉列夫,日后也成为编舞的姐姐,同样受过舞蹈训练却从童年起便有疯狂病兆的哥哥,与父亲托马斯同为子女启蒙老师的舞蹈家母亲,身着一袭红装的尼金斯基妻子等等。在与他们的“共舞”中,尼金斯基天才的辉煌以及疯狂的内心世界也得到呈现。

  诺伊梅尔坦言在构思这部作品时,不无忧虑:“要通过舞蹈礼赞一段舞蹈传奇并不容易。”诺伊梅尔明白,尼金斯基最后疯掉并不是因为男女情感的纠葛或窘迫生活的压力,“对他这样腼腆而自闭的天才而言,生活在世俗的规则里,内心被激情、直觉和非理性支配,能感知,却难以表述才是最大的折磨。”


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