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世界踩高跷中的摸鱼舞

踩高跷中的摸鱼舞

  • 2013-02-25
  • 朱玉东 通讯员 刘杰 孙淑娟 朱燕

摸鱼舞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盛行于晚清和民国初期,发源于姜店镇坟台村。现年57岁的赵希虎,是坟台村摸鱼舞的主要传承人之一。近日。记者来到坟台

 摸鱼舞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盛行于晚清和民国初期,发源于姜店镇坟台村。现年57岁的赵希虎,是坟台村摸鱼舞的主要传承人之一。近日。记者来到坟台村采访了赵希虎老人。    踩高跷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民舞表演形式,往往以风趣、逗乐的表演风格深得老百姓的喜爱。在高唐县姜店镇坟台村长期流传着一种独具特色的高跷舞蹈,它比普通的踩高跷表演内容丰富,动作难度非常高,观赏性、趣味性很强,堪称民间舞蹈中的“绝活”。这就是去年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摸鱼舞”。g5e中国舞蹈资源库

    说起当年学摸鱼舞的情景,赵希虎一脸的唏嘘,他说当年学这项表演可没少下了功夫,吃了很多的苦。当年自己二十几岁,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因为要踩着50公分高的高跷做动作,难度相当大,为了能表演好,自己常常一个人到村南的场院里踩着高跷练习劈叉、翻地起、跪起等基本功,腿上经常磕得青一块紫一块的。凭着对这门艺术的喜好,他不断给自己鼓劲,终于把各项动作练习得轻巧娴熟了。赵希虎还介绍,摸鱼舞的伴奏乐器有鼓、锣、镲等,其锣鼓经与一般的高跷伴奏相同,都是仓令个仓,七仓七,循环往复。那时,每逢村里表演,十里八乡的老百姓都赶过来看热闹,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的,还有的站在墙头上、房顶上看,看到高跷队伍中表演摸鱼的,惊得大呼小叫,直拍巴掌。1991年,坟台村的摸鱼舞参加全县的文艺调演,这种节奏欢快、动作惊险的表演形式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引起了强烈的轰动,红极一时。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坟台村的摸鱼舞常被周边村、镇邀请去进行演出。g5e中国舞蹈资源库

    坟台村委会保存着一张珍贵的光盘,刻录于上世纪90年代初,比较完整地记录下了摸鱼舞表演的场景。现在村委会办公室里还保留着当年表演时的部分服装和道具。谈起摸鱼舞的传承,坟台村支部书记赵衍路发愁地说,摸鱼舞是坟台村独有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但是目前村里会这项表演的人都已经是五、六十的老年人了,已经做不了那些高难度动作了,简单的高跷踩点还行。这项表演还必须得是年轻的小伙子,可现在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想学也没有时间。今后,还希望在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下,加大力度培养摸鱼舞的后继人才,进一步丰富创新表演形式,多创造条件进行拉练演出,让这一宝贵的民间传统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g5e中国舞蹈资源库

       赵希虎介绍,摸鱼舞由三个人配合表演,都踩着高跷,一人扮演白蛇形象,白衣白帽,手持3米长竿为鱼竿,鱼竿上系着长线,线的末端拴着一条红布缝制的“鱼”。另外两人为戏剧“武生”打扮,一身黑衣,追着鱼做扑、卧、翻、滚、爬、摸、打等表演,所以百姓俗称为“摸鱼舞”。摸鱼舞中有很多高难度的动作,其中比较有名的有“蝎子爬”、劈叉、翻地起等。表演“蝎子爬”时人趴在地上,仅胸部着地,腿和高跷都折向背部,双手抓住高跷匍匐前进,看起来如同蝎子爬一样。因为动作难度高,一般都是年轻的小伙子学习表演。他记忆中自己学习表演摸鱼舞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那时才刚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群众干劲足,比着武地过日子,生活一天比一天富裕。每年秋收后进入农闲,老百姓就常聚在一起踩高跷、表演摸鱼舞,尽情玩耍,用这种方式欢庆丰收的喜悦。那时,村里跳摸鱼舞跳得最好的是一个叫林化跃的老师,那可是一个文化能人,吹、拉、弹、唱样样在行。林化跃就手把手教年轻人学习摸鱼舞,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指导,当时,所教的徒弟中几个表现比较突出的就有赵希虎,还有赵士法、赵希承等人。g5e中国舞蹈资源库


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