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知识【资料】锡伯族贝伦舞的艺术风格与特点

【资料】锡伯族贝伦舞的艺术风格与特点

  • 2013-08-27

锡伯族是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舞蹈,并进而形成独特的舞蹈艺术风格与特点,贝伦舞便是其优秀代表之一。

    锡伯族是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舞蹈,并进而形成独特的舞蹈艺术风格与特点,贝伦舞便是其优秀代表之一。wlm中国舞蹈资源库

       贝伦,是锡伯语“舞蹈”之意,是锡伯族民间舞蹈的总称。贝伦舞主要流传在新疆锡伯族地区,其起源可上溯到在东北的渔猎生活时期,十八世纪六十年代,部分锡伯族迁居今察布查尔地区后,贝伦舞即开始流行,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形成高潮,目前仍十分盛行。贝伦舞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自娱色彩,不限时间,不择场地,只要点燃了舞意,乐手弹起贝伦舞曲,人们便开始翩翩起舞。wlm中国舞蹈资源库

       贝伦舞在新疆盛行后,其风格与特点深深吸引了广大群众,在察布查尔县不仅锡伯族会跳,就连在此居住的其他民族也会,受到各民族人民的喜爱。就其风格和特点,可分为十多种。wlm中国舞蹈资源库

       单阿克苏儿:这是一种单步踢踏舞,移动范围小,要求严,风格庄重,多半为行家表演,它有专门的舞曲。wlm中国舞蹈资源库

       双阿克苏儿:舞者左右脚交相踢踏,步伐灵活,风格热情奔放或俏皮幽默,视表演者的气质而定。wlm中国舞蹈资源库

       多禾伦阿克苏儿:舞者的步伐是先出右脚,接移左脚,再动右脚。第四步停顿。舞步灵活多变,可以自由发挥,兜着圈儿跳,老百姓多半喜欢跳这种贝伦。wlm中国舞蹈资源库

       行礼舞:大多在男婚女嫁的喜庆时刻和贵宾光临的场面表演。其形式多半由一个男性表演。女的很少跳,因为锡伯族女性不兴行礼。老人不跳此舞,因为行礼是晚辈的事。舞者视来客的主次,开始在舞步中插入行礼动作。如果是贵宾光临,谁是主客,即先向他行礼,然后视情况向其他客人行礼。在两个行礼动作中间,要穿插舞蹈动作,其舞步类似东北秧歌。行礼舞,依据观众的民族成份自由发挥,灵活掌握,因此可长可短。行礼舞文雅端庄,虽然时时透出幽默感,但很有分寸,舞者彬彬有礼,给观众留下了良好的印象。wlm中国舞蹈资源库

       拍手舞:在跳此贝伦舞时,只要观众说:“请跳扎克处尔登登”,舞者就随舞曲音乐跳起来,因为这个舞蹈有许多拍手动作,所以以曲调为名。在欢乐的聚会时刻,要跳舞了,人们呼呼啦啦散开,立即围成圈,当音乐响起时,一个英俊的小伙子,一边笑一边步入舞场,并向周围观众时而双手击胸,时而双手拍腿,时而双手在头前上方相拍,时而在腰的左、右侧拍,总之可拍身体的各个部位。在两个拍手的动作之间,其穿插的舞步和《行礼舞》一样。wlm中国舞蹈资源库

       召媳妇舞:富有喜剧氛围,具有一定的情节,幽默滑稽。在节假日的欢乐时刻,在婚礼达到高潮时,乐手弹起了此舞曲的曲调,一个小伙子踏着节拍,便开始翩翩起舞。他表演恋爱时的情景,借以唤起人们美好的回味,寓教于乐,对淳厚民风大有裨益。他舞到姑娘的闺房外,向着窗户招手示意,狗叫了,引来了姑娘父亲警觉,老人故意咳嗽,小伙子吓跑了;但他不甘心就此退缩,带着夸张的表情,自跳一阵,他又来到窗下,姑娘终于被他召唤出来,双双对跳,男欢女爱,情意绵绵。此舞具有极浓的喜剧效果,观众配合舞蹈动作,自发地学狗叫,学老人咳嗽,吹口哨助兴,舞者与观众配合默契,情绪热烈,气氛欢乐。召媳妇舞以它喜剧性的情节,幽默诙谐的气氛,热烈缠绵的意态,在民间十分叫彩,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wlm中国舞蹈资源库

       仿形舞:锡伯族民间称此舞叫“乌兰克”,它不是锡伯语,可能一个叫“乌兰克”的人首先跳了这种舞,相沿下来,人们就将这种仿形舞叫“乌兰克”。此舞多半由男性表演。舞者踏着曲子的节拍,大幅度扭动手臂、腰部、臀部或摇手抖肩、拍腿、掌地。风格刚健粗犷,时时透出幽默感。舞者面带表情,在一段舞中,模仿一种动物的动作,在另一段舞中,再模仿另一种动物的动作,滑稽夸张,引人发笑,给人美感,富有浓烈的喜剧风味。古代的锡伯族是狩猎部落,西迁到新疆的锡伯族虽然以农业为主体经济,但渔猎仍然占重要地位,在渔猎活动中,他们熟悉各种飞禽走兽,仿形舞就在这个基础上产生。wlm中国舞蹈资源库

       烧茶舞:它描写的是一个主妇早晨拾粪、挑水、挤牛奶、烧茶、冲奶茶、一碗一碗端给大家喝。这是描绘劳动过程的叙述性舞蹈,根据需要,可以添加其他叙事动作,因此可长可短。在一个舞段中,舞者模仿一种动作,然后加入锡伯贝伦的舞步,在另一段舞段中,再模仿一种动作,以此类推。烧茶舞节奏舒缓,细腻温柔,别具一格。它赞美锡伯女性的勤劳,表现她们的灵气,清丽可喜,十分受群众钟爱。wlm中国舞蹈资源库

       醉舞:锡伯语叫“梭克托火贝伦”。这是男性舞蹈,用生动形象的舞蹈语言描绘醉汉的各种形态。过去,西北边塞严酷的自然环境,文化生活的落后,猎民渔夫艰苦的劳动和粗犷豪爽的性格,使锡伯男人养成豪饮的习惯,认为这是男子汉的气度。以酒会友的社交方式和以酒助兴的歌舞活动融合在一起,形成了锡伯族不折不扣的酒文化。醉舞描写了从喝酒、微醉到酩酊,脚步趔趄,走不动,以至摔倒的姿态。在舞步中间加入“点不着烟”,“吃辣椒往眼睛上放”等陷入醉乡的动作,引起众人大笑,这舞蹈幽默滑稽,其讽刺警世之意,自不待言。wlm中国舞蹈资源库

       走马舞:“着若莫林贝伦”。古化的锡伯族骑马狩猎,西迁到伊犁地区以后,长期屯垦戍边,马在他们生活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他们对马极有感情。这是男性舞蹈。舞者模仿马慢步、小跑、驰骋的动作,好似马在草皮上、水中、冰上走的步态,形象生动逼真。此舞节奏快,刚健清新,很受人们的欢迎。wlm中国舞蹈资源库

       以上十几种舞是贝伦范畴的主要舞蹈。此外尚有“踏地舞”,锡伯语叫“法兰胡空姆贝伦”,这是举行婚礼时,新郎来到新娘家,走下喜篷车,踏在铺在院中的红地毯时跳的舞。其动作和“阿克苏儿”差不多,所以不单独作为一个舞蹈看待。wlm中国舞蹈资源库

       贝伦舞在新疆居住的锡伯族民间,家喻户晓,男女老少大都可以跳其中的一、二种舞蹈。民间舞蹈家则可跳完全部贝伦舞。在行家表演贝伦舞的场合,只要观众说:“木丹呼拉西”(换曲调),乐手就弹奏另一舞曲,于是舞者就随着一曲曲舞曲翩翩起舞,直至跳完全部贝伦。在欢乐的节假日,在喜庆的男女婚嫁场面,在贵宾莅临的时刻,在打渔的河中,在狩猎的林间,在田间午休或在炉边长夜,时时处处,只要激起了歌兴舞意,锡伯族群众都可以狂歌纵舞,乐而忘情。wlm中国舞蹈资源库

      总之,锡伯族的贝伦舞是在民间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自娱性舞蹈,因而化妆、道具均从简,往往即兴起舞,尽兴而止。近年来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歌舞团将它改编成男女集体舞搬上舞台,收到良好的演出效果。wlm中国舞蹈资源库

       锡伯族贝伦舞不但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民族特色,而且艺术地再现了锡伯族的社会生活、生产劳动、风俗习惯,反映了锡伯族人民的思想感情、民族心理、生活理想和审美追求,极大地丰富了锡伯族人民的文化生活。wlm中国舞蹈资源库

       同时贝伦舞为锡伯族舞台艺术的创作提供着不竭的源泉,锡伯族文艺工作者根据贝伦舞的原素材和风格创作出许多舞蹈,多次在地州、自治区、国家级文艺汇演中演出并获奖。因而它对传承和发展锡伯族文化艺术具有重要价值,且为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了宝贵的文化财富。wlm中国舞蹈资源库


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