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世界嘉定街头“民星舞蹈队”亮丽的风景

嘉定街头“民星舞蹈队”亮丽的风景

  • 2013-07-16

  动感的节奏、合拍的舞步、爽朗的笑声……这是嘉定夏日傍晚街头的常见景象。这些舞者或是周边农民,或是外来务工者,也不乏白领,他们组成一支支“民星舞蹈队”,在市民文化节的舞蹈大赛上绽放光彩,也成为街头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动感的节奏、合拍的舞步、爽朗的笑声……这是嘉定夏日傍晚街头的常见景象。这些舞者或是周边农民,或是外来务工者,也不乏白领,他们组成一支支“民星舞蹈队”,在市民文化节的舞蹈大赛上绽放光彩,也成为街头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阿姨你很时髦的嘛,都用上ipad啦!”在跳完舞回家的公交车上, 60岁的曹秀芳总会像小年轻一样拿出ipad看视频节目,常常引来别人的惊讶。“我用它看看舞蹈视频,有的动作一次学不下来。xaA中国舞蹈资源库
  xaA中国舞蹈资源库
  痴迷舞蹈的曹阿姨是马陆戬浜村的葡萄种植户,每周都要去社区文体中心跳舞。但是,在这本应忙着打理葡萄园的时节却三天两头去跳舞,难免引起同村人的不理解。为了能让农活和跳舞两不误,清晨5:00,她就在田里忙活。“岁数大手脚总归有点僵,我还自创了‘采葡萄舞’。”说着,曹秀芳便演示起来,一抬头一弯腰之间仿佛还原了田间地头剪葡萄枝、采葡萄的各种动作,就连采完葡萄挑担的动作也编到了舞蹈中。“这支舞蹈的动作简单又贴近生活,很受欢迎的。”在她的鼓励下,已经有数十位农民学起了跳“采葡萄舞”,并成立了“迟桂花舞蹈队”,活跃在社区广场上。xaA中国舞蹈资源库

  由福建、重庆等地来沪的8名务工人员组成的舞蹈队——“快乐男孩”,也同样是支“民星舞蹈队”。“没有专业的老师、没有活动经费、没有专门的场地,边上只有一台老式的录音机。”回忆起当初的街舞队,担任“快乐男孩”辅导老师的王一恒感慨地说,“那时候的街舞队根本谈不上专业,只是纯粹的娱乐。”不过,当时街舞队的小伙子们似乎并不在意这样的评价。每天一下班,他们就骑上自行车、电瓶车,从四面八方聚集到沪宜公路边上的露天广场进行训练。在节奏感十足的音乐中,穿戴着拖地的多兜裤、棒球帽或紧身背心,或翻滚或弹跳,跳到兴起的时候还会猛地来个倒立……就这样,队员们的舞蹈热情被南翔文体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发现,于是特地请来“中心”的舞蹈老师王一恒担任辅导老师。从此,队员们对于排练更用心了,常常要到排练厅打烊才肯离开。功夫不负有心人,曾经的草台班子在今年5月一跃成了上海市百支优秀市民舞蹈队之一。xaA中国舞蹈资源库

  在众多的“民星舞蹈队”里,有一对“民星夫妇”羡煞旁人。原来,市民赵晨辰组建了CC舞团并担任文体志愿者后,便经常到安亭镇文体服务中心免费教授舞蹈。他的丈夫毛特时常陪伴左右。“我负责考勤、控制音响、维持秩序,这样她也好安心教舞蹈。”毛特笑着说,“其实我也会跳拉丁,但是我不敢和她别苗头,所以只能退居二线。”在2011年安亭首届“社区达人秀”上,赵晨辰曾以一支热辣的拉丁舞技压群芳,而同为文艺积极分子的毛特,用自己研究和制作的新乐器“东琴”演奏了一曲《梁祝》为她鼓劲。“这里有许多舞蹈、音乐的爱好者,我们在一起感到很快乐。”毛特说。xaA中国舞蹈资源库


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