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世界鲁南“傩戏”---人灯舞
鲁南“傩戏”---人灯舞
- 2013-03-11
- 中广网
3月10日消息 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人灯舞起源于枣庄市薛城区沙沟镇的人灯舞是鲁南地区流行的一种民间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从文物考古资料看,人灯舞在商周时期有它的原始
3月10日消息 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人灯舞起源于枣庄市薛城区沙沟镇的人灯舞是鲁南地区流行的一种民间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从文物考古资料看,人灯舞在商周时期有它的原始雏形,当时属于傩舞,表演时佩戴陶制假面具,以随意而舞的表演形式出现,用以驱邪除怪,祈福求祥。一些傩戏研究者认为,商周时期的傩戏在鲁南一带以一种祭祀活动的表演方式在民间出现、传承和演变,从现在人灯舞的表演方式,服装特点来分析,人灯舞的前身可能是乡人傩。 在鲁南一带出土文物中,原始社会新石器陶器里,有许多人像假面具。这些假面具形态各异,据专家考证,是商周时期的傩面具。《论语·乡党》记载:“乡人傩,(孔子)朝服而立于阼阶”,初步分析“人灯舞”的原形可能就是《论语·乡党》记载中的乡人傩。傩戏所用道具也就是“人灯舞”前身表演道具。表演者戴上假面具,点燃一堆篝火,利用这种形式驱邪祈福。一直延续到唐宋时期,这种表演形式逐渐演变成“祭祀灯舞”,到了清末民初,由宋元时代的驱邪祈福、追悼亡魂的祭祀活动逐渐演变成带有讽刺时政的民间游艺活动。随着时间的流逝,文化的相互交融、傩戏的不断发展变迁,现在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人灯舞的傩意踪影,只不过现在的人灯舞不是用来驱邪祈福的巫术,而是一种民间娱乐性的舞蹈。 人灯舞道具制作容易,表演易学,伴奏比较简单,常用的民族器乐有堂鼓、云锣、云钗、小锣等,节奏比较明快,紧张时用密锣、密鼓,所用的鼓点是‖:冬不 隆冬│仓—:‖冬不 隆冬│仓○ 仓○│冬不 隆冬│仓—:‖。现在,人灯舞这种民间游艺活动传承下来,改变了过去的表演方式,成为民间娱乐活动的一种。新时代,改变后的表演形式是在锣鼓的伴奏下,“人灯”在街上行走,主要靠“人头”位置的快速晃动及队列的变换来吸引观众,以达娱乐的目的。
发布我的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