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世界宜昌一群年过半百的舞者演绎足尖上的夕阳红
宜昌一群年过半百的舞者演绎足尖上的夕阳红
- 2013-02-21
- 舞蹈啦
通讯员 杨少文 摄 在宜昌,有一群年过半百的舞者。她们中最年长者60岁,年龄最小者42岁。 她们十几年如一日,用足尖书写对艺术与生活的热爱,为芭蕾舞艺术赋予了新的内涵与生命。 她们是一群有故事的人,每
通讯员 杨少文 摄
在宜昌,有一群年过半百的舞者。她们中最年长者60岁,年龄最小者42岁。
她们十几年如一日,用足尖书写对艺术与生活的热爱,为芭蕾舞艺术赋予了新的内涵与生命。
她们是一群有故事的人,每个人的经历都可以品读成书,她们用年轮画出了最耀眼的夕阳红!
刹那芳华著精彩
1月1日,雨夹雪,室外气温1摄氏度。
宜昌市图书馆二楼的艺术厅灯火通明。“舞动宜昌”宜昌市第六届舞蹈大赛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
尽管已经不是第一次登台表演,正在候场的舞蹈老师陈爱平看着跃跃欲试的队员们,心里仍暗捏一把汗。这种中西结合的芭蕾观众们是否会喜欢?刘晶的脚受伤打了封闭,能支撑到最后吗?
14时30分,随着一阵悠扬的江南弦乐响起,一群身着阔袖收腰绸衫,手执油纸伞的女子鱼贯而出。以为又是一场普通的民族舞表演,突然,随着旋律一转,绿衫女子们起足而立,仿佛点水的蜻蜓轻快起舞。跳跃、画圈、飞腾、旋转,时而婀娜婉转,时而优雅凌厉,每一个动作都行云般轻快流畅,一气呵成。
“要知道,这群跳芭蕾的舞者,平均年龄近50岁。”被这亦真亦幻、中西合璧的芭蕾舞表演震慑的观众在听到主持人介绍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如潮的欢呼中,这群舞者带着一丝羞赧,迈着优雅的舞步款款谢幕。
望着她们欢快归来的身影,陈爱平的思绪一时间有些飘忽,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少女般的青葱时光。回首那些一起同甘共苦的岁月,就像一幅幅印画被镌刻在心里,深刻而清晰。
作为带领她们步入舞蹈这个神圣殿堂的启蒙老师,陈爱平欣慰地看到,这样一群年过半百的舞者,竟能够真的实现自己的梦想,用足尖演绎出夕阳岁月里的别样精彩。
足尖锋从磨砺出
13年前,在市歌舞艺术团工作的陈爱平利用空闲时间,开办成人业余舞蹈培训班。那时的舞蹈班,成员不多,都是一些年过中旬、已经或即将退休的女性,跳的是操作性相对简单的民族舞。然而,不知道从哪天起,有成员向她提建议:“陈老师,教我们跳芭蕾吧,有气质,又好看。”
提议最初让陈爱平哑然失笑。作为一个资深的舞者,她深知芭蕾舞气质与好看的光鲜背后所付出的艰巨代价。这种舞蹈的要领在于调动全身的肌肉和骨骼,使身体时时处于一种提升的状态,一旦松懈便美感全无。如果掌握不好技巧,身体随时会面临受伤的威胁。然而对于一群年过半百、毫无舞蹈基础的学生而言,技巧谈何容易?
当现实与理想碰撞时,困难总是来得措手不及。芭蕾基本功训练是枯燥的、无味的。压腿、踢腿,下腰,盘腿压胯……一系列的动作下来,队员们的练功服都能拧出水来。不到一个月的功夫,队员们全军覆没,集体“挂彩”。有的人为了练习立足尖,鞋袜顶破了数双;还有的人,十个脚指甲盖齐刷刷脱落,疼痛钻心。
但每当音乐响起,她们瞬间精神抖擞,似乎忘记了疼痛。脚扭伤了,打了封闭接着练;身上淤青了,涂上药膏接着练;指甲脱落了,绑上厚厚的绷带接着练……久而久之,许多队员们原本小巧秀气的双脚因为长期练功压迫而发生骨质增生,长出了难看的大趾骨,即便如此,也没有一个人放弃。
54岁的王颖由于脚背条件不够理想,练功时显得比其他人吃力。她清楚地记得,在练习立足尖那阵子,为了能改善自己的足背条件,每天从练功房里回来都会让丈夫帮忙压脚尖。“你想想,几十年的老骨头了,一朝要做高难度的动作,那种痛,简直刻骨铭心。”王颖说。如今的王颖和其他队员们一样,能够非常轻松地绷直脚尖,在平地上来回跳几个小时都不觉得累。
春去秋来,在这个舞蹈团时间最长的队员已经和芭蕾舞打了13年的交道。芭蕾舞对于她们来说,虽然不是全部,却早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舞台上重拾青春
对这群年过半百的舞者而言,丈量青春的永远不是年龄,而是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寻。
随着时间的推移,舞蹈队由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了现在的40余人。经过数年打磨的她们,舞姿越来越有模样,越来越趋近专业。
渐渐地,宜昌有个“中老年芭蕾舞团”的消息在这个滨江小城不胫而走。开始有政府、企事业单位或社会组织邀请她们表演。对于这些能展示才艺、检验多年练功成果的机会,陈爱萍和她的芭蕾舞团格外珍惜,从服装到道具,即使是自筹自制,无一不精心准备。随着实战经验的增多,她们的名声越来越响。早就不满意“中老年芭蕾舞团”这一称谓的她们,给自己取了一个应景而别致的名字
发布我的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