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知识【图文】水族舞蹈 铜鼓舞

【图文】水族舞蹈 铜鼓舞

  • 2013-07-14

族铜鼓舞,因“以击铜鼓而舞”得名,是水族最为古老的传统舞蹈,主要流传于以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的都江为中心的广大水族地区。闲暇或节庆,跳铜鼓舞是当地青年男女主要的娱乐内容,舞蹈以其古朴拙实的风貌,雄健粗矿的舞姿,反映出水族人民历史上执戈保卫部落安全的英雄气概以及庆贺栽插,收割、丰收、胜利等多种内容。

 GxV中国舞蹈资源库

GxV中国舞蹈资源库

 水族铜鼓舞,因“以击铜鼓而舞”得名,是水族最为古老的传统舞蹈,主要流传于以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的都江为中心的广大水族地区。闲暇或节庆,跳铜鼓舞是当地青年男女主要的娱乐内容,舞蹈以其古朴拙实的风貌,雄健粗矿的舞姿,反映出水族人民历史上执戈保卫部落安全的英雄气概以及庆贺栽插,收割、丰收、胜利等多种内容。  GxV中国舞蹈资源库

简介

  水族铜鼓舞是水族民间最原始,最古老的民间舞蹈,水语称为“丢压”,源于古代祭典活动,它从祭坛演变为民间的日常舞蹈,据传至少已有几百年的历史。GxV中国舞蹈资源库
GxV中国舞蹈资源库
  现在,水族在过“端”节、过“卯”节,庆丰收,以及婚娶、丧葬期间,都要跳铜鼓舞。这种舞蹈把撒秧、栽秧、薅秧、打谷等大田耕作活动的种种动作融入其中,表演时老者敲铜鼓,一人用嗡桶配合嗡音,再一人打木鼓伴奏,舞者随着鼓声的节奏,踏着雄壮的步伐,旋转起舞,鼓点从慢到快,从低沉到高昂,直到急密如雨,嗄然而止,舞步也跟着由缓而急,由快而密,到马上收步,使观众既兴奋又愉悦。GxV中国舞蹈资源库
GxV中国舞蹈资源库
  水族铜鼓舞根植于水族群众的生产生活中,与水族人民生息相关,是水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对于研究水族的民族文化发展史有重要价值,并在民族学、民俗学、美学以及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均有着特殊的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由于现代文化的注入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除一些上年纪的老人外,年青一代几乎没有人会跳,这种优秀的民族文化已处于濒危状况,急需抢救和保护。 GxV中国舞蹈资源库

起源

GxV中国舞蹈资源库
  水族铜鼓舞来源于水族人民的古代祭典活动,原是一种古老的巫师舞,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它从祭祀中搬到实际生活中,日渐成为水族人民自娱性的民间舞、舞蹈以古朴拙实的风貌、雄健粗犷的动作,反映出水族人民执戈保卫民族部落安全的英雄气概,表演者随着铿锵浑厚的铜鼓声音和不同的节奏,或踏着雄壮的大步,时而屈肘骑马蹲跳,时而急速旋转跃飞,时而转圈穿插翻滚,鼓声缓急交错,舞姿变化多端,场面既壮观热烈,又不乏典型古朴。五十年代被搬上舞台,在参加黔南州文艺调演时荣获二等奖,八十年代,经过加工提炼的铜鼓舞再次获得黔南州文艺调演一等奖。  GxV中国舞蹈资源库

舞蹈形式

 

  水族铜鼓舞为男子集体群舞,舞蹈的表演仍保持着原始的广场园舞形式,舞者人数不限,但需偶数,表演时,于广场中央设置一木架,将铜鼓悬于木架上,旁边另架一只皮鼓与铜鼓相配,演奏时,击铜鼓者俯身朝鼓而,右手执木相按一定的话点击打铜鼓中心的太阳纹,左手执竹鞭击打鼓腰作伴音,另一人双手持一嗡桶(木桶)站在铜鼓的背后,按鼓点的起落来回向鼓腹抽动,皮鼓手双手持律,南向铜鼓立于皮鼓前,并按铜鼓鼓点节奏的急缓起落,或双棒齐击或单棒点奏,或双手轮替击鼓并做出各种复杂的翻转跳跃技巧。这样,清脆高亢的铜鼓声和粗扩低沉的皮鼓声相互交织,汇成亢浑、热烈的交响乐曲。GxV中国舞蹈资源库


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