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世界当代舞《觉》在沪演出 关注“信仰”与“追问”
当代舞《觉》在沪演出 关注“信仰”与“追问”
- 2012-05-04
- 舞蹈啦
当代舞《觉》 5月3日,由青年编导史晶歆编舞的当代舞作品《觉》,受邀作为“第二十九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舞蹈演出项目,在中国福利会少年宫进行了首场演出。这台当代舞专场,是史晶歆从纽约访学回国后创作
当代舞《觉》
5月3日,由青年编导史晶歆编舞的当代舞作品《觉》,受邀作为“第二十九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舞蹈演出项目,在中国福利会少年宫进行了首场演出。这台当代舞专场,是史晶歆从纽约访学回国后创作的融会中西文化艺术思考的演出,由《NOTHING IS REAL》和《霞谐帛瓦:觉、白、梵》两部分组合而成。今明两晚,《觉》还将同场进行两场演出。
《NOTHING IS REAL》开篇是十名上戏舞者将鞋子脱下放置于舞台一侧,而后在反复的“我是谁”、“我在哪里”等台词的裹缚中,身穿黑、白、红三色棉质服,抽搐摇晃身体,影子跟随着在幕布上妖娆挥舞,像是一幅拼贴碎裂的抽象画,给人强烈而又直接的遁入幻境之感。舞者借“我是谁”等问题对生命本质进行了痛苦的追问和呐喊,但稍有羞涩懵懂之感。编导史晶歆对他们的要求是,“声音要响,但不是喊;身体要紧,有控制力。”作品里舞者从开始的脱鞋、脱衣到最后穿衣、穿鞋的过程,可视为一种对生命意义不信任的怀疑到回归信仰和幸福的过程。
《霞谐帛瓦:觉、白、梵》中,史晶歆模仿西藏僧侣惯常做出的朝圣动作,在作品里手握佛珠不停地做着横切和拍打的动作。身穿红、黑、白三色系服装的三位舞者,代表了作品里所呈现生命的“觉、白、梵”三个不同阶段的变化。西藏面具在作品中象征着纯洁的精神信仰,舞者对其有一个拥抱、怀疑再到回归信仰的过程。作品里大量的俯身动作及地面动作,让人感受到舞者意图靠近地面的身体冲动。而舞者如此亲近地想要靠近地面,不是为了躺下休息,而是为了寻求最放松的身体状态。史晶歆一步步将舞者幻化成两个,再幻化成三个,在对“佛”和“信仰”的感悟中,逐渐分化出三个快活肉身一起翩然起舞。
当代舞更关注定义当下
东方早报:为什么将《觉》定义为当代舞而不是现代舞,在你看来,这两者有什么区别?
史晶歆:将《觉》定义为当代舞,首先是因为我的文化根源是当代舞,而我的身体也是文化的一种载体,毕竟,艺术作品的生产与定位,离不开创作主体的艺术背景与创作意识。我出身中国舞编导,学习的舞蹈语言基础是古典舞和民间舞,而后于2005-2006年赴巴黎学习当代舞编创,师从法国编舞大师苏珊
发布我的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