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世界戴镣舞蹈风景独好——品读王蒙《这边风景》
戴镣舞蹈风景独好——品读王蒙《这边风景》
- 2013-08-16
- 康俊
- 中国作家网
王蒙是中国文坛首屈一指的大家,其人热情纯真,乐观向上;其文排比成段气势磅礴,以问代述蕴含哲理;其书勾勒世间众生百态针砭不平事,直面人生悲欢离合写尽天下事。从《青春万岁》到《尴尬风流》再到《半生多事》,王蒙始终坚持“我手写我心”,并在创作中勇于探索创新,以反思历史针砭时弊为己任,以讴歌真善美为使命,用他的热情、激情和真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王蒙是中国文坛首屈一指的大家,其人热情纯真,乐观向上;其文排比成段气势磅礴,以问代述蕴含哲理;其书勾勒世间众生百态针砭不平事,直面人生悲欢离合写尽天下事。从《青春万岁》到《尴尬风流》再到《半生多事》,王蒙始终坚持“我手写我心”,并在创作中勇于探索创新,以反思历史针砭时弊为己任,以讴歌真善美为使命,用他的热情、激情和真情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得知王蒙再出新书,我惊喜不已。《这边风景》作为蒙公文坛生涯的谢幕礼着实惊艳。这部创作于“文革”时期,反映新疆农村汉维两族人民真实生活的长篇小说在尘封四十年后付梓面世,对于年至耄耋的王蒙是个迟到的安慰。四十年前那个追求艺术、渴求文学的中年人在自己的政治低谷、梦想缺失的境遇里用文字真实记载了西域生活的全景以及心灵的感受,四十年后这个历经坎坷沉浮,早已世事练达荣辱不惊的老年人重拾旧稿,也重拾那段“带着镣铐激情舞蹈”的生活记忆。
1963年王蒙下放新疆参加劳动改造,此时的他失去了写作的权利,然而足下美丽的土地,身边活泼的男女,汉维两族兄弟般和谐的日子拨动了他的心弦,顾不得自身处境,他要倾诉,他要表达,他要把生活的感受转化成文字,要把生命的挚爱投射成记忆。诽谤阻挠使生活变得荒谬,同时也坚定了他写作的信心与愿望。《这边风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的,以至于多年后王蒙回忆当年“特殊时期”的写作,自嘲是戴着“镣铐”跳舞。
纵是戴镣舞蹈,也要舞出精彩。与擅长将苦难生活写成回忆录体小说的“右派作家”不同,智慧达观的王蒙用超脱的目光去寻找生活中的美好,人性的光辉。书中描写老实善良的马车夫爱上了残疾的女医生,真诚求爱的章节打动人心,爱情弥补不了缺陷的身体,也丰裕不了拮据的生活,但是爱情可以成为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情。书中记录思想进步的维族小伙在新婚之夜为求男女平等,摒弃了新娘帮新郎脱靴的陋俗。《这边风景》中像这样情节精彩的多民族、多文化的趣事很多,它们讲诉了西域独特风土人情。王蒙不认为荒诞对于作家而言是坏事,他总是以谐谑的认知来理解荒诞年岁里的荒诞的人和事。开会讲话时时要先引用“毛主席语录”,这在王蒙看来是“大集体生活中的一种情调”;修建水利时在地上挖的栖身用的地窝,王蒙更愿意称它为房子,“天当被,地当床”这等谐谑看似不羁,却体现四海为家的勇气。
尽管《这边风景》创作在那个桎梏的“特殊时期”,但是书的内容是欢快的。王蒙像个海边拾贝的老人,他耐心细致地巡视着西域这片土地,生怕漏掉一个贝壳,历史、宗教、风土人情,抓饭、烤肉、四季茶饮,雪山、大河、伊犁大地在他笔下被文字串起,成为一串串精彩绚丽的珠玑。
在大杂居小聚居的环境中,族群、宗教、风俗、礼节、生活方式的差异给王蒙不同的生活体验和精神体验,并逐渐形成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文化积淀,这对深化小说主题、推动故事发展、刻画人物性格起到重要作用。在读《这边风景》时,字里行间的活力与新鲜带给人享受的美感,这种美感来源于异域文化的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这边风景》一书中每个章节都有“小说人语”和“小说人曰”,用现在的视角去审视四十年前的创作理念,平添了时代感和穿越感,耐人寻味。可以说《这边风景》的出版,填补了王蒙彼时岁月空缺的16年——戴镣舞蹈的16年。
优秀的作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不管是16年的“戴镣舞蹈”创作,还是40年的窖藏,都只会让这边风景独好。
发布我的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