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世界中国经典舞剧《丝路花雨》:舞不尽的精彩

中国经典舞剧《丝路花雨》:舞不尽的精彩

  • 2012-01-11
  • 舞蹈啦
  • 甘肃日报

省歌舞剧院在海南首次采用LED屏做背景,成功演出舞剧《丝路花雨》。记者 曹义成 摄     带着赴美成功演出的余温,2011年12月30日晚,中国经典舞剧《丝路花雨》受邀来到海南岛,给正在万宁市兴隆度假村举行的第十



省歌舞剧院在海南首次采用LED屏做背景,成功演出舞剧《丝路花雨》。记者 曹义成 摄

  

  带着赴美成功演出的余温,2011年12月30日晚,中国经典舞剧《丝路花雨》受邀来到海南岛,给正在万宁市兴隆度假村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海南岛欢乐节增添了新的欢乐。

  在世界和中国舞台上2000多次留下良好印记的舞剧《丝路花雨》,第一次登上有着南国风情的海南岛舞台,剧组全体演职人员兴奋不已。从大洋彼岸的世界艺术殿堂,到中国海上古丝绸之路的舞台,舞剧《丝路花雨》用同一套演出阵容,向世界和中国观众讲述三危山下那久远的故事……

  舞进美国国家大剧院

  早在1982年9月,舞剧《丝路花雨》剧组应邀走进意大利米兰斯卡拉大剧院,作为中国第一个进入世界最高艺术殿堂的演出团体,演出6场,令热情的意大利观众欢呼雀跃。当年的演出盛况以及获得的荣誉,至今仍在国际上传为佳话。

  时隔近30年之后,新版《丝路花雨》又一次登上著名的美国国家大剧院“肯尼迪艺术中心”艾森豪威尔剧院,来自中国的卓越舞者为美国观众献上了一份独具中国特色的艺术盛宴。挑剔的美国观众,最终被辉煌灿烂的中国文化、令人惊艳的敦煌艺术和《丝路花雨》的感人故事、中国演员的优美舞姿所打动。全剧结束时,全场起立,带有节奏的掌声一浪高过一浪,谢幕长达10次之多。

  一路陪同的美方人士拜蒂女士激动地说:“你们是中国文化和世界友好文化的传播者,感谢你们将精美的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民的友谊带到了美国各地!”离别时,她特意送给演职人员每人一包花种,期望中美友谊之花在两国人民心中盛开、永不凋谢!

  来自海南岛的喝彩声

  岁末年关的兰州,已是天寒地冻;此时的海南岛,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正在享受椰风细雨的惬意。万隆,是海南万宁市所辖的一个小镇,被当地人称为“华侨镇”,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10天之前还在大洋彼岸演出的中国经典舞剧《丝路花雨》,在万隆人心目中是不折不扣的中国文艺界“明星剧目”。

  新落成的剧场,当晚座无虚席。悠扬的古道驼铃声,在剧场上空飞扬。巨大的LED电子屏上,宏大的莫高窟经变图画面,将观众引进了久远的唐朝。英娘出现、神笔张出现、波斯商人伊努斯出现,剧中的主角们,像往常一样,用他们优美的舞姿,演绎着一段亘古佳话。

  高端艺术的演绎,不分国界,也不分地域。两个小时的演出,热烈的喝彩和掌声此起彼伏。

  “中国经典舞剧《丝路花雨》助阵第十二届海南岛欢乐节,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们的节会档次。”欢乐节组委会一位官员如是说。

  “正在飞速发展的海南,需要高雅艺术;更可贵的是,此次演出又拉近了海上、陆上古丝绸之路沿线人民的友谊。”海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萍说。

  从变革中尝到了甜头

  海南岛之行虽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但事实上,甘肃省歌舞剧院和《丝路花雨》剧组却为此次演出捏了一把汗。

  美国演出归来5天后,剧组接到了海南岛演出的“订单”。与以往不同的是,剧组没有提前考察演出剧场。从接到演出通知到正式登台,只有短短几天时间。带着20多道布景、70多个电脑灯和大量演出道具,演职人员来不及休整,27日就踏上了南下的征程。

  到剧场装台时,剧组“傻眼”了:剧场舞台是按娱乐演出而设计的,没有悬挂布景的吊杆,舞台中央只有一处巨大的LED电子屏,射灯位置与舞剧演出需求有很大差距,而且舞台宽度超过36米。所有这一切,给正常演出带来挑战。

  有条件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是省歌舞剧院给剧组下的“军令状”。接下来的每一分钟,都是对剧组的智慧和应急能力的一次考验。他们跑遍了兴隆镇周边,买光了当地的黑布,临时做成几道侧幕,根据台面环境,一次次走台、灯光合成。为满足剧情需要,从兰州发回背景图片,紧急测试电子屏背景图。所有这一切,在演出正式开始前一个多小时才完成。

  尝试LED屏做背景画面的演出,收到了奇效。特别是第一幕中英娘在集市上的一段舞姿和第四幕中神笔张的一段梦幻场景,利用多变的电子屏画面,不但丰富了剧情,还增加了美感。

  此次演出,剧组有了更大的收获:没有传统布景,演出照样精彩。用省歌舞剧院院长陆金龙的话说,海南岛之行,拓展了《丝路花雨》的演出空间,新的尝试将使舞剧《丝路花雨》在广场、体育馆的演出变成可能,剧组的文化产业化之路也将变得更加广阔。(记者 李满福)


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