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世界她用音乐舞蹈秧歌队传播快乐

她用音乐舞蹈秧歌队传播快乐

  • 2013-09-03

采访王晓琴的那天,正值盛夏的午间。就在这样闷热的一个下午,位于天门山脚下的王晓琴家挤满了人。屋子里大部分是当地妇女,化着妆、穿着舞衣,伴随着二胡、木琴的乐曲声翩翩起舞。王晓琴就站在屋子中间,看着眼前跳舞人的每一个动作,不断地给出改正意见。

  采访王晓琴的那天,正值盛夏的午间。就在这样闷热的一个下午,位于天门山脚下的王晓琴家挤满了人。屋子里大部分是当地妇女,化着妆、穿着舞衣,伴随着二胡、木琴的乐曲声翩翩起舞。王晓琴就站在屋子中间,看着眼前跳舞人的每一个动作,不断地给出改正意见。XHI中国舞蹈资源库

  王晓琴说,这场舞蹈是为过几天敬老院的演出准备的。每到这种义务演出前,王晓琴的家就聚集了秧歌队的成员。“有时候,一早上就来了中午我就给他们做饭,大家吃上一口,下午接着练。”王晓琴笑着说。“有时候,我们甚至晚上就住在这儿,王晓琴是管教管吃还管住。”一旁一位秧歌队的大姐笑着补充道。XHI中国舞蹈资源库

  XHI中国舞蹈资源库

  成立秧歌队是与残酷命运打擂台XHI中国舞蹈资源库

  谈起自己成立秧歌队的初衷,王晓琴语气有些哽咽,她说她是要用秧歌队和命运打擂台。命运对她来说其实异常的残酷,她和丈夫身体都很健康,却在1982年生下了一个患有先天性脑瘫的女儿。于是,他们带着女儿到处求医,将家中原本不多的积蓄花个一干二净,还欠了不少外债。她并未被困难吓倒,反倒逼迫自己坚强起来,并当选村里的妇女主任。正是这份工作,让王晓琴见到了太多农村家庭的艰辛,见过太多被命运压倒的女性。“那时,我就想,既然要活着,为什么不快快乐乐高高兴兴的活?”王晓琴说。XHI中国舞蹈资源库

  XHI中国舞蹈资源库

  用音乐舞蹈让身边人忘记烦恼XHI中国舞蹈资源库

  因为自小就爱好文艺,歌声常让王晓琴忘记生活中的痛苦,于是王晓琴决定建立一支秧歌队,用音乐舞蹈让大家忘记烦恼。没有资金、没有乐器,王晓琴的秧歌队成立初期只有她和自己的亲姐妹。王晓琴叫它家庭演唱队。每次演出,王晓琴都亲自上场,演唱各种类型的歌曲。渐渐地,家庭演唱队在周围变得有名,逐渐有人加入其中。看到人逐渐多了起来,王晓琴就在村里教起众人跳舞,扭秧歌、交谊舞,演唱队的队伍越来越大。1988年,王晓琴的秧歌队正式成立。王晓琴也不仅仅满足于只教大家扭秧歌,开始和众人研究起更多表演形式。多年来,王晓琴多次组织乡亲、朋友、同学和老师等文艺爱好者就地取材、自编自演十多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发扬和光大了民间传统的文化习俗,小调套新词歌唱了乡村快速发展的新面貌,生动地体现了在党的领导下,新农村建设带给大山里的农民幸福快乐、时尚、超前。如今,王晓琴已经组建了四支秧歌队,每支秧歌队有成员四十余人,王晓琴的家也成了天门山村的文化大院。XHI中国舞蹈资源库

  每年,王晓琴都要带着秧歌队给附近的敬老院老人义务表演节目。谁家有喜事儿了,王晓琴也要带着秧歌队的成员免费为其唱上一曲。王晓琴说,能为大家带来欢乐就是最让她高兴的事儿。XHI中国舞蹈资源库

  初见王晓琴,你会觉得眼前这个女人就是一个平凡的农村妇女,矮小的身材,微黑的皮肤,略显暗淡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然而,当她和着吹奏的音乐,婉转的歌声随之起舞时,她原本平凡的五官瞬间明亮了起来,脸上的表情也随着歌词的变化而变化,站在她身边的秧歌队的成员们也随之哼唱起来。优美的歌声似乎让人瞬间忘记了烦恼……XHI中国舞蹈资源库

  王晓琴是庄河仙人洞镇天门山村庙沟屯人,能歌善舞,在当地远近闻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王晓琴自发地组建家庭文艺演出队、民间秧歌队,常年活动在山村民间大众之中。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看起来乐观爽朗的王晓琴,却背负着家庭沉重的包袱,有一个先天脑瘫的女儿。命运已经让她如此不幸,但这个坚强的女人笑对命运,并坚持将欢乐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XHI中国舞蹈资源库

   命运对王晓琴无疑是残酷的,当她充满希望的迎接自己的第一个孩子时,迎来的却是一个先天性脑瘫的女儿。然而,残酷的命运却没有打倒这个坚强的女人。在最绝望的时候,王晓琴用音乐拯救了自己,继而,她将目光投向了周围有着同样命运的农村女性身上。用歌声、用欢乐教会周围的人如何在艰苦的环境里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同时教会了这些人,如何将这些欢乐带给别人。可在王晓琴看来,自己的所作所为完全不值得一提:“既然要活着,流泪也得活,欢笑也得活,我为什么不让自己活得开心些。”王晓琴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坚强二字,让众人钦佩。XHI中国舞蹈资源库


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