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知识【图文】僳僳族舞蹈的分类特点

【图文】僳僳族舞蹈的分类特点

  • 2013-07-10

在傈僳语中,刮克是又唱又跳的意思,刮是唱,克则是跳之意,是原始的跺脚踏步之舞。舞蹈共有十二步,一步叫提托刮,二步叫尼托刮,三步叫桑托刮等,直到十二步。

 bOc中国舞蹈资源库

 bOc中国舞蹈资源库

 bOc中国舞蹈资源库

bOc中国舞蹈资源库

  僳僳族舞蹈有两大类:一类是“牵哦”,属于慢节奏的在脚尖下轻轻搓脚而舞的舞蹈形式,男舞者弹琵琶(傈僳语称为“起奔”),女舞者吹短笛(傈僳语称为“笛哩吐”)或吹口弦;另一类就是“刮克”,它是一种有力的、快节奏跺脚踏步的舞蹈形式(也称“打跳”,在藏族地区这种跺脚踏步的舞蹈形式称为“踢踏舞”)。在傈僳语中,“刮克”是又唱又跳的意思,“刮”是唱,“克”则是跳之意,是原始的跺脚踏步之舞。舞蹈共有“十二步”,一步叫“提托刮”,二步叫“尼托刮”,三步叫“桑托刮”等,直到十二步。“刮克”也分两种形式:一种是手牵手围圈而跳,跺脚踏地非常有力,中间也有吹笛子或领唱者带领大家一起舞蹈的。另一种是模仿动物和一些生产劳动的动作作为手上的舞蹈动作,但主要还是以脚下跺脚踏地为主,没有音乐伴奏,而是用跺脚踏步的节奏声和人的吼叫声作为这类舞蹈的主要伴奏形式。bOc中国舞蹈资源库

bOc中国舞蹈资源库

  模仿生产劳动的叫“生产舞”,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现的一种“刮克”类的舞蹈,它主要是表现生产劳动中的艰辛和情趣。怒江州和丽江市的傈僳族的生产舞,主要表现的是有关农业生产的一些劳动的内容,其中有刀耕火种时的砍草动作,还有挖地、点种、收割、掰包谷、背包谷等的模仿动作。而保山市傈僳族的生产舞,则是表现林业生产中伐木砍板的内容,有大锤打和榨楔破木板的动作以及围着工地欢跳的情景。而模仿动物的则有猴子豁拳、猴子梳头、打猴子、撵猴子以及三羊打斗、蚂蚁跳、小猪拱食等动作,但跺脚踏步的舞步是不变的,而且非常有力。bOc中国舞蹈资源库

bOc中国舞蹈资源库

  每逢节目集会,喜庆日子(比如结婚,盖新房,新娘回娘家时有孩子了,或是有客人来了等等)以及点种完毕或丰收后都喜欢跳这种舞蹈。特别是在结婚和盖新房时,人们跳“刮克”有两种意思:一是主人家如果对客人招待不周,有些男青年就会故意使劲地跳,企图把房子跺烂,这是一种调皮的行为。另一种是为了驱邪,使劲地跺脚将会驱赶鬼神,是祝福吉祥平安的意思。但这类舞蹈的形式主要是手牵手的围圈而舞,脚下的跺脚也非常有力。bOc中国舞蹈资源库


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