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世界《卡门》《阿莱城的姑娘》致敬大师:别样的芭蕾

《卡门》《阿莱城的姑娘》致敬大师:别样的芭蕾

  • 2012-02-23
  • 舞蹈啦
  • 人民日报

  图为《阿莱城的姑娘》剧照。人民图片  国家大剧院的这场演出有些特别。大幕开启,最先呈现的不是舞者,而是一部短片——中央芭蕾舞团的几代舞者,追忆与已逝法国芭蕾大师罗兰·佩蒂的绵长情谊。伴随讲述,一位

  图为《阿莱城的姑娘》剧照。人民图片

  国家大剧院的这场演出有些特别。大幕开启,最先呈现的不是舞者,而是一部短片——中央芭蕾舞团的几代舞者,追忆与已逝法国芭蕾大师罗兰·佩蒂的绵长情谊。伴随讲述,一位理着光头、笑容可掬的芭蕾长者穿越时空而来,一下子“扎”进我的心里。

  中芭与罗兰·佩蒂合作过四部作品——《卡门》、《阿莱城的姑娘》、《年轻人与死亡》、《摇滚芭蕾》。作为向罗兰·佩蒂的致敬演出,中芭捧出双方首次合作并首演于2005年、赢得中国观众赞誉的《卡门》和《阿莱城的姑娘》。两部作品同为罗兰·佩蒂的早期成名作,皆以爱情与死亡为主题,融汇了文学、音乐与绘画的“三重经典”。文学大师梅里美和都德的经典文本,让故事骨肉丰盈;作曲大师乔治·比才的经典音乐,让情节扣人心弦;绘画大师毕加索和梵高的经典画作,让舞台形神兼备。这“三重经典”在罗兰·佩蒂的大胆剪裁与重构之下,铸成别样的芭蕾,韵味悠长,令人沉醉。

  这一夜,赢得最热烈掌声的当属《卡门》。60多年来在世界各地轮番上演5000余场次的《卡门》,其热烈奔放的气质和出人意料的编排曾将无数观众俘获。熟悉的旋律响起时,毕加索的巨幅画作自上而下垂落在舞台前方。或深或浅的黑色衬托之下,黑、白、红的色块和抽象的线条勾勒出人类善变的面孔,为即将上演的这出悲剧点染一片底色。少了弗拉明戈的标志性大红裙,在足尖上起舞的卡门,洒脱、多情、妖艳,既可恨又让人心疼。这种复杂的情感,完全由舞者的肢体语言所牵引。卡门那硬朗又不失魅惑的舞步,唐·何塞那混合高傲与卑微的舞步,二人的情感角力和纠葛……几乎每一次出场,舞者的气势都足以点燃剧场的空气。吸烟、偷窃和打斗等生活动作都被融入芭蕾舞步之中,这些大胆的编排无疑强化了芭蕾语言的大众性和感染力。

  最精彩的部分在最后一幕,爱恨交织的唐·何塞与卡门在喧闹的斗牛场边激烈对峙,舞台灯光将两人的背影投射在背景幕布上。全场瞬间寂静下来,唯有渐趋渐紧、心跳声一般的定音鼓,营造着紧张到令人窒息的氛围。台前,刚烈的卡门连续踢向唐·何塞,由爱生恨的唐·何塞以响亮的耳光回应……后方的幕布上,两对高大的投影狰狞着、撕扯着、扭打着,仇恨的火焰升腾而起,像极了开场毕加索的画作。直至唐·何塞的匕首刺进卡门,喧闹的人声和音乐再次将苍白的唐·何塞淹没。

  如果把《卡门》比作一簇烈火,《阿莱城的姑娘》便近乎一汪清潭。《卡门》的激情,刹那间就要把剧场燃尽;而《阿莱城的姑娘》的韵味,则要你慢慢品、细思量。

  《阿》全剧的两个布景令人瞩目,一是梵高的画作,一是男主角弗莱德里的命运归宿——窗口。梵高画笔之下,金灿灿的太阳,翻滚的麦浪,映衬出《阿》剧空灵的意境。弗莱德里的爱情在与青梅竹马的维福特喜结连理之前“出逃”。所有心思都在阿莱城姑娘身上的弗,顾不上未婚妻的执着挽留,满眼都是阿莱城姑娘与人跳舞的景象,妒火焚心。在情与理的撕扯之下,漆黑的洞房之夜,弗最终跃出窗外,以毁灭的方式求得情感的自由。《阿》剧的空灵,不仅表现在布景和叙事的简洁,舞者干净简洁的舞步,赋予全剧情感的张力。与《卡门》性格鲜明的舞群不同,《阿》的舞群,以模糊的身份,统一的模样和姿态,指代世俗的力量。这些富于意向性的编排,无疑需要观众的参与创作,也对观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无论是激情外露的《卡门》,还是含蓄内敛的《阿莱城的姑娘》,两部经典之作或许可以代表人们怀念罗兰·佩蒂的理由——他天才地将文学、音乐、舞蹈和绘画完美融合,在找寻韵律、节奏、形式与色彩的和谐、统一中,告诉人们:原来,芭蕾可以有另一种美!


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