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舞藏族组合(呼德勒)

藏族组合(呼德勒)

藏族组合(呼德勒)
编导
单位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道具 藏袖
年龄 青年
时间 2006
演员 呼德勒
专辑 第八届桃李杯舞蹈比赛-民族民间舞 B级 青年组 组合
难度 专业
风格 欢快,优美
颜色 白色
藏族组合(呼德勒) 的视频播放正在更新
桃夭暂无下载
藏族组合(呼德勒)赏析

藏族舞作品《藏族组合(呼德勒)》是由创作,并由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呼德勒在第八届桃李杯舞蹈比赛-民族民间舞 B级 青年组 组合演出;收录在舞蹈作品库的艺术舞蹈分类中,是一个男子独舞,适合青年舞蹈。舞蹈作品库编辑将《藏族组合(呼德勒)》这个作品颜色属性归类为白色,技巧含量归类为中,难度归类为专业。

第八届桃李杯舞蹈比赛民族民间舞B级青年组 二等奖


藏族舞蹈的特点在于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在白面藏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蓝面藏戏”,不但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而且继承和保留了在古格王朝时已有的《布马》等民间舞蹈形式。使民间的广场舞蹈进入了程式化的藏族戏剧,同时还引用了藏民喜爱的民间音乐,使藏戏流传于藏族民间长盛不衰。
信仰特点
  为符合藏族“多神崇拜”的信仰特点,人们在祭祀礼仪中,创编了使用各种神祇面具,并含有大量藏族土风舞成分的程式舞蹈。这种祭祀舞蹈被后来盛行的藏传佛教黄教教派所采用,称其为《羌姆》,流行于西藏、内蒙、甘肃、青海、四川等省区信仰黄教的广大地区。《羌姆》舞蹈多由《拟兽舞》、《法器舞》混杂而成。在表演时,很少歌唱,气氛庄严、肃穆。
“跳神”活动
  每逢重大宗教节日,喇嘛寺都要举行“跳神”活动。在唢呐、蟒筒、长号、鼓钹齐鸣之中,表演者头戴面具、手持法器或兵器,装扮成众神列队绕场一周,揭开序幕。然后陆续表演《凶神舞》、《骷髅舞》、《牛神舞》、《鹿神舞》、《喜乐神舞》和《护法神舞》等,每段舞蹈都有一定的宗教内容。在各段舞蹈之间,还穿插喇嘛们表演的摔跤、角斗等,以娱乐观众。有时还表演“舍身饲虎”之类的佛经故事和表现乐善好施、长命富贵的《寿星舞》、《仙鹤舞》等。今天,黄教的祭祀舞蹈《羌姆》与清代、民国时期的《羌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没有大的改变。《羌姆》的最后一场是驱鬼,众神兵天将把用酥油和糌粑制做成想象中的鬼首——“朵玛”押送到寺外旷地点火焚烧,以此逐一年之邪,祈一年之福。   在西藏各大喇嘛寺院中,都保留有专门供跳《羌姆》时使用和供经堂壁挂的各种神祇面具。在桑耶寺中,至今珍藏着创建西藏喇嘛教的印度高僧莲花生的空体半身像,为在宗教节日举行《羌姆》时,套于表演者身上作祭祀之用。全国各大喇嘛教寺院,每年都选出刚入寺、具有歌舞素质的小喇嘛,由老喇嘛以《羌姆》舞谱为依据,口传心授《羌姆》舞蹈的各种舞姿。小喇嘛经过长期的的学习,成年时即为优秀的《羌姆》表演者。   生活在四川省茂汶地区被称作白马藏的藏族支系民众,每年在藏历新年时要用两三天时间,对最大的神灵——山神进行祭祀。当祭祀者在山上祭祀回来后,人们便头戴各种神兽面具,在村中围圈按一定程式跳舞,向神灵祈求丰收与福安。


藏族组合(呼德勒)的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