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世界马背上的舞蹈
马背上的舞蹈
- 2013-09-04
有一个少数民族村落,大多是哈萨克族。从记事起,因为语言不通,也因为生活习惯的不同,我们鲜有交集,但关系一直都融洽和谐。我们在他们的村落里进进出出,他们在我们的街道上来来往往,彼此相安无事。
有一个少数民族村落,大多是哈萨克族。从记事起,因为语言不通,也因为生活习惯的不同,我们鲜有交集,但关系一直都融洽和谐。我们在他们的村落里进进出出,他们在我们的街道上来来往往,彼此相安无事。 在山里徒步的时候,经常可以遇到放牧的哈萨克族。小时学过几句他们的语言,一句简单的“亚克西!”就能拉近彼此的距离,交谈是不可能的,但总能赢来他们友好的目光。
萨克族号称马背上的民族,马是他们的翅膀。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的交通工具也开始出现了多元化,年纪大的长辈们无法放弃祖辈的习惯,依然骑马;年轻一代的大多以摩托车代步,在蜿蜒的山路上如履平地。草原上的哈萨克族家庭以牧场为单位建房,一家在这座山的山坳里,另一家在那座山的山坡上。草原上的哈萨克家庭依然遥遥相望。在草原上闲逛的时候,可以看到偌大、孤独的院落里停着簇新的小轿车。
生长在新疆的孩子,对哈萨克族一点也不陌生,对他们的文化也大致了解一些,但对他们的传统活动,如赛马、叼羊、姑娘追、射箭等,都知之甚少。 8月初的喀拉峻草原,我们近距离欣赏到了哈萨克民族马背上的舞蹈,这场视觉的盛宴,让人叹为观止。
主办方将活动的日期定在八月是有道理的吧。浅秋的喀拉峻草原已然过了繁花似锦的美好年华,武林大会、赛马等活动则将四面八方的人们吸引到壮阔的喀拉峻,那一天,荒芜的喀拉峻撒满了人和车,一派欢闹。
印象中,射箭似乎是锡伯族的传统体育活动,但我错了,哈萨克族的射箭活动更具观赏性和技巧性,在疾驰的马背上对快速移动的活动靶拉弓疾射,且箭箭不落空,这需要练就多少年才能成就这样的技艺,成吉思汗弯弓射大雕也不过如此吧,难怪60名哈萨克少儿要对射箭的师傅行拜师礼。是的,要发扬光大本民族的精粹,一定要从娃娃抓起,不然,多少年之后,我们再也见不到这种精彩的场面。这项活动应该源自远古,以游牧为生的哈萨克族需要用传统的箭来猎杀野兽,一方面保护畜群,一方面用于果腹。
姑娘追是最有意思的活动,青年男女盛装出席,男子策马前奔,女子扬鞭追赶,这一镜头成了草原上最具温情的一个活动。关于姑娘追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很早以前,有两个哈萨克部落的头人结成了儿女亲家,在姑娘准备过门那天,来接亲的人有意夸赞他们新郎的马是最好的千里马。新娘的父亲说:“我女儿骑的马才是最好的,不信可以比一比,如果你们的马能追上我女儿的马,今天姑娘就过门,否则就改日再说。”于是比赛开始了。姑娘因为对小伙子早有好感,于是故意放慢速度假装让小伙子追上,借机进行交流和沟通,返回时她又让小伙子在前面跑,自己在后面追赶,结果把“追姑娘”变成了“姑娘追”。游牧生活单调而寂寞,“姑娘追”给他们艰辛的生活涂抹上唯美和浪漫的色泽。 叼羊活动比较敷衍,失去了最初的紧张刺激,马背上的两个人象征性地拽着一只绵羊驰向远方,只道出了活动的形式,内容早已失真。据说叼羊活动起源于中世纪。当时,牧业上的狼害相当严重,牧民对狼特别仇视,一旦猎获了狼,大家便一涌而上争相抢夺,以此开心取乐,后来就逐渐由叼狼演变为叼羊的群众性娱乐活动。真正的叼羊活动是惊心动魄的。
马术表演不同凡响。单骑者在飞一般的马背上或躺或跃或立,如履平地,在迅疾的马背上俯下身子捡拾地上的红色锦囊,观众的心随着他们的腾挪而起伏,敬佩之心油然而起。最壮观的莫过于叠罗汉,两匹马上数名哈萨克汉子以叠罗汉的姿态向大家疾驰而来,瞬间从眼前掠过,激起一片赞叹。
赛马也是哈萨克族人十分喜爱的一项传统的体育娱乐活动。哈萨克族的赛马分走马和赛马,我们这次观看的是赛马。圆形的赛马道上,十二三岁的小骑手整装待发,一声令下,数匹马顺着赛道飞奔,瞬时,腾起的烟雾云一样在草原上飘散。在哈萨克族中,赛马不仅是参赛者个人的事情,而是关系整个氏族部落荣誉的事。加油和喝彩声在草原上久久飘荡。 距离那场盛典已经过去了很久,至今想起来依然激动不已,这个朴素而善良的民族演绎了一场关于马的传奇。他们就是马的翅膀,在广阔壮观的草原上纵情驰骋,飞翔成鹰的模样。
发布我的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