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世界民族舞蹈的魅力

民族舞蹈的魅力

  • 2013-06-11

民族舞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不同地区、国家、民族的民间舞蹈,由于受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族性格、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以及受表演者的年龄性别等生理条件所限,在表演技巧和风格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民间舞不乏朴实无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等特点,历来都是各国古典舞、宫廷舞和专业舞蹈创作不可或缺的素材来源。

       民族舞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不同地区、国家、民族的民间舞蹈,由于受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族性格、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以及受表演者的年龄性别等生理条件所限,在表演技巧和风格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民间舞不乏朴实无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等特点,历来都是各国古典舞、宫廷舞和专业舞蹈创作不可或缺的素材来源。TSU中国舞蹈资源库

        民族民间舞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和可伸缩的界面,它可以包容各种程度的加工。民族舞是一个民族的标志物,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灵魂。它需要艺术家进行高度的再创造,从民间来最后又回到民间去,练习民族舞好处有如下:1、有较强趣味性 2、培养舞者气质 3、让人心情愉悦4、有益身心 5、身心爽朗。TSU中国舞蹈资源库

民族舞的分类TSU中国舞蹈资源库

东北秧歌TSU中国舞蹈资源库

  先谈东北秧歌。说东北秧歌就必须从辽南高跷说起。辽南高跷具有独特的风格及动律特点,从艺术上反映了东北人民的性格和农村的审美习惯,而这些特点则是东北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辽阔的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寒暑分明。生活在这里的汉族人民,多是从事垦荒、开矿、搬运的劳动者,形成了坚韧、率真、倔强的性格,同时也形成了东北人民喜欢色彩浓郁、线条粗犷的审美习惯。久而久之就产生出一整套符合东北民族生性的舞蹈动作体态特征。从辽南高跷孕育发展出来的东北秧歌:在体态上始终保持前倾的特征,出脚时,踢抬有力;收回时,落地快而扎实,是膝部规律性的顿挫和舞蹈翻转时的爽利结合起来,形成了东北秧歌特殊的体态动律,即人们称之为“艮劲”。这种“艮劲”也同时与东北人民刚强不屈的性格相吻合,体现出了东北平原乡村人民独特生活习俗和性格气质。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正是这种体态动律充分表达了东北人民豁达开朗、喜欢热闹的性格,形成了东北秧歌火暴气氛的艺术感染力。TSU中国舞蹈资源库

TSU中国舞蹈资源库

      每逢重大节日,人们就会自发地组织秧歌表演和比赛。秧歌队的服装色彩丰富艳丽,多以戏剧服装为主。从装束上即可判断人物角色,有《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 《白蛇传》 中的白娘子、许仙,还有包拯、陈世美、秦香莲等,纷纷伴着锣、鼓、镲、唢呐奏出的热烈而欢快、谐趣而颠浪的曲调轻快上路。各种舞蹈中尤以踩高跷、舞龙、舞狮、跑旱船最为著名,这些舞蹈生动活泼,技巧高,造型美,深受群众喜爱。TSU中国舞蹈资源库

      东北秧歌形式诙谐,风格独特,广阔的黑土地赋予它纯朴而豪放的灵性和风情,融泼辣、幽默、文  静、稳重于一体,将东北人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挥洒的淋漓尽致。稳中浪、浪中梗、梗中翘,踩在板上,扭在腰上,是东北秧歌的最大特点。同时,花样繁多的“手中花”,节奏明快富有弹性的鼓点,哏、俏、幽、稳、美的韵律,都是东北秧歌的特色。 TSU中国舞蹈资源库

藏族舞蹈TSU中国舞蹈资源库

  再谈藏族舞蹈。在我们熟悉的四种藏族民间舞中——堆谐、果谐、锅庄、弦子——无论哪一舞蹈,其体态特征都带有坐胯、弓腰、曲背的特点。显然,对于西藏舞蹈来说,起决定性作用的不仅是其现在所存在着的自然环境,而是藏族人民的性格特征。要探究形成西藏舞蹈体态特征更为本质的原因,还需要更深远地去追寻一下藏族的历史及社会制度和宗教。藏族在历史上是一个身处世界屋脊高山与草原上的游牧和农耕民族,有着强悍的体魄与坚忍不拔的民族性格。尽管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给当地人民的生存繁衍带来了诸多艰难,但是世代生息于此的藏族人民以其勤劳与智慧,创作了独具特色的悠久的民族文化和艺术传统。在这种特殊的文化艺术传统中,宗教构成了一条贯穿始终的民族生命的脉络。虔诚的宗教信仰与情感心理加之日常繁重的体力劳动与生活习惯,形成了藏民日常生活中弯腰弓背的生活体态,反映在舞蹈中就进一步造成藏族舞蹈坐胯、弓腰、曲背的基本体态特征,并且发展成为一整套的动律风格系统。TSU中国舞蹈资源库

  对以上两个民族民间舞的分析,从不同的宗教信仰、文化传统衍生出来的人体艺术文化,是对该民族精神目标与价值的认可,并在这种认可后,用舞蹈来强调并强化这种精神,于是该民族也就在这种力量的凝聚下团结、强大。因此,建立在一个民族的深厚的文化基础上的民间舞蹈文化必然被本民族的人们认同与喜爱。作为一种精神的产物,他既拥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在群里联袂踏歌舞蹈中,把民族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为了生存而奋斗。TSU中国舞蹈资源库

TSU中国舞蹈资源库

 TSU中国舞蹈资源库

  由此可见,民间舞蹈不是一个偶然现象,它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产物,是旨在自娱并与它的生长环境融为一体的舞蹈形式。民间舞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演进轨迹和表演系统,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在社会中它有自身的地位和作用,它是人民群众拥有的文化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受到尊重和保护,使它更健康地沿着自身的发展规律演进。TSU中国舞蹈资源库

  西藏的民间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品种繁多,丰富多彩。藏族又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西藏的民间舞不仅将藏民族的勃勃生机,奋进拼搏的精神体现了出来,而且有极强的健身作用。TSU中国舞蹈资源库

  西藏民间舞蹈历史悠久,在公元前1世纪,吐蕃王朝第一代首领德勒晓勒王时期,“噜”(静态的歌)和“桌”(动态的舞)已发展起来。并有“德勒晓勒王时期,歌舞盛行”的语句。公元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为了巩固王权,安定社会,制定“十善法”。据〈西藏王统记〉描述:在公布这部法典之际,全藏欢腾,“或饰犀牛或狮虎,或执萤鼓舞人,以各种姿态献乐舞……”。吐蕃时期藏族的土风舞、拟兽舞、法鼓舞和宗教性的巫舞等已十分兴旺。TSU中国舞蹈资源库

  在西藏,各地区的民间舞形态和形体动作不尽相同。在他们开展的很多舞蹈活动中,都有极强的健身作用,有顿足为节,连臂踏歌,热烈欢腾的农村“果谐”(圆圈歌舞);有踏步为节、重脚下节奏点子变化,热情欢快的“堆谐”(踢踏舞);有既展舞姿又重情绪表现,豪迈奔放的农村牧区“果桌”(锅庄舞)等等。这些歌舞融文娱与体育为一体,活泼、健康、高尚。它将体育、娱乐、艺术结合一体,也是一种体育娱乐、艺术活动。西藏民间舞不仅花样多,技巧高,而且又与藏民族艺术相结合,揉体育、音乐、舞蹈为一体,表现出高超的技艺水平,既是娱乐,又能强身健体。此外,在西藏的寺庙和民间,还流行着一些模仿动物动作的舞蹈,如鹰舞、狮舞、牦牛舞、鹿舞、猴舞等,很有些类似于汉族地区的五禽戏,这些舞蹈具有“宣导郁”、“通利关节”,强身健体的作用。跳舞不是单一的运动,它总是伴随着音乐,是运动揉于音乐,音乐调配运动的一种综合活动。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欢快、轻松的音乐,可使人精神振奋,精力旺盛,血脉流通,经络畅达。故经常跳跳藏舞,不但可以丰富文化生活,促进身体健康,而且能乐在其中,养在其中,医在其中。 西藏的民间舞又是一种有氧舞蹈运动形式,尤其是在高原环境下,对心血管系统的心身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有助于调整情绪,使心身得到放松,从精神上得到降压或者使血压得到恢复等良好效果。通过藏舞这种有氧健身锻炼疗法,能使动脉柔软扩张,血流顺畅,如果经常在适合的场所跳跳藏舞,可以使血管处于有益的柔软扩张状态,以有效地阻止动脉硬化。因为在跳藏族民间舞时,要求舞者挺胸、吸腹,头、劲、背、腰、胯、踝各部位动作协调一致,通过身体各部位的联合运动,使动作挺而不僵、柔而不懈、实而不松,从而达到美的统一。民间舞可以发展身体素质,特别是协调性,灵敏性,能促进骨骼肉、内脏器官以及神经系统的发展,民间舞可以说也是积极性休息方式的一种。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在学习工作之余或休息时间跳跳民间舞,转移一下大脑中的“兴奋灶”既是一种美的享受,又能使生理与心理机能得到调节。通过悦耳的音乐,优雅的舞姿,不仅培养了运动者本身的想象力、表现力、感染力和吸引力,而且使人精神振奋,感到充满力量,更适于青年人朝气蓬勃的性格特点。总之,西藏民间舞突出的娱乐性和健身性,可使全民健身活动在藏族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中进行,从而达到身心愉快、强身健体的目的。TSU中国舞蹈资源库

其他分类TSU中国舞蹈资源库

  朝鲜民间舞TSU中国舞蹈资源库

  在中、日、朝三国的古代艺术史上,朝鲜历来以乐舞领先,而中、日两国则分别以诗歌与绘画见长。因此,朝鲜的民间舞可谓既丰富多彩,又特色鲜明,充分表现出朝鲜民族含蓄内敛、坚韧刚毅的性格。其代表性的民间舞有歌谣舞和即兴舞两大类:前者是一种载歌载舞的形式,舞蹈动作有手拉手和不拉手之分,而表现内容则有男子祈祷许愿和女子消怨解恨之别;后者则是舞者情绪高涨时,自由自在,即兴发挥的舞蹈。即兴作舞、师法自然、动静结合与气韵生动,这是朝鲜民间舞的四大基本特征。    TSU中国舞蹈资源库

      朝鲜民族是勤奋团结、勇于抗暴的民族,历史上曾多次遭受外来侵略,抗暴斗争层出不穷。公元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后,大、小规模的人民起义和暴动此起彼伏。长期的反入侵斗争与抗暴斗争,使朝鲜民族的民族性更为沉着坚忍,从而增强民间舞蹈的力度并融入柔韧的特色。女性舞蹈更以柔美见长,而且优美中蕴藏着刚劲的力量。这是由于朝鲜族妇女和男子一样参加繁重的劳动,又与父兄们一起参加抗暴斗争而形成的。至今,朝鲜半岛南方全罗南道沿海村落还盛行一种民间集体舞蹈。纪念“壬辰之役”时妇女配合作战抗击侵略丰臣秀吉的英勇事迹,演变成为朝鲜南方中秋之夜的民俗歌舞活动。TSU中国舞蹈资源库

  朝鲜的项帽舞,又称农乐舞,常出现在四物游戏的演出中。TSU中国舞蹈资源库

  在具体的舞蹈节目中,最典型的则有鹤舞、扇舞、僧舞、消怨舞、项帽舞、太平舞等等。这些代表性的舞蹈和舞蹈家由于韩国政府参照1950年由日本创建、联合国随后推广的“无形”文化财“—”人间国宝“体制,得到了妥善的保护和健康的发展。TSU中国舞蹈资源库

  阿拉伯民间舞TSU中国舞蹈资源库

  由于阿拉伯地区的人们普遍信封伊斯兰教,这里的民间舞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原因之一,是这个地区的女性大多过着隐居的生活,不能在大庭广众中面前手舞足蹈。不过,作为人类最本能的表情,阿拉伯人,尤其是阿拉伯女性的舞蹈天性从未泯灭过,良家女子们往往关上门在家里跳舞,自己愉悦自己,或者愉悦家人。穷苦人家的女子则用不着顾及这些清规戒律,而可以去尽情作舞,在维持生存和养家糊口的同时,亦尽情享受”活着“的痛快淋漓。TSU中国舞蹈资源库

TSU中国舞蹈资源库

 TSU中国舞蹈资源库

  大约从17世纪开始,阿拉伯地区的民间舞逐渐被民间戏剧吸收,而女性在其中的卑微地位也随之进入了戏剧,由此造成男扮女装传统的延续,直到20世纪,当基督教和犹太教地区的女性们纷纷登台时才得到改观。TSU中国舞蹈资源库

       在原始社会中,舞蹈最初的产生来源于一种生命的冲动——对求生的欲望,对生存的乞求、对明天的祈祷等等。这些都是人最原始、最自然的心态。舞蹈作为这种心态的一种延续,在很长时间里,在社会生活的各种目的与手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比如对丰收的祈求、对神的膜拜、驱魔除疫和庆祝胜利等等。可以想到,这种初时的舞蹈所体现出来的深层结构是生命力的结构,是人对自身生命意识的一种思维,或者说是一种对生命力的自我关照形式。只有当彼此在相互的情绪和狂劲的节奏中舞动时,才真正意识到自身的存在价值。当这种舞蹈脱离了其原始功利性而逐渐转化为一种精神的释放和对生命的炫耀时,并且具有一定的规模而且能够反映一个地域和民族的风貌时,便生成了民间舞蹈的概念,他所表现出来的生命价值亦在传承中被体现了出来。直到今天,在这种传承中,人的本性在民间舞中保留得最鲜明、最完整,甚至制约、影响和支配着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对广大农民群众来说,民间舞决不是他们的“身外之物”,而是他们生命和生活的一部分。正因为如此,民间舞在传承过程中,在约定俗成的人文环境中,在观念的不断演进中,成为一种具有庞大系统和鲜明个性的文化体系。由此我认为,民间舞在传承过程中具有三个显著的特性,即群体性、民俗性和人类文化性。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

发布我的评论